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涼山在陝西省西安市戶縣西南蔣村鎮富村窯村南,呈南北條狀,勢如臥龍,東有蛇形馬鞍嶺,西有龜勢吉寶山,南聳屏障五鳳山。遠望似綠色寶石嵌于山巒之中,身臨其境,更覺幽雅秀氣。
主峰東西兩側,溪水流繞,將清涼山環抱於中,素有“二龍戲珠”之稱。春夏之際“終南綠樹成蔭,四季花果飄香”,是對清涼山的貼切寫照。
人文歷史
據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修清涼山廟記》碑載:“甘、澇二峪之間,傍大壑峻岭,拾級而登,鳥道百餘步,土峰突起,林木叢翳,號清涼山”。 今沿富村窯村南行,山坡起伏,溪水長流,約半里許即進入山門。東有馬鞍山,西為雞寶山,中夾一谷。聳立南端的一座秀峰,呈扇形,突兀挺拔,林木繁茂,芳草萋萋,宛如天然屏障。再前行,穿蘋果林,即至山上。此地山清水秀,林壑優美,清爽雅靜。
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於此建造三清廟,建國後,尚有古建築九座三十餘間,“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壞。現僅存大殿3間,西廊3間,玉皇樓一間半,新建道舍3間。還有石像數尊,《重修清涼山三清廟記》石碑一通(清乾隆十五年庚午立)。清涼山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5年清涼山殘存古蹟得以逐漸修復,對三清殿、藥王洞、老母洞、土地廟進行了修繕。還修建了三清泉亭、山門樓。修復大小雕塑20餘尊,壁畫20餘幅。特別是三清殿內的3尊天尊塑像和藥王廟內真人孫思邈的塑像,更是栩栩如生,使遊人嘆為觀止。
古蹟景觀
景區有三清殿、藥王洞、老母洞、土地廟等古蹟之外。另有歷史傳聞地名數處:主峰之東傳說有西漢王莽變化的蛇形嶺,五代時老晉王駕下大將軍李存孝打虎的羊虎溝。主峰之南有老子煉丹爐,孫真人所開的藥王泉。主峰之西有東海烏龜變化的龜勢吉寶山,五代時高鷂子故居遺址。主峰之北有唐僧取經遇仙的神仙堤、楊柳行。
清涼山每年春夏有兩次盛會.首次為農曆二月十五曰,為老子李耳誕辰紀念日。第二次是農曆六月十五曰,為老子上山乘涼講經紀念日。每次廟會期7—10日。
傳說故事
古歷七月初,天象正逢大暑節氣。一日,驕陽似火,頭戴著斗笠遮陽,肩上斜背著包袱,深青色長衣已被汗水浸濕了大半的老子李耳,坐騎在氣喘吁吁的青牛背上,沿著秦嶺腳下的蜿蜒山路向西蹣跚而行,此時日將正午,晴空萬里無雲,燥熱的天氣讓昏昏欲睡的老子強打精神,不由手搭涼棚,環視一下四周,發覺西南方二三百米外山色奇異,心中一喜,便離了牛背,舒緩地對著牛“嘚起”。
剛一轉入西南方位,便有一股涼風迎面而來,青牛先是停了下來,擺了下頭,甩了下尾後,就又揚起頭對著山林常常地來了一聲“嚒--------”。老子走到路旁樹蔭下,摘下斗笠,挽起長衫,望著山巒,凝視良久後,便牽上青牛向半山腰而上。
此時常年在山上採藥的藥農何陽正好從此小路下山,看見老子汗流浹背卻精神矍鑠的樣子,便問道:“尊翁欲何往?”老子答道:“游道。”略一頓,老子反問:“此山何名焉?”何藥農對答道:“無名。”老子頷首一笑,對何藥農說:“差矣,有名且為大名也。若不信,請隨吾觀之。”何藥農本來就是一個喜好獵奇的藥師,現在面前又遇到一位這樣仙風道骨之人,不由心動,脫口說道:“願隨先生問根。”於是,老子牽著青牛在前,何藥師在後,走過一段山路後,老子將青牛栓在一棵大樹上,對何藥師說:“穿過柏樹林,到泉溪去。”何藥師點點頭。來到山溪旁,老子蹲下身子,掬起一捧水,伸到口邊,一吸溜,“吱”就完了,回頭看了看何藥師,問道:“汝以為溪大乎?”何藥師回答道:“微微爾。”老子說:“汝欲溪大水汪,當在吾飲之處刨挖。”說罷老子走到一旁。
半信半疑的何藥師取出挖藥的鏈,在老子剛才飲水處刨了幾下,頓時就有水往上冒,何藥師非常詫異,望了一眼老子,見其對自己微笑,深信自己遇到聖人了。接著又刨了起來,溪水便大了許多,儘管此時驕陽似火,但是周圍便覺涼氣襲人,老子對何藥師道:“可矣,可矣。”見多識廣的何藥師此時已覺得面前之人非常人也,便停下來。老子眼注視著湧出的清泉, 忽然輕吐一口仙氣,略一沉思,便輕吟道:“沐清風兮吾神智復醒矣,觀涼泉兮吾口咽起津矣。
暑天涼氣,甘霖止渴,真乃陰陽相隨,自然之道哉。水孕萬生,然適量可矣,上善當若水。噫,道應法乎自然也。此山異奇,此後定當四季清涼,蓋過周圍群山。”說罷,便轉身向青牛之處走去。 何藥師下山後,將這一經歷告訴了鄉鄰,人們也在半信半疑中上山查看,果真如此。清涼山就是這樣得名的。現在的泉眼就是當年何藥師在老子的指導下開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