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有小六學生不懂綁鞋帶和洗頭沖涼等,缺乏基本生活起居能力。情緒智商低和抗逆力低亦可能導致長大後遇上挫折時較易罹患情緒病,甚至自尋短見。
有記者在九龍塘國小進行訪問,發現逾八成受訪學生不懂綁鞋帶、剪指甲及自行食有骨食物。也有年僅8歲女孩擁有手提電話、數位相機及iPod等,身上服飾亦全是名牌,對金錢毫無概念,曾用多張一百元紙幣寫字畫畫,玩完後便棄掉。有人用“6個不得”來形容港孩,就是“餓不得、飽不得、熱不得、凍不得、累不得、辛苦不得”。
特徵
大部份港孩均會出現以下一個或數個的特徵:
1.外表早熟、心智遲熟。
2.很喜歡玩,但無甚興趣。
3.對大部份事情最普遍的反應是沒有反應。
4.擅於“看見”,不擅“閱讀”;擅於“收聽”,但從不“理解”。
5.渴望被注意,但又沒有面對民眾的信心。
6.什麼都不在乎不介懷不思考不要求,典型答案是:不知道。
7.沒有責任感、沒有自理能力,同時也沒什麼好奇心和欲望。
8.不珍惜學習,不嚮往長大,不怕悶,只怕辛苦。
9.精於計算結果,毫不享受過程。
10.不吃人間煙火,當然也未經任何苦楚及傷害。
港孩成因
學校價值教育減少有學者認為,港孩出現的成因源於家長對學校干涉與教師工作壓力連年增加、以及課程的倫理成份減少,令未有基本價值觀與德行的孩子突然擁有近似成人的權力所致。
家長過份保護
教育心理學家指出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過份注重孩子學業是導致港孩的成因。為了讓子女有更多時間溫書,完全不讓他們做日常的自理工作,導致子女過分依賴,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成為“高分低能”的港孩。亦因為少子化社會的關係,父母過度保護獨生子女,使他們缺乏面對逆境能力。“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parents)一詞正是形容這一些長期在子女頭上盤鏇監察,時刻保護及指揮他們一舉一動的父母。
家長投訴文化盛行也有一些父母,當子女遇到任何困難,即挺身而出,為子女向各方投訴,日本稱這類自我中心的難纏父母為“怪獸家長”。2010年12月歐洲的一場大風雪癱瘓了倫敦希斯路機場,導致準備返回香港過寒假的留學生滯留機場,部份家長聲淚俱下,甚至要求政府派三架專機把留學生接回香港。這些“港父母”和“港孩”受到輿論不斷質疑和批評。
課外活動過多
有研究認為港孩的成因與參加過多的課外活動有關。該研究於2011年對1912名國小4年級至國小6年級學生進行調查,發現超過4成半兒童參與4至6項課外活動,更有22%小學生參加課外活動達7項以上。因為父母花在子女活動的開支每月可達1萬港元,因此,這些兒童被稱為“萬花童”。由於課外活動繁多,私人時間相對減少,有超過半數兒童每天的私人時間只得1至2小時。除缺乏私人時間外,“萬花童”的特徵更包括溝通能力差、與同齡朋友甚少相處溝通、欠缺自理能力和與父親關係疏離。
解決港孩問題
有教育學者認為若“港孩”情況延續,成長後有可能對香港社會的競爭力造成負面影響。臨床心理學家指出解決港孩問題,父母應採取“積極不干預”策略,放手讓孩子學習。家長及學校可從日常生活做起,鼓勵子女學習自立,當小孩開始學會說話便要教導基本禮貌,孩子4至5歲時應學會自己梳洗等。家長在子女參加活動時應互相討論,考慮子女性情、興趣及能力,否則會令子女感到被強迫參加,漸漸養成放棄和退縮的個性。
香港有中學擔心“直升機家長”會削弱學生的抗逆力,禁止父母為孩子解決問題,例如禁止父母為子女“補鑊”,把漏帶的東西帶回學校。此外,亦禁絕家長陪子女在校內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