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1、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1、環境系統工程 環境科學

基本情況

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1982年,設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設有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2個二級學科,1998年獲環境工程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環境科學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下設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同年獲準建立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現有在校本科生400人,研究生180人。
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條件優越,現有專任教師26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導師8人)、副教授10人。在整個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9人(占教師總人數的80%),中國工程院院士1 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 人,國家“十五”863計畫資源海洋環境領域主題專家1人,整體實力已居國內前列。多年來該領域的學術研究特色明顯,學術梯隊結構合理,學科建設成績顯著,科學研究層次較高,中外學術交流活躍。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已形成5個穩定且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環境系統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與垃圾資源化、環境毒理與生態工程,而且均已取得豐碩成果。該領域已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四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省部級二等獎18項、省部級三等獎40項;教學研究成果獲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近5年發表SCI論文180篇、EI論文220篇;出版教材及專著28部。近幾年比較有代表性的成果包括VOL301 的 《SCIENCE 》(2003年7月18日出版),Edited by Gilbert Chin 的Editor’s Choice “Highlights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對我系夏旭華教授和謝爭教授發表在System. Biol. 52,283(2003) 的論文“Sequence and structure” 給予高度評價;曾光明教授、黃國和教授負責的項目“環境科學與工程中的不確定性理論與方法”獲國家教育部2002年度自然科學一等獎,該項目還進入全國200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2等獎初評(專業組評審)通過的28個項目(國科獎字[2003]143號文);曾光明教授、袁興中副教授負責的項目“廢塑膠裂解煉油的理論、方法及示範工程” 獲2003年度湖南省科技進步獎1等獎;曾光明教授、劉雲國教授負責的項目“理工文融合、教學和科研結合、與國際接軌, 培養創新型環境科學與工程人才”獲2002年度湖南省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5年度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該領域建立有“中德環境技術中心”(1997年),“中加能源環境生態中心”(2001年),舉辦了國際醫療垃圾國際會議(2001年)、第四屆室內空氣品質-通風與建築節能國際學術會議(2002年)、世界能源與環境學術會議(2003年),承辦(與加拿大Regina大學工學院合作)有SCI國際刊物《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by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ciences-ISEIS),與德國、美國、法國、加拿大、俄羅斯、香港等地的大學和研究結構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關係極為密切。
近5年來,該領域還申請了系列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主要成果包括國家發明專利25項---“城市垃圾兩步厭氧消化處理工藝”、“厭氧好氧一體化堆肥反應裝置”、“複合生物表面活性劑及其在生活垃圾堆肥中的套用”、“一種酯肽生物表面活性劑及其在生活垃圾堆肥化中的套用”、“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劑及其在生活垃圾堆肥中的套用”、“利用廢塑膠、廢油和重油混合裂解製取燃料油的方法”、“廢塑膠煉油用裂解氣解質催化劑及其製備方法”、“除臭劑、除臭改良劑及其垃圾堆肥除臭處理的方法”、“除臭劑”、“垃圾滲透液處理方法”、“兩次接種微生物複合菌劑堆肥法”、“套筒式濕法除塵脫硫裝置”、“固體有機廢物堆肥裝置”、“利用城市有機廢物生產有機堆肥的好氧堆肥法”、“用於好氧顆粒污泥培養及研究的SBR自動化裝置”、“好氧顆粒污泥的培養方法”、“羥基丙烯酸酯醚化甘油環縮甲醛及其合成方法”、 “羥基丙烯酸酯醚化脲甲醛樹脂”、”PDDA環保型工藝”、”三(甲基)丙烯酸環氧酯基異氰尿酸酯及其合成方法”、“羥基丙烯酸酯醚化氨基樹脂中游離甲醛的去除方法”、“ 多聚賴氨酸澱粉納米顆粒與製備方法及作為基因載體的套用”、“無污染濕法再生回收廢鉛蓄電池技術”、“砷硫礦濕法提砷新技術”、以及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厭氧好氧一體化堆肥反應裝置”、“固體有機廢物堆肥裝置”、“套筒式濕法除塵脫硫裝置”、“一種脫硫除塵裝置”。
該學科持有國家環保局和國家建設部頒發的環境工程設計綜合類乙級證書、國家環保局頒發的環境影響評價甲級證書。同時,環境工程學科和環境工程專業已被分別列入湖南省“十五”重點學科、湖南省普通高校重點建設專業以及國家十五211項目湖南大學6個重點建設學科之一。
該學科目前承擔在研項目78項,總經費4400萬元,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人才基金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2項、國家863項目2項、國家科技部國際重大合作項目2項、國家教育部重點研究項目2項、國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10項、國家博士點基金項目6項、國家教育部“高校教師獎”基金項目3項、中加重大合作項目1項、中德重大合作項目1項、中荷重大合作項目1項以及長沙市、湖南省政府資助的重大環境項目3項。

