建制沿革
據考證,最遲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汨羅江畔繁衍生息,屬於大溪龍山 文化範疇。東周莊王七年(前690),楚武王滅羅子國,將其遺民從宜城(今湖北宜城)遷至丹陽(今湖北秭歸)附近的枝江,次年,楚文王遷都於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因枝江靠近郢都,“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鼾睡”,隨後將羅子國遺民遷至湘江流域,築城於汨羅江尾閭南岸(今汨羅城區西4公里處),故名羅城,其境域包括今湘陰縣、汨羅市、平江縣及岳陽縣南部和沅江市東部地區。
秦始皇帝26年(前221),以羅子國移民領地設定羅縣,治所設羅城,隸屬長沙郡。
西漢高祖5年(前202),徙 衡山王吳苪為長沙王,長沙郡改為長沙國,羅縣隨隸。
東漢建武7年(公元31年),恢復長沙郡,隸荊州,羅縣仍隸長沙郡。
東漢熹平年間(172---178),劃出羅縣東部置漢昌縣(即平江縣)。
建安13年(公元208年)12月,荊州牧降劉備,羅縣隨隸。
建安20年(215)5月,劉備與孫權議和,劃湘江為界,分荊州而治,羅縣屬 吳國,直至三國末年。
晉太康元年(208),西晉滅吳,羅縣仍隸荊州長沙郡。
南朝宋元徽2年(474),析羅縣、益陽、湘西三縣的沿江沿湖地區設定湘陰縣,境內分隸羅縣和湘陰縣。
梁大通2年(528)至太平元年(556),置羅州,州治設在夾城(今汨羅鎮夾城村),析羅縣南部置湘濱縣,縣治設城江城(今川山坪鎮常公村),析羅縣東部、吳昌縣西部置岳陽縣,縣治設長(今長樂鎮新村),析羅縣北部置玉山縣,縣治設玉山城(今屈子祠鎮農科村玉笥山)。建岳陽郡,郡治設今長樂鎮長南村。岳陽郡轄羅縣、湘陰、湘濱、玉山、岳陽、吳昌等6縣。境內分隸羅、湘陰、湘濱、玉山、岳陽5縣。
隋開皇9年(589),撤銷岳陽郡設定玉州,州治設在今屈子祠鎮農科村的玉笥山,吳昌、湘濱兩縣併入羅縣。湘陰縣併入岳陽縣。境內隸羅縣、玉山縣和岳陽縣3縣,同隸玉州。
開皇11年(公元591年),改岳陽縣為湘陰縣,撤玉山縣併入湘陰縣(治所在今長樂鎮長樂街)。境內分隸羅縣和湘陰縣。次年撤玉州改為岳州,羅縣和湘陰縣改隸岳州。
大業3年(607),岳州改為羅州,後改為巴陵郡(治所在今岳陽市城區),羅縣及湘陰縣先後隸羅州與巴陵郡。
大業13年(617),羅縣縣令蕭銑據巴陵起兵反隋,號稱梁王,羅、湘陰兩縣屬梁。
唐武德4年(621)11月,行軍總管李靖在攻降蕭銑後設定巴州。兩年後改巴州為岳州,羅、湘陰兩縣先後隨隸。
武德8年(625),撤羅縣併入湘陰縣(治所今川山坪鎮城江村),隸岳州。
從此時歷經五代、宋、元、清和中華民國時期,至1966年2月,歷時1341年,汨羅境地隸屬湘陰縣。
1966年2月,根據國務院和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析湘陰縣東部置汨羅縣,縣城建於高泉山。汨羅縣隸岳陽地區。
1986年1月,撤地建岳陽市,汨羅縣隨隸。
1987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汨羅縣,改設汨羅市,仍隸 岳陽市。
1996年初,汨羅市面積1562平方千米,人口62.67萬,轄12鎮17鄉:城關鎮、大荊鎮、川山坪鎮、長樂鎮、古培鎮、白水鎮、汩羅鎮、桃林寺鎮、高家坊鎮、黃柏鎮、弼時鎮、新市鎮、八景鄉、三江鄉、天井鄉、火天鄉、古侖鄉、白塘鄉、玉池鄉、紅花鄉、黃市鄉、沙溪鄉、范家園鄉、城郊鄉、銅盆鄉、智峰鄉、楚塘鄉、新塘鄉、磊石鄉。境內有國營屈原農場。市政府駐城關鎮。
1996年,撤銷銅盆鄉,設立李家塅鎮。至此,汨羅市轄13個鎮、16個鄉:大荊鎮、川山坪鎮、長樂鎮、古培鎮、李家塅鎮、白水鎮、汨羅鎮、城關鎮、桃林寺鎮、高家坊鎮、黃柏鎮、弼時鎮、新市鎮;八景鄉、三江鄉、天井鄉、火天鄉、古侖鄉、白塘鄉、玉池鄉、紅花鄉、沙溪鄉、范家園鄉、城郊鄉、黃市鄉、智峰鄉、楚塘鄉、新塘鄉、磊石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汨羅市總戶數19.40萬戶、常住總人口658867人,其中非農業戶人口8.83萬人,其中,城關鎮38802人,汩羅鎮23837人,新市鎮25191人,古培鎮30657人,白水鎮32265人,川山坪鎮26202人,高家坊鎮27102人,弼時鎮27573人,李家塅鎮21537人,黃柏鎮28392人,長樂鎮27834人,大荊鎮11936人,桃林寺鎮23333人,城郊鄉33821人,紅花鄉23647人,黃市鄉13449人,玉池鄉8444人,沙溪鄉17741人,天井鄉13517人,智豐鄉8603人,三江鄉13375人,古倉鄉11329人,火天鄉18933人,新塘鄉14148人,白塘鄉17429人,范家園鄉17864人,楚塘鄉20472人,磊石鄉5064人,八景鄉2833人,汩羅紡織印染廠7886人,屈原行政區65651人。
2000年,三江鄉、范家園鄉撤鄉建鎮。2001年,沙溪鄉、楚塘鄉撤鄉建鎮。
建制沿革
