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不準關係

測不準關係

測不準關係又稱測不準原理,是德國物理學家W.K.海森伯首先提出來的。

測不準關係

它的數學表式是

測不準關係

這個式子說明在同一個態中同時測量坐標和動量時,準確程度所受的限制。
設粒子處於波函式ψ(x)所描寫的狀態,ψ(x)是歸一化的。在這狀態中,粒子坐標x的期待值為

測不準關係

這個期待值是在 ψ(x)狀態中多次測量粒子的坐標x的平均結果。只有當 x在ψ(x)態中有確定值時,每次測得的x值都一樣,這個數值就是期待值〈x〉(見力學量的可能值和期待值)。在一般情況下,x在 ψ(x)中沒有確定值,每次測得的x值並不相同,它們與期待值〈x〉之間有一偏差x-〈x〉。以下式定義的均方根偏差Δx表示多次測得x的值與期待值〈x〉偏差的程度

測不準關係

如坐標在ψ(x)中有確定值,則Δx 等於零。同樣,坧x的期待值為

測不準關係

測不準關係

表示在 ψ(x)態中多次測得動量px的值與期待值<px>偏差的程度。量子力學中證明了

測不準關係

這個關係就是坐標x和動量px之間的測不準關係。
測不準關係不只限於粒子的位置和動量。當兩個力學量的算符不能對易時,都有類似的測不準關係。
只有當表示兩個力學量的算符和弿互相對易時,即

測不準關係,

才有弲和弿都有確定值的態存在,這樣的態是弲和弿的共同本徵態。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