組織結構

1、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環境保護研究所
3、中德環境技術中心(湖南)
4、環境影響評價中心
5、生態旅遊規劃中心
學科設定
從1950年代開始,湖南大學的相關專業已從事環境工程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環境工程學科於1981年組建,1982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4年成立機械工業部湖南大學環境保護研究所。1986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88年被評為機械工業部重點學科。2001年被湖南省列為重點建設學科。1989年和1999年獲環境影響評價甲級證書,1996年獲綜合類乙級環境工程設計證書。1995年度被國家教委和國家環保局評為"全國環境教育先進集體"。利用德國政府資助400萬馬克建立的"中德環境技術中心"於1999年正式啟動,"中加能源環境生態中心"於2001年3月成立。自組建本學科以來,已培養本科生800多名、碩士研究生90多名、博士研究生5人,培訓學員1000多人;已完成科研項目40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家攻關計畫項目等58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00多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四等獎2項;發表論文7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錄198篇;出版教材、專著15部。目前環境工程專業在讀本科生480人,在讀碩士研究生90人,在讀博士研究生25人,在研科研項目89項,在研科研經費約2888萬元。其中在研科研項目有:中外合作項目兩項、國家863高技術資助項目1項,國空自然科學基金4項。
本學科與國內同類學科相比,所具有的優勢和特點是:研究方向穩定且各有特色;擁有環境影響評價甲級證書和環境工程設計乙級證書,使得理論研究和實際套用結合緊密,;中德環境技術中心和中加能源環境生態中心的建設,不僅提高了環境工程學科的裝備水平,而且在技術研究和推廣、中外交流和工作作風、師資培養和鍛鍊等方面都已得到顯著改善和提高;梯隊人員年齡和職稱結構合理,現有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863"環境資源海洋領域主題專家1人,博士生導師12人,整體實力較強;環境工程實驗室是湖南大學重點建設的實驗室,學校已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建設,科研裝備水平有較大提高;環境工程學科已列入湖南省"十五"重點建設學科,有完整系統的發展規劃,湖南省將連續給予投資支持。本學科總體水平居國內同類學科前列。
環境工程研究的領域屬國家高新技術範疇,對國家的經濟建設、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項目被批准為"211工程" "十五"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後,將極大促進本學科的健康、快速發展,使該學科在五年左右的時間,建設成為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國內一流水平的學科,並將為我國的環境工程學科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研究方向

環境系統工程 環境系統最最佳化 環境系統模擬 環境規劃 環境污染治理工程最佳化設計、管理和運行 3S技術、虛擬現實技術 生態系統工程 山河湖庫整治及防災減災 虛擬城市規劃 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 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與處置技術 生活垃圾分選技術 廢塑膠煉油技術 垃圾堆肥處理技術 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研究 高效微生物菌群的分離與種、屬鑑定 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究 無污染提砷技術 銅尾料利用技術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磷礦石除鎂新工藝 臭氣處理技術的研究 水平往復爐排技術 沸騰燃燒裝置 SCX系列除塵脫硫裝置(推廣套用達200台) 水污染控制工程 難降解有機物的物理化學與生物處理 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 污水的生物脫氮技術和脫氮微生物的分離與種、屬的鑑定 湖泊環境容量 湖泊富營養化 湖泊污染綜合防治 化學與生物感測器在環境監測、分析中的套用 環境生態學研究 有毒物質的生態影響研究

