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的精神
張承志
這不是一個很多人都可能體驗的世界。
而且很難舉例、論證和順序敘述。纏繞著自己的思想如同野草,記錄也許就只
有採用野草的形式—讓它蔓延,讓它盡情,讓它孤獨地榮衰。高崖之下,野草般的
思想那么飽滿又那么閉塞。這是一個瞬間。趁著流矢正在稀疏,下一次火光沖天的
喧囂還沒有開始;趁著大地尚能容得下殘餘的正氣,趁著一副末世相中的人們正苦
於賣身無術而力量薄弱,應當珍惜這個瞬間。
(一)
關於漢字里的“潔”白,人們早已司空見慣、不加思索、不以為然,甚至清潔
可恥、骯髒光榮的準則正在風靡時髦。潔,今天,好像只有在公共場所,比如在垃
圾站或廁所等地方,才能看得見這個字了。
那時在河南登封,在一個名叫王城崗的丘陵上,聽著豫劇的調子,每天都眼望著古老的箕山發掘。箕山太古老了,九州的故事都是在那座山上起源。夏商周,遙遠的、幾乎這是信史僅是傳說的茫茫古代,那時宛如迎在眼前又無影無蹤,煩惱著我們每個考古隊員。一天天地,我們挖著只能稱做龍山文化或二里頭早期文化的土,心裡卻盼它屬於大禹治水的夏朝。感謝那些辛苦的日子,它們在我的腦中埋下了這個思路,直到今天。
是的,沒有今天,我不可能感受什麼是古代。由於今天泛濫的不義、庸俗和無恥,我終於遲遲地靠近了一個結論:所謂古代,就是潔與恥尚沒有淪滅的時代。箕
山之陰,穎水之陽,在厚厚的黃土之下壓埋著的,未必是王朝國家的遺址,而是潔與恥的過去。 那是神話般的、唯潔為首的年代。潔,幾乎是處在極致,超越界限,不近人情。後來,經過如同司馬遷、莊子、淮南子等大師的文學記錄以後,不知為什麼人們又只賞玩文學的字句而不信任文學的真實—斷定它是過分的傳說不予置信,而漸漸
忘記了它是一個重要的、古中國關於人怎樣活著的觀點。
今天沒有人再這樣談論問題,這樣寫好像就是落後和保守的記號。但是,四千年的文明史都從那個潔字開篇,我不覺得有任何偏激。
一切都開始在這座低平的、素色的箕山上。一個青年,一個樵夫,一頭牛和一道溪水,引來了哺育了我們的這個文明。如今重讀《逍遙篇》或者《史記》,古文和逝事都遠不可及,都不可思議,都簡直無法置信了。
遙遠的箕山,漸漸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斷了我的視野。山勢非常平緩,從山腳拾路慢慢上坡,一陣工夫就可以抵達箕頂。山的頂部寬敞坦平,煙樹素淡,悄寂無聲。在那荒涼的箕頂上人覺得淒涼。在冬天的晴空盡頭,在那裡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嶽嵩山齒形的遠影。遺址都在下面的河邊,那低伏的王城崗上。我在那個遺址上挖
過很久,但是田野發掘並不能找到清潔的古代。
《史記》注引皇甫謐《高士傳》,記載了堯舜禪讓時期的一個叫許由的古人。許由因帝堯要以王位相讓,便潛入箕山隱姓埋名。然而堯執意讓位,追許由不捨。於是,當堯再次尋見許由,求他當九州長時,許由不僅堅辭不從,而且以此為奇恥
大辱。他奔至河畔,清洗聽髒了的雙耳。
時有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
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
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 子故浮游,欲
聞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
所謂強中有強,那時是人相競潔。牽牛的老人聽了許由的訴說,不僅沒有誇獎
反而忿忿不滿:你若不是介入那種世界,哪裡至於弄髒了耳朵?想在你洗耳不過是
另一種釣名沽譽。下游飲牛,上游洗耳,既然你已知道自己雙耳已污,為什麼又來
弄髒我的牛口?