據考證,最遲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汨羅江畔繁衍生息,屬於大溪龍山文化範疇。東周莊王七年(前690),楚武王滅 羅子國,將其遺民從宜城(今湖北宜城)遷至丹陽(今湖北秭歸)附近的枝江,次年,楚文王遷都於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因枝江靠近郢都,“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鼾睡”,隨後將羅子國遺民遷至 湘江流域,築城於汨羅江尾閭南岸(今汨羅城區西4公里處),故名羅城,其境域包括今湘陰縣、汨羅市、平江縣及岳陽縣南部和沅江市東部地區。
秦始皇帝26年(前221),以羅子國移民領地設定羅縣,治所設羅城,隸屬長沙郡。
西漢高祖5年(前202),徙衡山王吳苪為長沙王,長沙郡改為長沙國,羅縣隨隸。
東漢建武7年(公元31年),恢復長沙郡,隸荊州,羅縣仍隸長沙郡。
東漢熹平年間(172---178),劃出羅縣東部置漢昌縣(即平江縣)。
建安13年(公元208年)12月,荊州牧降劉備,羅縣隨隸。
建安20年(215)5月,劉備與孫權議和,劃湘江為界,分荊州而治,羅縣屬吳國,直至三國末年。
晉太康元年(208),西晉滅吳,羅縣仍隸荊州長沙郡。
南朝宋元徽2年(474),析羅縣、益陽、湘西三縣的沿江沿湖地區設定湘陰縣,境內分隸羅縣和湘陰縣。
梁大通2年(528)至太平元年(556),置羅州,州治設在夾城(今汨羅鎮夾城村),析羅縣南部置湘濱縣,縣治設城江城(今川山坪鎮常公村),析羅縣東部、吳昌縣西部置岳陽縣,縣治設長(今長樂鎮新村),析羅縣北部置玉山縣,縣治設玉山城(今屈子祠鎮農科村玉笥山)。建岳陽郡,郡治設今長樂鎮長南村。岳陽郡轄羅縣、湘陰、湘濱、玉山、岳陽、吳昌等6縣。境內分隸羅、湘陰、湘濱、玉山、岳陽5縣。
隋開皇9年(589),撤銷岳陽郡設定玉州,州治設在今屈子祠鎮農科村的玉笥山, 吳昌、湘濱兩縣併入羅縣。湘陰縣併入岳陽縣。境內隸羅縣、玉山縣和岳陽縣3縣,同隸玉州。
開皇11年(公元591年),改岳陽縣為湘陰縣,撤玉山縣併入湘陰縣(治所在今長樂鎮長樂街)。境內分隸羅縣和湘陰縣。次年撤玉州改為岳州,羅縣和湘陰縣改隸岳州。
大業3年(607),岳州改為羅州,後改為巴陵郡(治所在今岳陽市城區),羅縣及湘陰縣先後隸羅州與巴陵郡。
大業13年(617),羅縣縣令蕭銑據巴陵起兵反隋,號稱梁王,羅、湘陰兩縣屬梁。
唐武德4年(621)11月,行軍總管李靖在攻降蕭銑後設定巴州。兩年後改巴州為岳州,羅、湘陰兩縣先後隨隸。
武德8年(625),撤羅縣併入湘陰縣(治所今川山坪鎮城江村),隸岳州。
從此時歷經五代、宋、元、清和中華民國時期,至1966年2月,歷時1341年,汨羅境地隸屬湘陰縣。
1966年2月,根據國務院和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析湘陰縣東部置汨羅縣,縣城建於高泉山。汨羅縣隸岳陽地區。
1986年1月,撤地建岳陽市,汨羅縣隨隸。
1987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汨羅縣,改設汨羅市,仍隸 岳陽市。
1996年初,汨羅市面積1562平方千米,人口62.67萬,轄12鎮17鄉:城關鎮、大荊鎮、川山坪鎮、長樂鎮、古培鎮、白水鎮、汩羅鎮、桃林寺鎮、高家坊鎮、黃柏鎮、弼時鎮、新市鎮、八景鄉、三江鄉、天井鄉、火天鄉、古侖鄉、白塘鄉、玉池鄉、紅花鄉、黃市鄉、沙溪鄉、范家園鄉、城郊鄉、銅盆鄉、智峰鄉、楚塘鄉、新塘鄉、磊石鄉。境內有國營屈原農場。市政府駐城關鎮。
1996年,撤銷銅盆鄉,設立李家塅鎮。至此,汨羅市轄13個鎮、16個鄉:大荊鎮、川山坪鎮、長樂鎮、古培鎮、李家塅鎮、白水鎮、汨羅鎮、城關鎮、桃林寺鎮、高家坊鎮、黃柏鎮、弼時鎮、新市鎮;八景鄉、三江鄉、天井鄉、火天鄉、古侖鄉、白塘鄉、玉池鄉、紅花鄉、沙溪鄉、范家園鄉、城郊鄉、黃市鄉、智峰鄉、楚塘鄉、新塘鄉、磊石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汨羅市總戶數19.40萬戶、常住總人口658867人,其中非農業戶人口8.83萬人,其中,城關鎮38802人,汩羅鎮23837人,新市鎮25191人,古培鎮30657人,白水鎮32265人,川山坪鎮26202人,高家坊鎮27102人,弼時鎮27573人,李家塅鎮21537人,黃柏鎮28392人,長樂鎮27834人,大荊鎮11936人,桃林寺鎮23333人,城郊鄉33821人,紅花鄉23647人,黃市鄉13449人,玉池鄉8444人,沙溪鄉17741人,天井鄉13517人,智豐鄉8603人,三江鄉13375人,古倉鄉11329人,火天鄉18933人,新塘鄉14148人,白塘鄉17429人,范家園鄉17864人,楚塘鄉20472人,磊石鄉5064人,八景鄉2833人,汩羅紡織印染廠7886人,屈原行政區65651人。
2000年,三江鄉、 范家園鄉撤鄉建鎮。2001年,沙溪鄉、楚塘鄉撤鄉建鎮。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汨羅位於 湖南省東北部,屬幕阜山脈與洞庭湖平原的過渡地帶,西臨洞庭湖。地處東經112°51′-113°27′,北緯28°28′-29°27′之間。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汨羅市東與平江相靠,南與長沙、望城兩縣相攜,西與湘陰縣、沅江市接壤,北同岳陽縣毗鄰。最東處為三江鎮山陽村的山陽寨,最西處是蘆葦場的石湖包,最南端系川山坪鎮鹿峰村的陳家灣,最北端是白塘鎮汨岳村的汨岳界。南北相距66.75公里,東西相距62.5公里,全境周長301.84公里,總面積1669.8平方公里,汨羅市建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地形地貌
