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醒世篇

清真醒世篇

清真醒世篇,中國伊斯蘭教勸教著作。1918年馬廷樹刊印。全文約六千字。正文為詩、文22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清真醒世篇中國伊斯蘭教勸教著作。1918年馬廷樹刊印。全文約六千字。正文為詩、文22篇。該書所輯作品多為規勸穆斯林履行宗教功課、修身為善等內容。是一部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及形式闡述伊斯蘭教倫理道

書籍封面

德、以“勉人為善”為主旨的著作。

內容簡介

伊斯蘭教通俗讀物。為詩詞體。全文約6000字。據該書“弁言”和“書後”所述:為了闡發明善復初為歸的天人性命大旨,刊印者曾兩次翻印《天方典禮》一書,但“高文典冊,不能家喻戶曉,每欲博採古今法言薈萃成篇,鞅掌勞形,苦於鮮暇。茲經有道遺以遠年鈔本一卷,反覆終篇,覺其勉人為善,一片婆心,昭然若揭。”因馬廷樹“嘉其明白顯豁,易知易行”,毅然“亟付梨棗”,予以刊印,認為此舉“不獨有裨於世道人心,而其覺世之功,於《性》、《理》諸書並行不悖也,愛名之曰:《清真醒世篇》,所期同人受此書者,熟讀深思,日遷於善。”全書正文包括22篇詩詞、歌謠和短文,除已知“天方五更參悟詞”(即五更月)作者為劉智外,其餘詩文的作者均未署名。其中有一些歌謠,明顯系民眾集體創作並長期流傳於民間。22篇詩文依次為:急早回頭四字詞(附詩)、莫要捱遲四字詞(附詩)、無常來到四字詞(附詩)、後悔便難四字詞(附詩)、速修身守清真六字詞、至聖序、列國詞、三國詞、僧石問答解、申公百字銘、醒世歌、西江月詞、戒酒歌、鄧公和訟批(附詩)、子張問答、清真格言、時人弊病二十條、處世四難、王岱輿盤道記、天方五更參悟詞、年月日時刻論、清真辨一百篇(十不慎、十不期、十不人、十不祥、十可醜、十不悟、十可笑、十可嘆、十可泣、十可詫)。據刊印者稱:“蓋以是書首以急早回頭四字詞為開宗明義第一章,所以勉人幡然為善之心情,見乎詞。而廷樹復引聖門問答之詞,及釋氏迷信輪迴之說,並抉斯世富貴利達,與顛沛疾苦之所以致此之由”,作成四篇新詞附錄於書後,即:孝悌忠信四字詞(附詩)、禮義廉恥四字詞(附詩)、富貴貧賤四字詞(附詩)、鰥寡孤獨四字詞(附詩)。該書以淺近易曉精煉冷雋的詩詞、歌謠、短文介紹伊斯蘭教義,闡述行善止惡的宗教道德。

作者簡介

編者不詳,刊印者馬廷樹。1918年由寶懿(yì)堂刊印,流傳較廣.

社會影響

伊斯蘭教進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但是直到明代始出現漢文著譯運動,其後漢文伊斯蘭教經典和著述層出不窮,並且與中國本土主流文化儒學互相融通,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伊斯蘭教文化,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份。《清真大典》彙編自元代至民國的中國伊斯蘭教曆史文獻共200餘種,內容廣及古蘭經、先知傳、聖訓解、教法、禮儀、教義、啟蒙、論辨乃至天文醫藥、家譜碑銘等,豐富詳實,極為珍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