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法

堆肥法

堆肥法是指用於處理有機垃圾。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對垃圾中的有機物進行代謝分解,在高溫下進行無害化處理,並能產生有機肥料。

基本信息

製作技術

材料 

堆肥法堆肥法
1、基本材料:即不易分解的物質,如各種作物秸桿、雜草、落葉、樹枝藤蔓、泥炭

2、促進分解的物質:一般為含氮較多和富含高溫纖維分解細菌的物質,草木灰

3、吸收性強的物質:在堆積過程中加入少量泥炭、細泥土及少量的過磷酸鈣或磷礦粉,可防止和減少氨的揮發,提高堆肥的肥效。 

材料的處理

為了加速腐解,在堆制前,不同的材料要加以處理。 

(1)堆肥材料分選:選去碎玻璃、石子、瓦片、塑膠等雜物,特別要防止重金屬和有毒的有機和無機物質進入。 

(2)各種堆積材料,原則上要粉碎為好,增大接觸面積利於腐解,但要多消耗能源和人力,難以推廣。一般是將各種堆積材料,切成6-15厘米長為好。 

(3)對於質硬、含臘質較多的材料,如玉米和高梁桿吸水較低,最好將材料粉粹後用污水或2%石灰水浸泡,破壞秸桿表面蠟質層,利用吸水促進腐解。 

(4)水生雜草,由於含水過多,應稍微涼乾後再進行堆積。

堆制地點

應選擇地勢較高、背風向陽、離水源較近、運輸施用方便的地方為堆制地點。為了運輸施用方便,堆積地點可適當分散。堆制地點選擇好後將其地面平整。 

設定通氣孔道 

在已平整夯實的場地上,開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溝,深寬各15—20厘米左右,在溝上縱橫鋪滿硬堅的作物秸稈,作為堆肥底部的通氣溝,並在兩條小溝交叉處,與地面垂直安放木棍或綑紮成束的長條狀粗硬秸桿,作為堆肥上下通氣孔道。 

材料配方比 

一般堆積材料配合比例是:各種作物秸桿、雜草、落葉等1000斤左右,加入糞尿200—300斤或尿素2.5千克,水100—200斤(加水多少隨原材料乾濕而定),每一層可以適當覆蓋一層薄土,主要是起到石灰石,泥炭等的作用。為了加速腐熟,每層可接種高濕分解纖維細菌(如酵素菌),若缺乏時,可加入適量騾馬糞或老堆肥、深層暗溝泥和肥沃泥土,促進腐解。但泥土不宜過多,以免影響腐熟和堆肥質量。加入適量的肥土,不但有吸肥保肥的作用,也有促進有機質分解的效果。 

堆積 

在堆積場的通氣溝上鋪上一層厚約20cm的污泥、細土或草皮土作為吸收下滲肥分的底墊。然後將已處理好的材料(充分混勻後)逐層堆積、踏實。並在各層上潑撒糞尿肥和水後,再均勻的撒上少量石灰、磷礦粉或其它磷肥(堆積材料已用石灰水處理者可不用),以及羊馬糞、老堆肥或接種高溫纖維分解細菌。每層需“吃飽、喝足、蓋嚴”。所謂“吃飽”是指秸稈和調節碳氮比的尿素或土雜肥及麥麩要按所需求的量加足,以保證堆肥質量。“喝足”就是秸稈必須被水浸透,加足水是堆肥的關鍵。“蓋嚴”就是成堆後用泥土密封,可起到保溫保水作用。如此一層一層地堆積,直至高達1-1.5米為止。每層堆積極其的厚度,一般是15-25厘米,上層宜薄,中、下層稍厚,每層加入的糞尿肥(尿素)和水的用量,要上層多,下層少,方可順流而下,上下分布均勻。堆好後及時用6厘米厚的稀泥、細土和舊的塑膠薄膜密封,有利保溫、保水、保肥。隨後並在四周開環形溝,以利排水。 