發展歷史

● 環境工程學科於1981年組建,
● 1982年開始招收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
● 1984年成立機械工業部湖南大學環境保護研究所;
● 1986年獲環境工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環境工程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 1988年環境工程學科被評為機械工業部重點學科;
● 1989年和1999年獲環境影響評價甲級證書,1996年獲綜合類乙級環境工程設計證書;
● 1995年度被國家教委和國家環保局評為“全國環境教育先進集體”;
● 1998年組建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2個二級學科;
● 1999年利用德國政府資助400萬馬克建立的“中德環境技術中心”正式啟動;
● 2000年獲環境科學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 2001年成立“中加能源環境生態中心”;
● 2002年成立“生態、環境、旅遊規劃中心”;
● 2002年環境工程學科和環境工程專業被分別列入湖南省“十五”重點學科、湖南省普通高校重點建設專業,“環境污染現代控制技術與套用”項目獲準為國家“十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 2003年獲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並獲準建立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 2004年獲準湖南省高校“環境生物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 2005年3月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成立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自組建本學科以來,已培養本科生1200多名、碩士研究生180多名、博士研究生15人,培訓學員1000多人;
已完成科研項目40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家攻關計畫項目等58項; 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00多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四等獎2項; 發表論文100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280篇;出版教材、專著25部;
目前本學科有教授13人、副教授22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863”主題專家1人;
目前環境工程專業在讀本科生400人,在讀碩士研究生150人,在讀博士研究生35人,在研科研項目89項,在研科研經費約2888萬元。
湖南大學環境工程“十五”建設計畫

建設目標

力爭獲準環境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力爭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或國家工程中心,力爭申請獲準國家高等學校重點學科,爭取三年內獲準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使學科整體水平達到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國內一流水平。
重點研究方向
環境系統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等。
建設思路
教學和科研並重,加快環境產業的發展;
重視人才培養,以學術隊伍建設為根本,促進教學科研上台階;
學科建設結合“中德環境技術中心”及示範工程、“中加能源環境生態中心”建設一併考慮進行,使之相互促進;
充分發揮院士、特聘教授、“863”主題專家的學術帶頭作用,圍繞多出人才多出成果進行。
擬解決的重大問題
環境系統工程,採用世界較先進水平的技術和手段,進行環境保護規劃和系統模擬分析研究;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在傳統治理方法中採用新材料、新技術、降低成本、提高治理效果;水污染控制工程,主要是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處理和飲用水處理的技術和設備,要求提高水處理效果和工業用水的重複利用率;固體廢物處理技術與設備,主要是廢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再生利用;環境生物工程和環境毒理,主要是建起基本的、較先進的實驗分析裝置,進行生物工程在環境污染控制中的研究;環境技術基礎,主要是建立起較完善的測試分析裝置和系統;噪聲及振動控制工程,為各種大型工業設備設計消聲及隔音裝置,減輕噪聲污染。

主要建設措施

(1)學科建設實行學術帶頭人負責制。
(2)學科各方向實行責任教授負責制。方向責任教授向系主任負責。
(3)各建設項目實行項目負責人制。項目負責人向系主任及相應責任教授負責。
(4)學科建設和中德環境技術中心,中加能源環境生態中心建設結合進行。

預期成效

五年內
建成省(或部)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中心);
獲得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培養造就1~2名特聘教授、1~2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獲準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人才基金。
五年後
在科研方面 有若干項目進入國家863計畫、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科研經費平均每年500萬元;科研獲獎3項,累計部級二等獎5項、部級一等獎2項、國家級獎勵1項;平均每年發表論文75篇以上,其中三大檢索系統收錄平均每年24篇。
在人才培養方面 爭取培養造就1名中國工程院或科學院院士。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5人、碩士研究生40人,畢業生質量在國內居於前3名。
在學科建設方面 環境工程學科建成為高等學校重點學科,獲準建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硬體建設
計畫投入850萬元(五年內),重點用於:
(1)環境系統工程,約160萬元;
(2)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約175萬元;
(3)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約175萬元;
(4) 水污染控制工程,約160萬元;
(5) 環境技術基礎,約180萬元。
軟體建設
計畫五年投入450萬元,主要用於以下幾方面的建設:
(1)在環境工程前沿領域進行科學研究,以期取得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需經費約320萬元。
(2)在人才建設方面,加強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和科學研究,提高學科梯隊的整體水平。約需經費100萬元。
(3)在課程建設方面,編寫有湖南大學特色的環境工程專業的教材,支持影響大的高水平專著出版。約需經費30萬元。
通過前述計畫的建設,將在五年內使湖南大學環境工程學科建設成為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國內一流水平的學科。