汨羅地勢東南部高、西北部低,由山地向濱湖平原呈梯降過渡,頭枕幕阜,腳踏洞庭。東南部峰嶺起伏,連綿成脈,形成天然屏障。其中,東有幕阜山余脈智峰山,群峰拱岱,嶺巒盤結,溝谷迴環,犬牙交錯,地形險峻。山區還有南嶺、米家寨、老山尖、苦嶺、烏石尖、冷水尖、從毛山、漢峰山等山峰。南部有飄峰山、神鼎山、隱居山、玉池山、湖鼻山、密岩山等。汨羅的丘陵多處於崗地與低山過渡地帶或山地余脈末梢。海拔一般在110-250米之間。崗地是汨羅分布最廣的地貌類型,面積613.51平方公里,占汨羅市總面積39.28%。汨羅的平原位於汨羅江及其支流溪谷兩側,由中部向西北部呈扇形展布敞開,地表物質由河湖的沉積作用形成深厚的沖積物或沖積湖組成。海拔絕大部分在50 米以下,平原面積296.01平方公里,平原土質肥沃。
水文
汨羅有湘江段及流長4公里、流域面積6.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4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條。屬於洞庭湖水系的有汨羅江,是洞庭湖水系中僅次於湘、資、沅、澧的第五大水系。汨羅江的上游稱汨水。汨水發源於江西修水縣黃龍山的梨樹竭,流經修水的官田橋、龍門廠,平江的長壽街、嘉義、三市、浯口,汨羅的長樂、新市,在大洲灣與羅水匯合。汨羅江流長253.2公里,流域面積5543平方公里。羅水因源出巴陵羅內而得名。羅水流域跨岳陽、平江、汨羅三縣市。羅水幹流長88公里,流域面積595平方公里。汨羅多年平均降水量1345.4毫米,降水總量 21.31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44.65億立方米,尚可利用的地表水資源為28.43億立方米。土壤
汨羅土壤的成土母質有第四紀鬆散堆積物、花崗岩母質、板頁岩母質及雲母片岩母質、紅岩母質4種,不同母質形成不同類型的土壤。土壤類型有水稻土45.60 萬畝,紅(黃)壤94.57萬畝,紫色土11.57萬畝,潮土2.54萬畝。土壤分布為南部紅(黃)壤水稻土區、中北部紅壤水稻土區、汨羅江流域潮土及水稻土區、東北部紫色土、紅壤水稻土區。氣候
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累計年平均氣溫17℃,以1 月、4月、7月、10月分別代表冬、春、夏、秋四季,其平均氣溫分別為4.4℃、17.0℃、28.9℃、18.1℃。全年氣候是冬冷、春暖、夏熱、秋涼。 熱量充足,雨水集中。累計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50.1小時,日照百分率為37%。其中71.6%集中在主要農作物生長的7-10月在全國屬多雨地區,65.6%的降水和70-85%的總輻射集中在4-10月,光、熱、水三者配合較好,適宜於雙季稻生長成熟和亞熱帶經濟林木生長,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氣候環境。物產資源
土地資源
汨羅市有土地面積234.29萬畝,分為水稻土、紅壤、黃壤、紫色土、潮土等土類5個,亞類11個,土屬35個,土種103個。土壤分別為第四紀鬆散堆積物、花崗岩母質、板頁岩母質及雲母片岩母質、紅岩母質而形成。以紅、黃壤為主,質量較好。有耕地總面積51.16萬畝,宜林地87萬畝,草場54.76萬畝。土地後備資源充足。花卉、苗木時鮮。植物資源
汨羅市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共有蕨類植物15科,25種;裸子植物7科,13種;被子植物94科,383種。其中有培植的48科,253種,有實用推廣價值的達180餘種。屬國家保護的有水杉、銀杏、杜仲等,主要用材樹種有松、杉、樟、檫、楠竹等。動物資源
汨 羅市已查明的野生動物有昆蟲65科,168種;魚類20科,90種;鳥類28科,50種;哺乳類16科,29種。還有大量的兩棲類、爬行類動物。屬國家保護動物的有鯪鯉(穿山甲)、金錢豹、大鯢(娃娃魚)、猴面鷹、江豚(江豬)、大靈貓等。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青、鰱、鱅、鯉等;主要爬行動物有鱉、烏龜、蟹等;主要家畜有牛、豬、羊等;主要家禽有雞、鴨、鵝等。礦藏資源
市境蘊藏砂金和非金屬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開發利用的有黃金、花崗石、砂礫石、鉀長石、石英和粘土等,尚待開發的是高嶺土。其中汨羅江砂金礦是已探明的長江以南最大的河流礦床,地質儲量20噸左右;高嶺土總儲量5000萬噸以上,可淘洗精泥1250萬噸以上;花崗石總儲量在5000億立方米以上,產品已銷往日本及國內的20多個省、市、自治區。粘土總儲量在10億噸以上;石英總儲量10萬噸以上。在境內花崗岩體的晚期偉晶岩脈中,已探明有鈹(綠桂石)、鋰、銣、銫、鈮、鉭等稀有金屬礦分布。石油、天然氣具有一定的找礦前景,汨羅市發現礦床、礦點、礦化點40多處。水力資源
