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冶市第二中學

湖北省大冶市第二中學,位於鄂東南大冶、鄂州、江夏、鹹寧、陽新五縣(市)通衢的千年古鎮——金牛,是一所有悠久歷史的重點高中。學校現有40個教學班,學生總人數2700人。教職工224人,其中在編在崗教工135人,離退休教職工31人,臨時工58人。大冶二中有著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130多名專任教師中,高級教師40人,中級教師60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占98%。省市骨幹教師和黃石、大冶學科帶頭28人。校園占地百餘畝,建築面積28000多平方米,教學樓、科技樓、辦公樓、飯廳、學生公寓、教工宿舍、運動場,一應俱全。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大冶二中位於鄂東南大冶、鄂州、江夏、鹹寧、陽新五縣(市)通衢的千年古鎮——金牛,是一所有悠久歷史的重點高中。宋朝以前,該校現址就有學館;南宋慶元元年(一一九五年)武昌縣令胡朝穎任書院山長,是為縣學。元·至元甲戌(一二七四年)改為府學。至元癸巳(一二九三年)建立“龍川書院”,延續至一九O二年。其間,多次重建校舍,書院長盛不衰,校名校址始終未變。

光緒二十八年(一九O二年)“龍川書院”改辦“武昌縣立高等國小堂”,是為本校近代教育的開端。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建立“虬川中學”。一九一四年,武昌縣改稱鄂城縣,校名為“鄂城縣立虬川中學”。一九二六年八月,北伐軍路過金牛,借住校舍,失慎火起,房舍校產,付之一炬。翌年秋,重建校舍落成,學校開學。一九三八年秋至一九四五年夏,金牛淪於日寇鐵蹄之下,學校被迫停辦,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後,學校復學,校名為“鄂城縣立初級中學第二部”。一九四七年元月校名為“鄂城縣立第二初級中學”。

一九四九年春,金牛鎮解放,同年九月人民政府接管學校。一九五三年秋,校名改為“湖北省鄂城第一初級中學”,屬省立一百O三所中學之一。一九五五年十一月金牛鎮劃屬大冶,翌年春,校名改為“湖北省大冶第一初級中學”,同年七月改為“湖北省大冶第二中學”。一九五八年秋,新設高中部。一九七八年十月,大冶縣政府正式確定大冶二中為全縣重點高中。一九八二年秋,國中部停辦,學校由完中改為高中。1995年,大冶撤縣建市,校名改為“湖北省大冶市第二中學”。

學校榮譽

大冶二中先後被授予“湖北省綠化先進學校”、“黃石市示範學校”、“大冶市平安校園”“黃石市教育科研實驗學校”等榮譽稱號。學校現有40個教學班,學生總人數2700人。教職工224人,其中在編在崗教工135人,離退休教職工31人,臨時工58人。大冶二中有著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130多名專任教師中,高級教師40人,中級教師60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占98%。省市骨幹教師和黃石、大冶學科帶頭28人。學校教研氣氛濃厚,僅2006年度,全校師生共有67人次獲市級以上獎勵。

辦學條件

校園占地百餘畝,建築面積28000多平方米,教學樓、科技樓、辦公樓、飯廳、學生公寓、教工宿舍、運動場,一應俱全。有現代化的語音室、調頻發射台、微機室、校園網、圖書室、閱覽室、多媒體教學館。二中校園幽雅寧靜,潔、綠、亮、美,是育人的理想學校。

辦學成果

百年歷程,世紀輝煌。大冶二中為社會發展、祖國振興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詩篇,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英才。一九四九年以來,有高、國中畢業生28000餘人,其中,有9000餘人進入高等院校深造,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和出國留學、進修、考察的計四百餘人,有地(師)級以上幹部20餘人,縣(團)級幹部數百人。

在新的形勢下,大冶二中本著“教育優質、平民選擇”的辦學宗旨,遵循“以人為本、張揚個性、和諧發展”的辦學思路,堅持“以創建示範高中為制高點,以科研興校為突破口,以團隊精神為原動力”的辦學舉措,實事求是定位,創新思路發展。近年來,升學人數逐年增加。2003年上省線480人,2004年660人,2005年898人,2006年1006人,2007年參加高考950人,上線人數918人。古老的大冶二中一定會更加光彩奪目、燦爛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