堆後管理 

一般堆後3—5天,有機物開始被微生物分解釋放出熱量,堆內溫度緩慢上升,7—8天后堆內溫度顯著上升,可達60—70℃,高溫容易造成堆內水分缺乏,使微生物活動減弱,原料分解不完全。所以在堆制期間,要經常檢查堆內上、中、下各個部位的水份和溫度變化的情況。檢查方法,可用堆肥溫度計測試。若沒有堆肥溫度計,可用一根長的鐵棍插入堆中,停放5分鐘後,拔出用手試之。手感覺發溫約30℃,感覺發熱約40—50℃,感覺發燙約60℃以上。檢查水份可觀察鐵棍插入部分表面的乾濕狀況。若成濕潤狀態,表示水分適量;若呈乾燥狀態,表示水分過少,可在堆頂打洞加水。如果堆內水分、通氣適應,一般堆後頭幾天溫度逐漸上升,一個星期左右可達到最高,維持高溫階段,不得少於3天,10天以後溫度緩慢下降。在這種正常情況下,經20—25天內進行翻堆一次,把外層翻到中間,把中間翻到外邊,根據需要加適量糞尿水或接種菌劑重新堆積,促進腐熟。重新堆積後,再過20—30天,原材料已近黑、爛、臭的程度,表明已基本腐熟。就可以使用了,或壓緊蓋土保存備用。

腐熟度

一、腐熟良好的條件

1、水分。保持適當的含水量,是促進微生物活動和堆肥發酵的首要條件。一般以堆肥材料量最大持水量的60%~75%為宜。

2、通氣。保持堆中有適當的空氣,有利好氣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動,促進有機物分解。高溫堆肥時更應注意堆積鬆緊適度,以利通氣. 

3、保持中性或微鹼性環境。可適量加入石灰或石灰性土壤,中和調節酸度,促進微生物繁殖和活動. 

4、碳氮比。微生物對有機質正常分解作用的碳氮比為25∶1。而豆科綠肥碳氮比為15~25∶1、雜草為25~45∶1、禾本科作物莖稈為60~100∶1。因此根據堆肥材料的種類,加入適量的含氮較高的物質,以降低碳氮比值,促進微生物活動。 

二、腐熟程度的檢查標準

堆肥腐熟的好壞,是鑑別堆肥質量的一個綜合指標。可以根據其顏色、氣味、秸稈硬度、堆肥浸出液、堆肥體積、碳氮比及腐質化係數來判斷。 

(1)從顏色氣味看,腐熟堆肥的秸桿變成褐色或黑褐色,有黑色汁夜,具有氨臭味,用銨試劑速測,其銨態氮含量顯著增加。 

(2)秸稈硬度,用手握堆肥,溫時柔軟而有彈性;乾時很脆,易破碎,有機質失去彈性。 

(3)堆肥浸出液,取腐熟堆肥,加清水攪拌後(肥水比例1:5-10),放置3—5分鐘,其浸出液呈淡黃色。 

(4)堆肥體積,比剛堆時縮小2/3—1/2。 

(5)碳氮化,一般為20—30:1(以25:1最佳) 

(6)腐殖化係數,為30%左右。達到上述指標的堆肥,是肥效較好的優質堆肥,可施於各種土壤和作物。堅持長期施用,不僅能獲得高產,對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都有顯著的效果。

注意事項

1、臭氣處理方法:用吸附劑吸附、通過加強暴氧、提高通氣性、增加翻堆次數和通氧含量 

2、溫度測試:

a、堆肥3天后再堆體表面下25-30厘米

b、每天上午10時或下午4時

C、每個堆體測試5個不同點,取其平均值,溫度應在50℃;堆體溫度達到60℃以上並持續5-7天是正常現象。 

3、堆肥接種菌劑:纖維素分解菌(真菌細菌放線菌)、半纖維素分解菌、木質素分解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