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于姓

又淳于氏,唐元和初避憲宗純名,改為于氏。 駟馬堂:漢代於邘公,東海郡人,官至太尉。 功高家國,泰代出賢臣(于謙)。

源流·派語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瀏陽)《于氏族譜》稱始祖元成,於後唐同光二年(924)自洪州南昌瓦子灣偕兄元相宦遊楚之武陵,公善騎射,得授朗州營中校尉,不數載遷潭州都司,後解組榮歸,經瀏陽,見山川壯麗,遂復攜家屬並三子俊虎、俊龍、俊麒卜瀏五十三都置業,派衍支繁,蔓延長沙、湘陰、平江、醴陵、石門及江西萍鄉等地。
(老字派)元俊景士一 吾國侯范尚 汝時聞應仲 綱原文必添 志大廷忠敬 主嘉言世錦(志大再興宗 勝榮昌秀錦) (新字派)清桂熙均錫 洪材煥坤鎮 法權輝基鉅 源本炳培銘。
1948年(祁陽)《于姓氏族源流》稱姓遷祖八三郎,字開代,明洪武初年由江蘇鎮江府金壇縣隨父宦粵,歸經祁陽縣南驛路附近的周塘,愛其山水,遂卜宅龍頭山。後子孫蕃衍於觀橋、同文等鄉以及東安縣,四川省。
按:于氏,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三子於邘(今河南省沁陽縣西北邘台鎮),世稱邘叔,後裔以祖先封地為邘氏,奉邘叔為受姓始祖。古代於、邘同音通用,邘氏去"阝"成於。《通志·氏族略二》:"《後魏·官氏志》有萬鈕于氏,改為于氏。始自東海於公裔孫,隨拓跋魏徙代,改為萬鈕于氏。後魏孝文帝時復為于氏。又淳于氏,唐元和初避憲宗純名,改為于氏。"

郡望·堂號

東海郡
駟馬堂:漢代於邘公,東海郡人,官至太尉。在他40歲左右添一男孩,喜不自勝,取名禪。禪出生後經常大哭不止,且哭聲如雷,於公說這孩子今後有出息,要大興"駟馬之門"。果不然,禪後來做了太守。于氏"駟馬堂",也名"大駟堂"即由此而來。
還有篤本堂、河南堂。
堂聯
德卜門高(於定國);威隆節鉞(于禁)。
妙迭瀛州(于志寧);勤勞土木(于謙)。
德及子孫,崇門容駟馬(於公);
功高家國,泰代出賢臣(于謙)。

歷代名人

武岡人於子仁,明洪武十八年(1385)進士,因政績擢登州知府,善詩,為文有奇氣,有《七十一雲峰詩草》行世;澧州(今澧縣)人於登俊,清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博覽群書,為官以廉惠稱;桃源人於盼,清乾隆時以舉人入仕,歷官西充知縣、阿迷知州,所至有政聲;於學質,歷署11縣知縣,皆有治績;慈利人於翼如,清嘉慶年舉人,任南匯知縣,補太倉海防州同知,敘知府,權太倉州篆;於兆龍,中國工農紅軍組織者之一,湘贛軍區政治部主任,在肅反擴大化中被錯殺;瀏陽人於定一,革命先烈;臨澧人於若愚,內務部參事室參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