境內河流多且水量豐富。有大小河流(含溪流)115條,總長654.9公里。流域面積在6.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4條,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條。湘江水系有白水江、白沙河、沙河、九雁水;洞庭湖水系有汨羅江及支流汨江、羅水;還有湄水注入汨江,洪源洞水、藍家洞水注入羅水。常年平均降水總量為21.31億立方米;可利用的達28.43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24.21億立方米,其中可開採量2.36億立方米。水資源的理論蘊藏能量4.01萬千瓦,已有水電站12處,尚可開發12處。史載名泉有貢水、白鶴泉、高泉、甘泉、清泉、福果泉等,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多有開採價值。農林特產
汨羅市的農林特產,主要有優質稻米、高油玉米、茶葉、 西瓜、菸葉、杉、松、楠竹、生豬、黃牛、魚類等。尤其是傳統產品長樂甜酒,新產品無公害蔬菜、加華牛肉等,特色鮮明。人口
據2000年11月1日零時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汨羅市總戶數19.40萬戶,總人口65.89萬人。其中非農業戶人口8.83萬人。男女性比例107.6:100。2002年人口出生率9.6‰,淨增率3.3‰。2012年末汨羅市總人口66.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043人,人口出生率13.5‰。全年死亡人口2925人,死亡率4.4‰。自然增長率為9.1‰。
2015年末,汨羅市總人口73.59萬。
2016年末,全市總人口67615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1324人,農業人口574826人。全年出生人口9669人,人口出生率14.3‰。0-17歲人口128679人,占戶籍人口的19.0%;18-59歲人口412155人,占戶籍人口的61.0%;60歲及以上人口135316人,占戶籍人口的20.0%。
2017年末,全市戶籍人口671480人,其中男性349674人,女性321806人;18歲以下133685人,18-34歲150426人,35-59歲254941人,60歲及以上132428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4.63‰,死亡率為5.94‰,自然增長率為8.69‰。
經濟概況
2017年,汨羅市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78.7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3.6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10.8億元,增長5.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4.3億元,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1.5:55.7:32.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9985元,增長8.6%。全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1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其中稅收收入15.0億元,增長67.8%,非稅收入3.1億元,下降21.5%;按完成部門分,國稅完成11.8億元,地稅完成3.9億元,財政完成2.4億元;上劃中央收入6.4億元,增長39.1%。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7.5億元,增長12.6%。
全市金融機構10家,各項存款餘額223.7億元,增長23.3%,其中個人存款137.5億元,增長14.6%。年末各項貸款餘額107.5億元,增長54.9%。
全市保險機構22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6.8億元,增長38.8%,其中財產保險費收入2.4億元,增長41.2%;壽險保費收入4.4億元,增長37.5%。全年支付和結付各項賠款2.2億元,增長37.5%。
第一產業
2017年,汨羅市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5.4億元,增長4.6%,其中農業產值31.6億元,增長13.3%;林業產值1.4億元,增長7.7 %;牧業產值23.4億元,增長8.1%;漁業產值7.9億元,增長14.5 %;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億元,增長10.0%。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95.7千公頃,增長0.7%。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8.7千公頃,下降0.1%;全年糧食總產量39.7萬噸,增長0.8%,其中稻穀產量35.7萬噸,增長0.8%;蔬菜產量35.5萬噸,增長3.8%;肉類產量8.6萬噸,增長10.3%;水產品產量3.9萬噸,下降7.1%。
