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湖上三百寺,今日復來游。滿路皆黃葉,諸僧盡白頭。
水雲情渺渺,鐘鼓夜悠悠。獨有南屏下,樓台壯一州。
作品注釋
三百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刑炳 疏:“按今《毛詩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內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數。”後以“三百”指代《詩經》。 南朝 梁 劉協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詩集〉序》:“文士得三百之義者,莫如 杜子美。”參見“ 三百篇 ”。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說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說:‘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照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黃葉
(1).枯黃的樹葉。亦借指將落之葉。 南朝 梁 丘遲 《贈何郎》詩:“檐際落黃葉,階前網綠苔。” 唐 李白 《秋思》詩:“ 燕支 黃葉落,妾望 白登台。” 元 范梈 《題李白郎官湖》詩:“黃葉當頭亂打人,門前繫著青驄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崔孝廉》:“丹楓江冷人初去,黃葉聲多酒不辭。”
(2).佛教語。以楊樹黃葉為金,比喻天上樂果,能止人間眾惡。 前蜀 貫休 《題惠琮律師院》詩:“苦節兼青目,公卿話有餘。唯傳黃葉喻,還似白泉居。”
白頭
(1).猶白髮。形容年老。《戰國策·韓策三》:“中國白頭游敖之士,皆積智欲離 秦 韓 之交。” 三國 魏曹丕《與吳質書》:“意志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 宋曾鞏《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閒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狀》:“況臣母子,各已白頭,兄弟二人,皆任遠地。”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八五:“白頭相見 山東 路,誰惜荷衣兩少年。” 劉成禺《洪憲紀事詩》之六十:“ 騾馬街 南 劉二家 ,白頭詩客戲生涯。”
(2).謂夫婦互相敬愛,共同生活到年老。 金 曹之謙《變白頭吟》:“奈何及末流,不知再醮羞。中路多反目,幾人能白頭?”
(3).指年老的尊親。 清孫枝蔚《客句容》詩之三:“婦呻女吟常滿屋,音書早晚慰白頭。”
(4). 清 代豪紳富戶組織領導的鄉勇。頭裹白布,故稱。《太平天國歌謠·破假大炮》:“鄉紳、財主也有兵勇,個個頭上圍白布,叫白頭。”
(5).鳥名。即白頭翁。 宋曾慥《高齋漫錄》:“禽鳥之名,多不可紀,白頭稱公,黃頭稱子,群飛且鳴,是將斗矣。”參見“ 白頭翁 ”。
水雲
(1).水和雲。多指水雲相接之景。 唐戎昱《湘南曲》:“ 虞帝 南遊不復還,翠蛾幽怨水雲間。” 唐楊漢公《明月樓》詩:“ 吳興 城闕水雲中,畫舫青簾處處通。” 南唐李煜《玉樓春》詞:“笙簫吹斷水雲開,重按《霓裳》歌遍徹。” 清邵錦潮《蒹葭》詩:“伊人不可即,悵望水雲邊。”
(2).水上方的雲。《淮南子·覽冥訓》:“水雲魚鱗。” 高誘 註:“水氣出雲似魚鱗。”
(3).指將要下雨的雲。 茅盾《脫險雜記·太平凡的故事》:“雨漸小漸止,但滿山水雲,隨時會變成雨下來。”
悠悠
(1).思念貌;憂思貌。《詩·邶風·終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鄭玄 箋:“言我思其如是,心悠悠然。”《後漢書·章帝紀》:“中心悠悠,將何以寄?” 唐喬知之《定情篇》:“去時恩灼灼,去罷心悠悠。” 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心緒悠悠,不明白這場迤逗。”
(2).遼闊無際;遙遠。《詩·王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毛 傳:“悠悠,遠意。” 晉陶潛《飲酒》詩之十九:“世路廓悠悠, 楊朱 所以止。” 康有為《除夕答從兄弟沛然秀才時將入京上書》詩:“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萬里別離難。”
