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渙
huàn
【動】
形聲。從水,奐(huàn)聲。本義:流散,離散。
同本義〖disperse;disappear〗
渙,流散也。——《說文》
方渙渙兮。——《詩·鄭風·溱洧》
渙者離也。——《易·序卦傳》
則渙然離矣。——《漢書·刑法志》
渙兮。——《老子》。註:“渙者解散。”
渙乎成功。——《劉熊碑》
功德渙彰。——《戚伯著碑》
又如:渙然冰釋(如冰之溶解消散。多用以指誤會、疑難的消散);渙馳(渙散。分散,不集中);渙泮(消釋,融化);渙衍(蔓延,擴散)。
帝王發布號令〖issueimperialedict〗。如:渙汗(流汗。比喻帝王的聖旨、號令,有如汗出於膚,無法收回);渙命(帝王的詔命);渙詔(帝王的恩詔);渙發(特指帝王發布號令);渙號(指帝王的旨令,恩旨)。
渙
huàn
【形】
水很大的〖overflowing〗
清音應空谷,潛波渙寒塘。——呂同老《丹泉》
又泛指盛貌。
纂辭奮筆,渙若不思。——韓愈文
鮮明的。同“煥”〖bright〗
渙爛兮其溢目也。——《後漢書·延篤傳》
又如:渙爛(光明燦爛的樣子)。
渙然
huànrán
〖meltaway; vanish; disappear〗離散;消散 。
他的疑慮渙然冰釋。
渙散
huànsàn
〖lax;demobilize;disorganize;slack;sap〗〖精神、組織、紀律等〗散漫;鬆懈。
紀律渙散。
【名】常熟方言,豆腐花,豆腐腦。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渙
《唐韻》呼貫切《集韻》《韻會》《正韻》呼玩切,音喚。水名。《水經注》渠水東南流逕開封縣,睢渙二水出焉。
又卦名。《易·正義》渙者,散釋之名。大德之人,建功立業。散難釋險,故謂之渙。《詩·周頌》繼猶判渙。
又渙渙,水盛貌。《詩·鄭風》溱與洧方渙渙兮。
又渙爛,文章貌。《後漢·延篤傳》渙爛兮其溢目。
又《廣韻》呼會切《集韻》呼外切,音翽。義同。
易經六十四卦
《渙》卦又稱為“風水渙”。
《序卦傳》說:“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長期一團和氣,系統容易陷入封閉,必須有自外而來的“沖刷”,系統才能不斷煥發生機。
所以《渙》卦緊《兌》卦而來。
“渙”義是衝散,也是盛大,又是一個詞義相反的雙意詞,也就是說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機率。
在水流的沖刷下,人們失去的是污垢,換來的是清新。用一個詞來概括《渙》卦,那就是“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