全年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0.6萬畝,新增年節水能力167.5萬立方米。開工各類水利工程1481處,投入資金1.6億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270.5萬立方米。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市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6家,總量達到212家,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756.5億元,增長12.0%。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549.4億元,增長17.4%。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0.1%。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78.6億元,增長12.1%;重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77.9億元,增長12.0%。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2億元,增長16.3%;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87.8億元,增長14.3%。
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產品產量各類共有25種,新增了機製紙及紙板,其中產量比上年增長的有17種,占產品產量種類的68.0%。
全市共有 25家建築企業,其中 15家為二級建築業企業, 8家為三級建築業企業,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3.7億元,增長24.1%。
第三產業
2017年,全市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30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項目投資294.7億元,房地產投資 6.1億元。項目投資中工業投資106.5億元,工業技改投資65.2億元。施工項目709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80個,5000萬元以下629個。全市房地產開發企業29家,其中三級資質及以上企業6家。從商品房屋建築用途看,住宅投資占全部房地產開發投資的84.6%。房地產新開工面積218137平方米,竣工面積90166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261415平方米。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5億元,比上年增長9.6%。從經營地看,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73.7億元,增長6.9%;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20.8億元,增長19.5%。從消費類型看,商品零售額90.9億元,增長9.6%;餐飲收入3.6億元,增長9.0%。限額以上法人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45.7億元,比上年下降15.2%。從商品類別看,糧油、食品類下降29.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0.9%,飲料類增長4.5%,菸酒類增長33.5%,服裝、鞋帽類下降27.1%,化妝品類增長25.6%,日用品類增長1.2%,汽車類下降4.7%。
全市A級旅遊景區3個,其中4A級以上景區1個。星級飯店1家,休閒中心7處,農家樂7處。接待國內遊客 393.9萬人次,增長17.7%;入境遊客1.0萬人次,增長9.7%。旅遊總收入38.1億元,增長18.7%。其中,國內旅遊收入38.0億元,增長20.0%;國際旅遊收入104.5萬美元,增長16.1%。
社會事業
教育