(3).久長;久遠。《楚辭·九辯》:“去白日之昭昭兮,襲長夜之悠悠。” 唐杜甫《發秦州》詩:“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 唐白居易《長恨歌》:“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明李東陽《次錢與謙修撰韻》:“有口莫問天,天道長悠悠。” 韓北屏《非洲夜會·非斯印象》:“我們可以從那裡讀到歷史的章節,可以辨認出悠悠歲月的容貌。”
(4).連綿不盡貌。 晉左思《吳都賦》:“直衝濤而上瀨,常沛沛以悠悠。” 唐溫庭筠《夢江南》詞:“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清許承欽《迴風磯》詩:“長年憎去楫,賈客怨迴風,不分乾坤意,悠悠盡向東。” 朱德《花溪》詩:“春風送暖百花開,流水悠悠曲折回。”
(5).眾多貌。《史記·孔子世家》:“ 桀溺 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後漢書·朱穆傳》:“然而時俗或異,風化不敦,而尚相誹謗,謂之臧否。記短則兼折其長,貶惡則並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稱乎!” 李賢 註:“悠悠,多也。稱,舉也。” 晉傅玄《兩儀詩》:“日月西流景東征,悠悠萬物殊品名。” 唐歐陽詹《懷忠賦》:“欲悠悠而罔極,毒浩浩其無涯。” 宋曾鞏《雪後》詩:“風光苒苒流雙轂,人事悠悠寄一枰。”
(6).世俗;一般。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二:“擺脫悠悠談,請從余聽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仆以禮處足下,則足下長者,仆心未忍;欲以故人處足下,則慮悠悠之人,以仆為詭。” 明 何景明 《贈李獻吉》詩之三:“悠悠行路子,誰為識其音。” 清 鈕琇 《觚剩續編·張羽軍》:“大丈夫一日定交,則終身生死以之。彼須金而結者,悠悠世上人耳,非所望於公也。”
(7).引申為庸俗,荒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冷生》:“大笑成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寧非悠悠!”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然官宰悠悠,豎人毛髮,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許哉?” 何垠 註:“悠悠,繆悠也。”
獨有
(1).獨自具有;獨自據有。《管子·形勢》:“召遠者,使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唯夜行者,獨有也。” 支偉成 通解:“夜行,謂陰行其德,則人不與之爭,故獨有之也。”《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
(2).只有;特有。《史記·曆書》:“是時,獨有 鄒衍 ,明於五德之傳,而散訊息之分,以顯諸侯。” 唐 張籍 《賀周贊善聞子規》詩:“此處誰能聽,遙知獨有君。” 茅盾 《子夜》五:“土匪這樣猖獗,真是 中國 獨有的怪現象。” 毛澤東 《冬雲》詩:“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3).指在精神上能特立獨行。《莊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成玄英 疏:“人慾出眾,而己獨游,眾無此能,故名獨有。”
南屏
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為 西湖 勝景之一。 宋 蘇軾 《去杭州十五年復游西湖用歐陽察判韻》:“我識 南屏 金鯽魚,重來拊檻散齋餘。” 元 張翥 《多麗》詞:“正參差,煙凝紫翠,斜陽畫出 南屏。” 明 無名氏 《溜滴子·西湖》曲:“分明人世中,埋沒洞府。回首 南屏 ,轉覺路迂。” 清 宋琬 《送李方山之溟南幕府》詩:“ 西泠 雨後暮潮長, 南屏 月落曉鍾沉。”
樓台
(1).高大建築物的泛稱。《左傳·哀公八年》:“ 邾子 又無道, 吳子 使大宰 子餘 討之,囚諸樓台。”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詩:“復有樓台銜暮景,不勞鐘鼓報新晴。”《西遊記》第六九回:“那國王並 行者 相攙,穿過皇宮到了御花園後,更不見樓台殿閣。” 冰心 《寄小讀者》九:“更隱隱地看見了 慰冰湖 對岸秋葉落盡,樓台也露了出來。”
(2).方言。指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