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渣園鄉位於平頂山市郟縣縣城西部,截止2009年有25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總人口3.2萬人。 渣元鄉面積41平方公里,地勢以平原為主。洛(陽)界(首)、郟景公路過境。
行政區域
渣元鄉轄宋堡、渣元、大王莊、下孫、黃門、馬圪當、林村、范寨、望月河、寺街、葉莊、東馮莊、小 盧寨、郝廟、仝樓、馬鴻莊、後渣元、前渣元、杜莊、十里舖、朱莊、二十里舖、西馮莊、西王樓、馬頭張、王趙莊、查莊25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鄉政府駐宋堡村。
區域代碼
渣元鄉410425205:~201宋堡村 ~202渣元村 ~203大王莊村 ~204下孫村 ~205黃門村 ~206馬圪當村 ~207林村 ~208范寨村 ~209望月河村 ~210寺街村 ~211葉莊村 ~212東馮莊村 ~213小盧寨村 ~214郝廟村 ~215仝樓村 ~216馬鴻莊村 ~217杜莊村 ~218十里舖村 ~219朱莊村 ~220二十里舖村 ~221西馮莊村 ~222西王樓村 ~223馬頭張村 ~224王趙莊村 ~225查莊村
歷史沿革
北宋末年政治家崔郾(yǎn),字德符。號婆娑,北宋龍圖閣直學士,潁州陽翟(今禹州市)人,後因王安石變法失敗,遭受貶官迫害,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7年)貶至績溪縣(今安徽績溪)令,不久,因病告歸,於郟城西購地數畝,築園名婆娑,靜居十餘年。在此隱居期間,崔郾在院中種植了大量的果樹、花卉,縱情於自然。然而黃土埋不住金子,免官後的崔郾並沒有被遺忘。十餘年後,“(郾)召為殿中侍御史。欽宗立,授右正言。”直至晚年,“以龍圖閣直學士管嵩山崇福官,命下而卒。”
人去樓空的婆娑園漸趨衰敗。《郟縣地名志》載,明初,王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寸以園為名,稱“婆娑園村”。到明末,婆娑園成了“花生臥榻無人掃,鳥倦還飛不計貧”之地。院中瓦礫狼藉,渣滓遍地,人稱“渣滓園”。清朝之後,隨著口語的演變,當地人漸漸把“渣滓園”叫成了“渣園”。
1958年建渣園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41平方千米,人口3.1萬讓人。 渣元鄉轄宋堡、杜莊、十里舖、小盧寨、郝廟、東馮莊、葉莊、查莊、王趙莊、西馮莊、馬頭張、二十里舖、西王樓、朱莊、寺街、望月河、渣園、馬鴻莊、仝樓、黃門、馬圪塔、林村、范寨、下孫、大王莊25個行政村。
設施建設
渣園鄉交通便利,洛界公路、郟景路、與鄉道宋林路、杜寺路、二號路構成“三縱兩橫”的交通網路,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水資源豐富,北汝河、廣闊渠、青龍湖與即將開工的南水北調工程,構成“兩河一渠一湖”的水利格局;通訊暢通,中國網通覆蓋全鄉,中國移動、聯通全鄉無盲點;電力設施完備,境內有10千伏變電站1座,緊靠新建的100千伏變電站,農網改造全部完成;農業基礎條件得天獨厚,有萬畝宜林荒地。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2146 |
男 | 16980 |
女 | 15166 |
家庭戶戶數 | 8509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1540 |
家庭戶男 | 16420 |
家庭戶女 | 15120 |
0-14歲(總) | 7454 |
0-14歲男 | 4014 |
0-14歲女 | 3440 |
15-64歲(總) | 22045 |
15-64歲男 | 11754 |
15-64歲女 | 10291 |
65歲及以上(總) | 2647 |
65歲及以上男 | 1212 |
65歲及以上女 | 143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0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