汨羅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以素質教育而著名。從1984年開始大面積推行素質教育探索 。199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視察汨羅市教育,指示“汨羅經驗非常可貴,要逐步在全國推廣”。1996年7月由原國家教委在岳陽召開的“全國構建督導評估機制推動素質教育”會議,汨羅素質教育經驗推向全國。2006年5月,中國教育報刊社、湖南省教育學會、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南教育報刊社在長沙聯合舉辦了“汨羅素質教育論壇”。2017年,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幼稚園)289所,其中幼稚園109所,在園幼兒16751人;國小130所,初級中學2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5所,在校國小學生40886人,在校國中學生17942人;職業中學4所,在校學生5607人;普通高中6所,在校學生8899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214人;工讀學校1所,工讀生228人。國小適齡入學率100%。
普通高級中學(6所):
汨羅市第一中學(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汨羅市第二中學(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汨羅市第三中學(湖南省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實驗學校 岳陽市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以音樂為特色)
汨羅市第四中學(湖南省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實驗學校 岳陽市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以體育為特色)
汨羅市第五中學(岳陽市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以美術為特色)
汨羅市一中初高中銜接實驗學校 (寄宿制標準化義務教育學校,原汨羅六中)
國家級中職學校:
汨羅市職業中專學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計畫”立項建設學校)
高考補習學校:汨羅市楚雄中學
科技
2012年,汨羅市共向上級申報項目15個,其中4個國家級項目,4個省級項目已獲批立項,項目到位資金700餘萬元;順利通過國家科技富民強縣項目驗收;成功為5家企業申報中小企業創新基金380萬元;經過省科技廳考察驗收,汨羅市被列為湖南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17年,汨羅市全年專利申請量321件,其中發明專利30件;專利授權203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2件。
文化
2017年,全市藝術表演團體180餘個,文化館16個,公共圖書館(室)406個,博物館(紀念館)4座。廣播電台1家,電視台1家,有線電視用戶8.7萬戶,無線電視用戶3.7萬戶,通訊運營商網際網路電視及其他0.4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9%,廣電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8%,分別比上年增長0.4個和0.6個百分點。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2個、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3個、岳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8個。館藏圖書265872冊、期刊20種、報紙16種。衛生
2017年,全市共有衛生機構677個,其中醫院9所、婦幼保健院1所、專科疾病防治醫院2所、鄉鎮衛生院33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87個,村衛生室435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310人,增長1.0%,其中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1838人,增長4.3%;註冊護士1028人,增長4.7%。醫院擁有床位2055張,增長15.0%。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1155張,增長2.8%。體育
2017年,全市共有綜合性體育場館4座,游泳場8個,羽毛球館4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運動會,我市運動健兒周倩榮獲國際式摔跤女子自由式75kg級摔跤冠軍。社會保障
