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程正揆江山臥遊圖

清程正揆江山臥遊圖

《江山臥遊圖》,明代,故宮舊藏,紙本,設色,縱:26厘米,橫:305厘米。為系列山水總匯,畫面上有水光山色、樓台亭閣、人物花鳥,各卷意境,構圖迥異,抒發著不同的思想感情。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作者:程正揆(1604~1676)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

基本信息

藝術特點

《江山臥遊圖》為系列山水總匯,畫面上有水光山色、樓台亭閣、人物花鳥,各卷意境,構圖迥異,抒發著不同的思想感情。畫家以一條崎嶇的山徑為脈絡,自山莊屋宇間蜿蜒伸出,一路上清泉淙淙,碧潭如鏡,瀑布飛瀉,林木蔥蘢,景色旖旎。獨創了在總題之下冠以眾多副題進行師法造化的藝術形式,清人周亮工在《讀畫錄》中記載:程正揆計畫繪《臥遊圖》500卷,其風格、畫法有多種,受元代黃公望、倪瓚和明代沈周的影響,隨意結構,任其自然。他親眼見到過300餘幅,大者過丈,小者僅尺余,“造化入神”,系統地表現了畫家心境中映現的山水韻意。 程正揆不僅擅長繪畫,而且酷愛收藏名畫珍品。他藏有大批五代、宋、元、明代的名畫。死後,其子程大皋還將其詩文題跋收輯編成《青溪遺稿》28卷,刻版行世。目前,中國美術館仍珍藏著他所作的《鶴林圖》、《漁家樂》、《九峰三柳讀書》等藝術珍品。

畫作欣賞

《江山臥遊圖》是程正揆以畢生精力與心血投入完成的主題性創作。浩浩500長卷,每卷長度俱在300厘米以上,最長達500厘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一件,堪為500卷經典之代表。此圖是以一條崎嶇委婉的山徑為脈絡,作為貫穿畫面的主線,群山眾壑蜿蜒起伏,清泉跌宕,淙淙有聲,飛瀑湍流,奔瀉喧騰,碧潭如鏡,幽深如許,林木豐茂,蔥蘢蓊鬱,渺渺雲煙飄然如神蹤仙履,徜徉于山光水影之間。全圖景色旖旎,境界悠遠。

眼前這件《臥遊圖》(第乙百六十卷),則是別開生面的另一種意蘊。同是設色紙本(20.5×394),卻分明疏朗曠放,顯示了元人的筆意和韻致。此《臥遊圖》只在右側題了二行字:青溪道人臥遊圖,辛丑(1661)三月。印文:正揆(白文),另,左下角兩印,一方一橢圓,因年深日久之故,難辨其詳,只好忽略不計。此圖色調是淺絳中極淡的施賦,淺淡溫和的山色中,間以同樣輕薄的花青,石綠,昭示雲的青白,水的澄碧。所謂江山之意,無疑是天地萬物集於一紙而構建的和諧之韻律、閒適之風情。

此圖中臥於扁舟的遨遊者,是青溪道人自己,還是虛擬的主人公,其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人物視野中呈現的廣博曠遠、寧靜深邃的山山水水,林林總總。橫式手卷這種形式不是任何一個畫家都能駕馭的,長卷的創作需要廣闊的視角,連綿的景致,豐富的變化,涌動的節律,仿佛一部恢宏浩大的交響組曲,於一波三折、九曲迴環的敘事結構中始終把握和表現著虛實相生,表現著空間感受,表現著微妙、繁簡、交錯、疾徐、融合、呼應……程氏此幅《臥遊圖》用筆著墨相當純熟,從起筆處看,他落墨十分注重濃淡枯濕的交替參差。當繁密的雜花生樹漸漸托出勾而未皴或皴擦簡約的重巒疊嶂時,猶如濃雲重霧倏忽散去,天光敞亮,豁然開朗,繼而青冥浩蕩,山川歷歷。依山傍勢的屋舍莊院,或掩映於疏林,或坐落於水濱,也有的隱隱約約,深匿於茫茫雲水之中。

作者簡介

程正揆(公元1604—1676),字端伯,號鞠陵、青溪道人,湖北孝感人。髡殘與程正揆交誼深厚,曾在他的畫上題道:“書家之折釵股,屋漏痕,錐畫沙,印印泥,飛鳥出林,驚蛇入草銀鉤蠆尾,同是一筆,與畫家皴法同一關紐。觀者雷同賞之,是安知老斫輪有不傳之妙耶?”此幅《江山臥遊圖》近似沈周的筆墨粗健,畫家以一條崎嶇的山徑為脈絡,自山莊屋宇間蜿蜒伸出,一路上清泉淙淙,碧潭如鏡,瀑布飛瀉,林木蔥蘢,景色旖旎。

圖繪奇岩怪石,石峰林立。卷末自識[江山臥遊圖,其一百五十,時辛丑九月,在石城之摩綺軸,籬菊盡放,芬來幾硯,拈筆作此,以當白衣人送酒也。清溪道人]。鈐[揆]朱文方印。按辛丑為順治十八年,公元一六六一年,作者時年五十八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