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琺瑯彩賞瓶

清雍正琺瑯彩賞瓶

琺瑯彩瓷器,又稱“瓷胎畫琺瑯”,是在康熙晚期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一種新品種瓷器。

器物名稱

清雍正《合家歡》琺瑯彩賞瓶

底款為藍料彩“雍正年制”四字雙行宋鏨體

器物簡介

清雍正琺瑯彩賞瓶 清雍正琺瑯彩賞瓶

起先,繪製琺瑯彩的顏料要從歐洲進口。雍正即位後,開始撥專款專項用於研發琺瑯彩顏料,終於在雍正六年的七月研發成功,不僅能自煉出與原先進口顏料一樣的顏色,還大大豐富了顏色的種類,這一研究成果使雍正朝的琺瑯彩瓷器製作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製作琺瑯彩瓷器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專供,這裡不能不提到唐英,他於雍正六年起擔任御窯廠的督陶官。正是由於他的督窯有功,御窯廠才能燒制出造型完美、白潤堅質的薄胎瓷,為琺瑯彩瓷器的製作提供了首要條件。白瓷胎運到宮廷後,在雍正皇帝的親自授意下,在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由宮廷畫家精心彩繪,又有專人題寫詩句、款印,最後入炭爐經600℃爐火焙燒而成。

雍正朝的琺瑯彩不惜工本,名手彩繪,名工燒制,一件琺瑯彩瓷器燒製成功往往要經歷數月時間。由於瓷胎太薄,在二次燒制時極易破裂,這些因素都造成了琺瑯彩瓷器的數量極為有限。

不得不承認,還沒有哪一個朝代的琺瑯彩瓷器如雍正朝的那般典雅秀麗,以瓷胎為畫絹,布局章法沿襲了中國畫融詩、書、畫、印於一體的傳統。我們可以用《陶雅》中的語句來評價雍正朝琺瑯彩瓷器:“質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絕也;薄如卵幕,口噓之欲飛,二絕也;以極精之顯微鏡窺之,花有露光,鮮艷纖麗,蝶有茸毛,且頸項豎起,三絕也;小品而題極精之楷篆各款,細如蠅頭,四絕也。”我們看到的這件合家歡琺瑯彩賞瓶,正是這“四絕”的完美體現!

瓶身所繪雌、雄雞相伴護雛覓食圖,畫面襯以山石、花草,色澤鮮亮而柔和。其構圖和風格皆具郎世寧之畫風,精緻而又靈活,華麗高雅而又不庸俗,彰顯輝煌盛世的那種富貴雍容和獨超神韻。

瓶身大小適中,剛好適合把玩於掌中。當轉動瓶身時,猶如正在欣賞一幅延綿無邊的長畫,你才真正體會到這件合家歡琺瑯彩賞瓶的富貴與華麗:一對雌雄雞在山石牡丹叢中覓食,雄雞身披錦繡,回首凝望,渾身毛色絢爛奪目,一翎一羽描繪得精細入微,羽毛的質感很強,呼之欲出。粉紅、藕荷、杏黃、淡黃各色牡丹花競相綻放,花瓣輕透、嬌嫩欲滴。輕握掌中,那種感覺如同掬起一汪春水,輕盈而又清潤;又如同絲綢滑過手背,細膩而又溫柔……

截止目前以雞為題的近似作品,已知存世者僅5至6件,其中一個存放在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館內,供遊人鑑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