2017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483人。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5927人,比上年末增加1011人,其中參保職工24373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02354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1245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6000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38595人,比上年末增加1740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9307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登記參保人數408334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61109人,參合率95.55%。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178人。城市低保標準440元/月,月救助水平達3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260元/月,月救助水平達140元。五保戶分散供養、集中供養年標準分別提高到4056元、7200元。全年發放城鎮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500萬元,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900萬元。年底建成社會養老服務床位3882張,每千老人擁有床位數35張。人民生活
2017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2元,比上年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52元,比上年增長8.3%。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062元,比上年增長9.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512元,比上年增長9.4%。城鎮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係數)為22.9%。
郵電通信
2017年,汨羅市全年郵政總收入6501.7萬元,比上年增長23.0%。函件量完成35.0萬件,增長6.2%;訂閱報刊累計完成2.5萬份,增長5.7%;快遞業務量完成1066.7萬件,增長54.0%。行動電話用戶567096戶,網際網路寬頻用戶116456戶。資源環境
2017年,全市已發現礦床、礦點、礦化點100多處,已探明的礦種主要有花崗岩、長石、石英、高嶺土、耐火粘土、磚瓦用粘土、金、砂礫石等種類。城市空氣自動監測站主要對PM10(可吸入顆粒物)、SO2(二氧化硫)、NO2(二氧化氮)、CO(一氧化碳)、O3(臭氧)、PM2.5(可吸入顆粒物)六參數進行監測。2017年共監測365天,優良天數313天、超標天數52天,其中輕度污染37天(其中PM2.5超標25天、O3超標11天、PM10超標1天)、中度污染8天(其中PM2.5超標7天、PM10超標1天)、重度污染6天(其中PM2.5超標6天)、嚴重污染1天(其中PM2.5超標1天),首要污染物為PM2.5(可吸入顆粒物),次要污染物為O3(臭氧)和PM10(可吸入顆粒物),空氣品質為良,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為71,環境空氣監測點位達標率為85.8%。PM2.5(可吸入顆粒物)年平均濃度為0.043mg/m3。
城市水質,每月對汨羅江新市斷面、窯洲斷面、南渡斷面及蘭家洞水庫進行監測分析,根據汨羅市地表水各斷面全年監測數據統計結果情況,2017年汨羅江各監測斷面水質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表1中Ⅱ(二)、Ⅲ(三)類水質標準,水質達標率為100%。
全市共有水庫294座,其中中型3座,蓄水量7741萬立方米;小Ⅰ型38座,蓄水量5986萬立方米;小Ⅱ型253座,蓄水量4508萬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729mm。
全市共有林地面積63998.8公頃,林木蓄積量為309.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47.1%。全市大面造林22500畝,義務植樹123萬株,綠化通道186公里。境內有2個國有林場(玉池林場11700畝、桃林林場5800畝)、1個國有苗圃(白水苗圃2080畝)、1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湖南汨羅江國家濕地公園2954.1公頃)、1個省級森林公園(神鼎山省級森林公園1062公頃)、1個林業科技示範園暨植物園(6500畝)。
安全生產
