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渾源扇鼓
又名喜樂、迎春鼓。流行於渾源、朔縣、山陰等縣及河北、內蒙古部分地區。相傳,渾源等縣民間自古就有擊鼓迎春的習俗。春耕前,民眾手持羊皮圓扇形手鼓,且敲且唱,祈求消災免病,故名喜樂和迎春鼓。以後巫婆、神漢將手鼓作為驅邪的工具,且歌且舞,俗稱“跳大神”。這種活動延至明、清,內容稍有變化,除用於請神避邪、祈福、還願外,節日、農閒還用於歡慶豐收、祝賀婚嫁等活動。
扇鼓為蒲扇形,鐵架,羊皮面,直徑有一尺半,柄上掛欠連環,環尾綴五彩絲穗,鼓鍵用竹子製成。後來,渾源是對這一民間歌舞形式進行了挖掘整理,重新設計了鼓點,加入了民樂伴奏。扇鼓的基本鼓點有單點、雙點、一花點、半拍擊點、小碎子點。所用曲調以民歌、小曲、地方小唱腔為主。主要曲牌有《放風箏》、《畫扇面》、《落子調》、《翠屏山》等。表演形式單人多人均可。
表演時,演員手持鼓鍵、隨唱擊鼓表演,走唱、坐唱、獨唱、對唱因情間用,其台步輕快,造型優美,畫面整齊。
摘《山西民俗大觀》,中國旅遊出版社,1993,李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