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程正揆江山臥遊圖卷

清程正揆江山臥遊圖卷

《江山臥遊圖》卷,是清代畫家程正揆於公元1649年(清順治六年)在北京為官時開始創作,直到去世為止。歷時二十八年之久,共繪近500餘幅。該作品創作於1670年(清康熙九年),作者時年67歲。該卷繪連領疊巘,逶迤連綿,村落孤居,錯雜其間,危磴白雲,隱現於喬柯疏林之間。山下峰後,大江橫貫,咫尺千里,極目難盡。用筆拙禿,然生秀嫵媚,風韻不減;設色清淡,而厚朴渾淪,天機自然。是其晚年一種意境寫照。

基本信息

藏品介紹

《江山臥遊圖》是程正揆以畢生精力與心血投入完成的主題性創作。浩浩500長卷,每卷長度俱在300厘米以上,最長達500厘米。該作品被故宮博物院收藏,堪為500卷經典之代表。

“臥遊”一語出自公元420—479年(南朝劉宋時期)的畫家宗炳,他平生喜好出遊,後因病而隱居,於是他將自己遊歷過的地方畫成圖畫,懸於室內觀賞,自謂“臥以游之”。1642年,39歲的程正揆決意創《江山臥遊圖》卷,至死,共畫了500卷之多,集中了他一生所作山水畫中的精華。此卷是其中第435卷。

清人周亮工在《讀畫錄》中記載:程正揆計畫繪《臥遊圖》500卷,其風格、畫法有多種,受元代黃公望、倪瓚和明代沈周的影響,隨意結構,任其自然。他親眼見到過300餘幅,大者過丈,小者僅尺余,“造化入神”,系統地表現了畫家心境中映現的山水韻意。 程正揆不僅擅長繪畫,而且酷愛收藏名畫珍品。他藏有大批五代、宋、元、明代的名畫。死後,其子程大皋還將其詩文題跋收輯編成《青溪遺稿》28卷。

作品賞析

《江山臥遊圖》卷,繪自然山川之勝景。畫家截取了山體的中部進行描寫,營造出一種獨特的狹長視角,將人物置於山腰行走,俯瞰江水,仰眺長空,平視可見山澗自上而下的流泉。景隨步遷,生動寫實。筆法樸拙放逸,設色淡雅。在當時摹古風氣籠罩下的畫壇,程正揆堪稱是一位具有新意的畫家。該作品為系列山水總匯,畫面上有水光山色、樓台亭閣、人物花鳥,各卷意境,構圖迥異,抒發著不同的思想感情。畫家以一條崎嶇的山徑為脈絡,自山莊屋宇間蜿蜒伸出,一路上清泉淙淙,碧潭如鏡,瀑布飛瀉,林木蔥蘢,景色旖旎。獨創了在總題之下冠以眾多副題進行師法造化的藝術形式。

畫家簡介

程正揆(1604-1676),明末清初畫家。初名正葵,順治時改正揆,字端伯,號鞠陵,晚號青峪道人,孝感(今屬湖北)人,寓江寧(今江蘇南京)。公元1631(崇禎四年)進士,入清官工部右侍郎。與髡殘(石峪)友善,合稱“二峪”。初以董其昌指授,得其晚年枯筆乾墨之法,遠溯宋元,多用禿筆,枯勁蒼簡,為其特點,而設色卻稂湛。傳世作品有《仿董源山水圖》、《江山臥遊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