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湖碼頭

清湖碼頭

《清湖碼頭》是2009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清湖碼頭

《清湖碼頭》講述了: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蔣光彥九清橋碑記”載“閩以南,大江以西,估客行轉轂八越。系此地上下。闡薦紳大夫宦遊他都國。及四方之宦闡者,或術道信州,間道梨矣,水稅舟。而陸稅車。清湖亦一要會也。”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與紀要”載“清湖鎮為閩浙要會,閩行奢白此舍舟而陸,浙行者自此舍陸而舟。”

編輯推薦

《清湖碼頭》講述了:清湖碼頭是連線錢塘江南源的水陸轉運樞紐,在仙霞古道所聯繫的浙閩山區經濟體中占有重要的經濟地位。仙霞古道在明朝成為浙閩要途,清湖碼頭也在此時形成規模,在明朝直至民國早期大約四五百年間,清湖的工商業經濟迅速發展,成為舉足輕重的商業集鎮。而在近代與汽車、火車運輸的競爭中敗下陣來,並不斷受戰爭侵擾,清湖的經濟逐漸走向衰落。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史實資料,輔以實地調查資料,並加以分析和條理化,釐清了清湖碼頭的發展脈絡。在分析了清湖的布局特色和選址之後,作者分店鋪、作坊、住宅、公共建築、交通和生活設施五方面全面展示了清湖的商業、小手工業、運輸業等行業發展和鎮集人民生活和社會組織等方面的概況。最後,作者不惜用一章的篇幅,收錄了對解放前分別從事船工、中藥店員、酒店老闆的三個八九十歲的老人的訪談,更使得近百年來清湖的生活和社會變遷更加豐富生動、躍然紙上。作者對清湖鎮域內的一個專業的手工業村落——瓦窯村的考察,也在一個側面反映了在清湖碼頭的經濟輻射下周邊山區經濟發展的程度。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浙閩要會

第二章 選址和布局

第三章 店鋪作坊(一)

第四章 店鋪作坊(二)

第五章 住宅

第六章 公共建築

第七章 橋、渡、堰、井

第八章 瓦窯村

第九章 老人三傳

附錄

後記

……

序言

中國有一個非常漫長的自然農業的歷史,中國的農民至今還占著人口的絕人多數。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基本上是農業文明。農業文明的基礎是鄉村的社會生活。在廣闊的鄉土社會裡,以農民為主,加上小手工業者、在鄉知識分子和明末清初從農村興起的各地商人,一起創造了像海洋般深厚瑰麗的鄉土文化。廟堂文化、上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雖然給鄉土文化以巨大的影響,但它們的根扎在鄉土文化里。比起廟堂文化、士大大文化和市井文化來,鄉土文化是最大多數人創造的文化,為最大多數人服務。它最樸實、最真率、最生活化,因此最富有人情味。鄉土文化依賴於土地,是一種地域性文化,它不像廟堂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井文化那樣有強烈的趨同性,它下變萬化,更豐富多彩。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至今還沒有被充分開發的寶藏,沒有鄉土文化的中州文化史是殘缺不全的,不研究鄉十義化就不能真正了解我們這個民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