毫無疑問,今日中華的有些人正春風得意、穩紮穩打,對下如無尾惡狗般刁悍
,對上如無勢宦官般謙卑。無論昨天極左、今天極商、明天極右,都永遠在正副部
司局處科的廣闊台階上攀登的各級官迷以及他們的後備軍—小小年紀未老先衰一本
正經立志“從政”的小體制派,還有他們的另一翼、Partner、搭擋—瘋狂嘲笑理想
、如蛆腐肉、高高舉著印有無恥兩個大字的奸商旗的、所謂海里的泥鰍蛤蜊們,是
打死他們也不會相信這個故事的。
但是司馬遷親自去過箕山。
《史記.伯夷傳》中記道:
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太史公曰:
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雲。
這座山從那時就同稱許由山。但是在我登上箕頂那次,沒有找到許由的墓。山
頂是一個巨大平緩的凹地,低低伸展開去,宛如一個長滿荒草的簸箕。這山頂雖寬
闊,但沒有什麼峰尖崖陷,登上山頂一覽無餘。我和河南博物館的幾個小伙子細細
找遍了每一叢蒿草,沒有任何遺蹟殘痕。
當雙腳踢纏著高高的茅草時,不覺間我們對古史的這一筆記錄認起真來。司馬
遷的下筆可靠,已經在考古者的鐵鏟下證實了多次。他真的看見許由墓了嗎,我不
住地想。
箕頂已經開始湧上暮色,視野里一陣陣襲來淒涼。天色轉暗後我們突然感慨,
禁不住地猜測許由的形象,好像在蒿草一下下絆著腳、太陽一分分消隱下沉的時候
,那些簡賅的史料又被特別細緻地咀嚼了一遍。山的四面都無聲。暮色中的箕山,
以及山麓連結的朦朧四野中,浮動著一種渾濁的哀切。
那時我不知道,就在那一天裡我不僅相信了這個古史傳說而且企圖找尋它。我
抱著考古隊員式的希望,有一瞬甚至盼望出現奇蹟,由我發現許由墓。但箕頂上不
見牛,不見農夫,不見布衣之士剛愎的清高;不僅登封洛陽,不僅豫北晉南的原野
,都沉陷在晚暮的沉默中,一動不動,緘口不言。
那一天以後不久,田野工作收尾,我沒有能抽空再上一回箕山。然後,人和心
思都遠遠地飛到了別處,離開河南彈指就是十五年。應該說我沒有從浮燥中蛻離,
我被意氣裹挾而去,漸漸淡忘了中原和大禹治水的夏王朝。許由墓,對於我來說,
確確實實已經湮沒無存了。
一九九三年九月於北京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頁碼:244 頁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08612959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定價:28.00元
內容簡介
張承志在中國文壇有著深遠影響,以筆為旗,特立獨行,他從國家、民族、歷史大處著眼,從一人一事一曲著筆,追究人性、拷問心靈,講究文辭,在國內擁有大批忠實讀者,此次選本由作者親自認定,是當代不可多得的陶冶靈魂的高品位作品集。
本冊為《清潔的精神》,收錄了初逢鋼嘎·哈拉、又是春天、雪中六盤、北方女人的印象、聖山難色、木石守密、美文的沙漠、禁錮的火焰色、冬日平靜等眾多文章。
作者簡介
張承志,原籍山東濟南,穆斯林。1948年秋生於北京。高中畢業後罷內蒙古烏珠穆沁草原插隊,放牧四年。這一特殊時代惠予的經歷,使我深入了遊牧生活。也是這一經歷,鼓舞我用文學的口氣發言,表達自己。1978年以來,若干次獲得全國優秀短、中篇小說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1995年獲首屆愛文文學獎,但是途中的成績名譽,不值得誇耀。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但是真正畢業的“學校”,也許是曾住進的蒙古家庭和西海固的貧瘠山地。在那裡,我潛入了農村的底層,觸摸了中國的深沉。曾就職於中國歷史尊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海軍政治部文藝創作室、日本愛知大學,但是均以退職為結束;因為生命的本質,不能玷污和束縛,哪怕放棄公職,意昧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一介自由作家的視野,自由而遼闊:我有意識地使自己的觀察,擴大為多角度的參照體系。三十年中,雖只是淺嘗輒止,我學習過蒙古語、哈薩克語和滿洲語;並在蒙古草原、新疆南北的維吾爾綠洲和哈薩克牧區以及甘肅、寧夏、青海的回族聚集地區,年復一年,住入農家,濡染和融入。不僅如此,生活丕惠顧我遠去西班牙、摩洛哥、日本甚至堅忍的拉丁美洲,鍛打我的見識,豐滿我的思想,幫助我尋找一介知識人的道路。我的微渺文學,不過是三片大陸的一懷沙土石礫。我用一生履歷,否定了寄生強權和屈從金錢的方式。如今回顧當初,三十年彈指而逝,其間鍛鍊了的,也許只是立場。
——讀者作證:在我至今出版的六十餘冊書籍中,弁無附庸體制的文字。
編輯推薦
終旅之後還不得不上路行走,這件事非常令人厭煩。小過我總不能胡說文學是討厭的,總不能否認文學的吸引力。何況那些離鄉的農民都緊攥著手裡的鋤把子。我和他們差不多,為生存下去也必須握緊手中的鋼筆。他們並沒有因為活得艱難就丟棄了信仰;那我也能我要守住一種源於清潔的精神。
目錄
初逢鋼嘎·哈拉
又是春天
雪中六盤
北方女人的印象
聖山難色
木石守密
美文的沙漠
禁錮的火焰色
冬日平靜
夏台之戀
日出天山外
莫合煙與我
真正的人是X
撕了你的簽證回家
日本留言
愛花說
公園與兄弟
金蘆葦
第三隻眼睛
江南一葉
如畫的旅程
師命序:時代的召喚與時代的限制
《熱什哈爾》:拒絕現世的學術和藝術
三份沒有印在書上的序言
草原小說集自序
新詩集自序
撕名片的方法
無援的思想
嚮往的旅途
自由世界的一天
以筆為旗
清潔的精神
後記
新《清潔的精神》編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