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詞目:游鄉
拼音:yóu xiāng
基本解釋
[escort a criminal to parade in the countrside] 在鄉村中結隊遊行,多押著有罪的人以示懲戒。也叫“游壠”、“游團”
詳細解釋
1. 押著罪犯或壞人在鄉村里遊行示眾。
毛澤東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農民諸禁》:“ 醴陵 一個劣紳不繳煙槍,被捉去游鄉。” 葉紫 《星》第四章:“你們都想戴高帽子‘游鄉’、吃官司和坐班房了嗎?”
2. 在鄉間流動的。
克非 《春潮急》四:“現在應該專門說說這位舊日的游鄉貨郎了。”
3. 鳥名。
《中國歌謠資料·滬諺外編·山歌》:“游鄉叫來唧鈴鈴,鵓鴣叫來鳳凰聲。”
電影
電影名:游鄉
導 演:譚友六
編 劇:河南省項城影劇劇目組趙淑忍執筆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杜鵑 | 王秀玲 |
姚三元 | 耿庚辰 |
王大嫂 | 馬金蟬 |
上 映:1966年
類 型:藝術片
游鄉-河南曲劇 (1966)故事梗概
供銷社售貨員杜鵑經常送貨下鄉,深受民眾歡迎。一天杜鵑下鄉賣貨時,從王大嫂買的一把梳子發現聯營組售貨員姚三元把降價貨物按原價賣,從中投機賺錢,急忙追趕姚三元。姚三元心中有鬼,見杜鵑追來,挑擔逃跑,慌亂中掉了錢包,恰被隨後趕來作證的王大嫂拾到。
杜鵑追上姚三元之後,批評姚的錯誤,開始姚三元還搪塞、抵賴,王大嫂趕到後,當面揭發了姚三元的投機行為,姚只得承認,並要把賣梳子多賺的錢退還給王大嫂,但當他拿錢時,發現錢包丟了,急忙尋找,王大嫂把撿到的錢包還給他。在杜鵑和王大嫂的幫助下,姚三元終於認識了錯誤,保證以後不再幹這種投機的事,還要把多賺的錢全部退還給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