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湖北民族學院理學院於2002年在原計算機與數學系和電氣工程與套用物理系的基礎上組建。開設有數學與套用數學、物理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機械電子工程、統計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6個本科專業。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是教育部特色專業、湖北省品牌專業及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數學學科為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基礎數學、套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和信息安全學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數學一級學科是湖北省“十二五”省級重點(培育)學科和“楚天學者”設崗學科,套用數學是國家民委重點學科。現有校級科研平台“機械電子與過程控制研究中心”1個。有3個實驗教學中心:數學與統計學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械電子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500萬元。有17個多媒體教室,1個圖書資料室,1個校級大學生創新基地“數理基礎科學大學生創新活動基地”。現有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1300餘人。
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已基本形成一支年齡、職稱、學歷、學緣結構相對合理、實力雄厚、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80多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教師中有博士23人,在讀博士13人,中國高被引學者1人;有湖北省政府津貼專家1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優秀青年骨幹人選1人,有湖北省屬高校跨世紀學術骨幹1人,楚天學子1人,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校級清江名師2人,清江名師培養對象1人,校級教學明星4人。學院還聘有楚天學者講座教授1人。
學院高度重視教學改革,不斷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強化學生實踐創新內力培養,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院現有2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7門校級精品課、11門校級優質課、1門校級精品視頻公開課、5門校級資源共享課程,校級及以上教學成果獎16項。2011年以來,理學院學生在國家和省級各類競賽活動中獲國家一等獎1項、國家二等獎5項、省級獎180多項。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17項,省級大學生創新項目12項,校級創新項目131項,學生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7項,軟體著作權4項。畢業生的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畢業生考研錄取率15%以上。
理學院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本科教育的基礎性地位,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堅持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的主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依託師範專業,發展套用專業;依託本科教育基礎,適度發展研究生教育。面向社會經濟的需要,服務基層,立足於民族地區,正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基礎套用並舉、教學科研並重的教學研究型的基礎性學院。
機構設定
學院領導
院長 、黨委副書記:高雁軍
黨委書記、副院長:曾祥華
黨委委員、副院長:龍鳴
黨委委員、副院長:陳以平
聯繫人
學院辦公室:羅 瓊
教學科研科:張春艷 姚雪迓 劉靜漪
學生管理科:汪 濤 向亞雯 郭 峰 譚 迪
學 院 工 會:曾祥華 李強 向亞雯
師資概況
數 學 系
函式論教研室(6人):
蹇小平 王亞華 尹文雙 方 壯 連丹青 向會立
套用數學教研室(6人):
吳 勇 向 宇 劉志軍 陳以平 魏代俊 時 凌
代數幾何教研室(7人):
余世群 夏章生 詹建民 向大晶 譚榮華 沈如林 劉先平
數學教育與高等數學教研室(8人):
向中義 楊萬必 龍 鳴 羅 芬 秦宣華 馬學玲 李永亮 胡艷霞
信息與計算科學教研室(9人):
文 軍 宋崑崙 汪 濤 向長城 劉 波 梁 芳 唐光耀 陳 竹 楊 儀
物 理 系
普通物理教研室(4人):
胡 誠 翁祝林 劉顯明 肖 紅 楊建平
近代物理教研室(7人):
滿江紅 鄒 明 高雁軍 羅 敏 朱 瑜 胡曉軍 蔣冰峰 李興鰲
機械電子工程教研室(6人):
袁作彬 周 震 范 奎 曾德惠 鄭 奇 楊曉莉
物理實驗室(7人):
胡基權 左安友 張小偉 熊小勇 楊 芹 楊正堂 梁玉祥
新增專業
統計學專業介紹
統計學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含在讀)10人,具有碩士學位13人。高級職稱占50%,碩士及以上學位占81%,教師隊伍中6人有境外訪學經歷,有清江名師1人、青年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2人。近三年,本專業教師承擔地廳級及以上科學研究項目20餘項,承擔校級及以上教學研究項目6項,發表教學科研論文5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20餘篇。
統計學專業於2013年開始招生,該專業主要培養適應於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具備系統的統計學理論知識和套用知識,掌握統計學的主要方法,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具備處理特定行業數據問題的能力,能在經濟、管理、金融、保險、工業、農業、商業、水利、氣象、衛生、信息技術和教育等相關領域從事數據蒐集、分析和決策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統計提供更多的統計方法,學生就業空間寬。學生在校主要學習統計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受到紮實的實踐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具備數據採集、處理與分析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及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本專業核心專業課程有:機率論、統計學、測度論、電腦程式設計、統計軟體套用、套用隨機過程、套用回歸分析、套用時間序列分析、多元統計分析、抽樣調查、非參數統計、西方經濟學、會計學、數學模型、統計預測與決策等。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簡介
師資隊伍: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現有專任教師2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6人,碩士學位15人(其中博士在讀4人),高級職稱占52.38%,碩士及以上學位達100%,師資力量較雄厚。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計畫2016年開始招生,該專業教學設備齊全,現有光電套用實驗室1個、光學實驗室1個、雷射實驗室1個、近代物理實驗室1個,設備價值300餘萬元。電路及電子線路實驗、信號與系統實驗及通信原理實驗等與信息工程學院資源共享。良好的實驗環境與設備條件,為本專業的學生創造了一個優良的實驗與實習平台。該專業核心知識領域由光電信息基礎類知識、光電信息技術和工程類知識、光電子技術類知識組成。核心專業課程主要有:普通物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固體物理、套用光學、物理光學、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光纖通信、雷射原理與技術、光纖光學、光電技術、信息光學、光學實驗、雷射原理實驗、光纖技術實驗、光電技術實驗等。培養具有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養、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方面知識和能力的寬基礎、高素質、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工程科學人才。學生應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領域各研究方向上(光電子方向、光電信息方向和技術光學方向)具有寬厚的理論基礎、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熟練的實驗技能,並具有綜合運用光學科學理論和技術分析解決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學生畢業後能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相關領域從事研究、設計、開發、套用和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