湖南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培養計畫

一、專業要求:
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具有較高的外語和計算機程式設計及套用能力,能進行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系統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噪聲污染控制工程及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的研究,能進行廢氣和廢水治理工程的有關設計,具有從事環境管理工作,環境監測和環境評價的能力,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二、專業方向:
1、環境系統工程
2、水、氣、固廢污染控制工程
三、主幹學科:
環境工程
四、主要專業基礎和專業課:
大學英語、大學數學、C語言程式設計、大學物理、工程圖學B、工程力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環境監測與分析化學、環境工程CAD、機械設計基礎、環境工程微生物、環工原理與設備、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系統工程、噪聲污染控制工程、管網設計、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
五、學制:四年
六、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七、畢業學分要求和總學時分布
本專業學生畢業要求最低學分為 177.5學分
1、理論教學140.5學分,共2599學時
1.1必修課115.5學分,2199學時
1.1.1主要課程87.5學分,1544學時
1.1.2其它課程28學分 ,655學時
1.2選修課25學分,400學時
1.2.1公共選修課8學分,128學時
1.2.2專業選修課 17學分, 272學時
2、集中實踐教學環節37學分,共37 周
2.1公共實踐5周,5學分
2.2各類實習 7.5周,7.5學分
2.3各類設計24.5周,24.5學分

湖南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培養計畫

一、專業要求:
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具有較高的外語和電腦程式設計及套用能力,能進行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監測、環境系統分析、生態環境恢復及環境工程等相關專業的研究,能進行廢氣和廢水治理工程的有關設計,具有從事環境管理工作,環境監測和環境評價的能力,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二、專業方向:
1、環境系統分析;
2、生態毒理與生態環境修復技術;
3、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監測和環境規劃。
三、主幹學科:
環境科學
四、主要專業基礎和專業課:
大學英語、大學數學、C語言及程式設計、大學物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態學、環境化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工原理與設備、環境監測與分析化學、環境系統工程、環境毒理學、環境生物學、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作、工程圖學與CAD、儀器分析、生物化學。
五、學制:四年
六、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七、畢業學分要求和總學時分布
本專業學生畢業要求最低學分為 175.5學分
1、理論教學139.5學分,共2599學時
1.1必修課114.5學分,2199學時
1.1.1主要課程90.5學分,1616學時
1.1.2其它課程24學分,583學時
1.2選修課25學分,400學時
1.2.1公共選修課8學分,128學時
1.2.2專業選修課 17學分 ,272學時
2、集中實踐教學環節37學分,共37 周
2.1公共實踐5周,5學分
2.2各類實習 7.5周,7.5學分
2.3各類設計23.5周,23.5學分
湖南大學環境影響評價中心
湖南大學環境影響評價中心成立於1984年12月,持有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編號 國環評證 甲字第 2704 號),背依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湖南大學環境影響評價中心主要從事輕工、紡織、化纖;化工、石化及醫藥;交通運輸;建築、市政公用工程;區域開發等行業中的地表水、地下水、氣、聲、固體廢物、生態、水土保持、社會經濟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湖南大學環境影響評價中心背依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技術力量雄厚。現有環評機構專職人員總數 22 人,持環評上崗證(9) 22 人,持證率 100 %。專職持上崗證人員中 高級職稱 18 人,中級職稱 3 人,其他 1 人。
湖南大學環境影響評價中心建築面積550平方米,擁有眾多大中型儀器設備。
其中常規儀器表包括:分光光度計,電導率儀,攜帶型酸度計,水質採樣器,多功能水質分析儀,大氣自動化採樣器,綜合煙氣分析儀,智慧型油煙煙塵採樣儀,數位化聲級計,數顯積分聲級計 ,精密聲級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一質譜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儀數位化儀與繪圖儀,雷射彩色印表機;
特有的行業環境特徵儀器類包括:綜合氣象儀,照相計時測煙望遠鏡,三維流場都卜勒測速儀,系統生物顯微鏡,徠卡DMESLR生物顯微鏡,振動檢測儀,BOD測定儀,示波極譜儀.
湖南大學環境影響評價中心近年來開展了多項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和發明專利。
湖南大學環境影響評價中心在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一個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氛圍已經形成,將評價中心建設成為具有廣泛國內影響和一定國際影響的科研機構是中心全體人員共同奮鬥的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