2017年,全年發生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8起(其中建築施工事故1起,道路交通事故7起),死亡7人,同比下降29%.4%,沒有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突出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立案調查223起,責令停產停業92家,關閉取締生產經營單位188家。交通運輸
汨羅地處在長沙市與岳陽市的中點,位於“長株潭一小時經濟圈”內,交通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武廣高速鐵路縱穿南北;汨羅江、S308線、湘慧線、省道201線橫貫東西。城區內建有汨羅火車站和京廣高鐵汨羅東站。城區與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均有專門連線線,距107國道6.6公里,距京珠高速24公里,距長沙黃花機場80公里,距岳陽城陵磯貨運碼頭90公里。
2012年,汨羅市客運公司現有汽車輛數136輛,客運量351.8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5703萬人次,增長1.0%。鐵路旅客發運量76.7萬人,貨運傳送量20.6萬噸。
2017年,全市共有客運汽車210輛,客運量299.2萬人次。鐵路旅客發運量1154840人次,其中高鐵發運量667569人次。擁有城市公交141台,其中新能源(純電動)公車輛81台,開通營運線路10條。
習俗風情
截至2012年,汨羅市共有“汨羅江畔端午習俗”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個,“長樂抬閣故事會”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個,“屈原傳說”、“屈子祠祭典等到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個,“民間龍舟打造技術”等岳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個,“大三爺的故事”等汨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多個,另外普查登記造冊的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220多項。端午習俗
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是具有一整套豐富、獨特而又神秘的端午習俗,分布於汨羅市的汨羅江流域中下游一帶。汨羅江畔端午節一般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到十五日止,整個節日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性、廣泛的民眾性、豐富的多樣性、濃郁的文化性、狂熱的參與性和深遠的影響。
2005年,“汨羅江畔端午習俗”進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9月30日,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長樂故事會
汨羅市長樂抬閣故事會源於隋唐,盛於明清,由元鬧花燈中演變而來,是一項集驚、奇、險、巧於一體的傳統民間雜技,並集表演、彩繪、歷史、天文、地理、文學、民情、時代精神等融為一體的獨特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民間行為藝術。故事會分為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蹺故事四大類,分上、下市街故事會。2012年,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16]地花鼓
地花鼓屬燈舞類,最初僅限於春節等傳統佳節時與大鬧花燈活動穿插進行,匯同“獅子”、“龍燈”、“彩蓮船”一起進行表演,載歌載舞,情節生動,內容樸實,表演風趣,喜聞樂見。這種文化習俗後來逐漸進入人們日常生活領域,民間操辦紅白喜事也打起花鼓子來。旅遊資源
汨羅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汨羅江、屈子祠、神鼎山、八景洞、任弼時故居、汨羅江國際龍舟競渡中心、屈子公園、普德觀。千年古祠屈子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屈子祠汨羅江景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湘楚文化旅遊黃金線上的重要景點。
任弼時紀念館是國家4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蒞臨該館,並留下墨寶。該館已與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紀念館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以實現客源共享、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