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清涼
拼音
qīng liáng
漢語辭彙
基本信息
[be nice and cool; be delightfully cool; be pleasantly cool]∶清涼爽快
【詞性】形容詞
【釋義】涼而使人清爽的
【例句】清涼的夜風吹拂著。
【近義詞】涼爽
【反義詞】炎熱
詳細解釋
1、寒涼;涼快。
《楚辭·遠遊》:“風伯為余先驅兮,氛埃辟而清涼。”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笨麴並酒》:“如無北向戶屋,於清涼處亦得。然要須日未出前清涼時下黍。”
唐 司空圖 《楊柳枝》詩之一:“煩暑若如煙露裛,便同佛手灑清涼。”
宋 蘇軾 《與范子豐》之五:“南方夏熱,殊非中原之比,入秋稍得清涼。”
宋 李曾伯《青玉案·癸未道間》:棲鴉啼破煙林暝,把旅夢、俄驚醒。猛拍征鞍登小嶺。峰迴路轉,月明人靜,幻出清涼境。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這件衫兒,是蔣門祖傳之物,暑天若穿了他,清涼透骨。”
清 黃周星 《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縹緲峰放歌》:“舉頭便見蒲萄綠,頓令煩暑化清涼。”
老舍 《駱駝祥子》十八:“天上已沒有一塊黑雲,洗過了的藍空與洗過了的一切,像由黑暗裡剛生出的一個新的、清涼的、美麗的世界。”
2、清靜,不煩擾。
《百喻經·煮黑石蜜漿喻》:“而望清涼寂靜之道,終無是處。”
宋 蘇軾 《乘舟過賈收水閣收不在見其子》詩之二:“樂哉無一事,何處不清涼。”
元 鄭廷玉 《忍字記》第三折:“忍之一字豈非常,一生忍過卻清涼,常將忍字思量到,忍是長生不老方。”
清 李漁 《憐香伴·女較》:“紛紛桃李都收盡,方以外尚余仙杏,貯我藥籠中,引爾清涼境。”
3、宮殿名。
《文選·班固》:“清涼宣溫,神仙長年。” 李善 注引《三輔黃圖》:“未央宮有清涼殿。”
形容人的風格
比如說長相和穿著,給人一種清涼舒爽的感覺,或者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下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
尤其出現在夏天,穿著尤其凸顯,炎熱的夏季人們穿著比較少,造成一種內心的反應
其次在一些美好的環境下,尤其是湖邊、樹林等,給人以綠色、清新等感應
1.尤其出現在夏天,穿著尤其凸顯,炎熱的夏季人們穿著比較少,造成一種內心的反應
2.其次在一些美好的環境下,尤其是湖邊、樹林等,給人以綠色、清新等感應
清涼草蓆
炎炎夏日到來,人們又開始做防暑降溫的準備。一些傳統的防暑降溫物品很受青睞,草蓆便是其中之一。
我國草蓆歷史悠久、品種繁多,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草蓆。
肇慶花席
廣東肇慶編織草蓆所用的材料是蒲草,據說這種草在明朝中期就開始在肇慶種植。當地出產的蒲草柔軟而有韌性,十分適合編織草蓆。
蒲草編織的草蓆結實耐用,而且有冬暖夏涼的特點。蒲草經過染色處理後還可以織出不同花色的圖案,這種有花樣的草蓆被稱作花席,頗具地方特色。
祁陽草蓆
祁陽草蓆是湖南著名的特產,已有1000多年歷史。這裡的草蓆品種繁多,製作工藝獨特。
祁陽草蓆的原料包括席革、棉紗、苧麻。草蓆色澤光亮、柔軟耐磨,而且編織草蓆所用的草芯十分有彈性。
良好的質地源於特殊的加工工藝,這種草蓆是把收割的細草拌上草木灰晾曬,然後經過精心挑選後編織而成。編織好的草蓆還要經過日曬、烘烤、高溫熏蒸才能最後成型。
寧波草蓆
寧波草蓆是浙江著名特產,盛產於寧波西鄉黃古林一帶,不但在國內聲名遠播,還遠銷國外。
據記載,早在唐朝開元元年,寧波草蓆就已出口朝鮮。宋元明各個朝代,寧波草蓆都曾作為特產銷往海外。到了清代,寧波草蓆生產達到鼎盛時期,遠銷東南亞各國,成為重要出口產品。
寧波草蓆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草蓆質地頗好:織造精密,厚實得連水也不易滲入,吸汗性特別好,還會散發出清香,十分適合夏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