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昔舊志載十五鎮,而嘆日:鎮之廢也,廢於水,亦廢於夫。謂夫廠[1]之不足,往往取給於鎮也。今夫不擾鎮,而鎮不加昌。黃淮災數鎮,六塘災數鎮,霪霖積潦,便民河所不及泄又延及數鎮,地瘠民勞,聚散無定,皆此之由,邇來又百餘年矣。河水之潰決,湖運之橫衝,更大變八九,以至今日欲民生聚烏可得也。
蓋鎮莫古於洪澤。初,齊[2]有洪澤澗,在淮陰鎮之西,或日隋場帝至破釜澗而雨,易名洪澤。舊志鎮在治東南六十里,濱淮河,古南北大道,設洪澤驛及巡檢司。明編其地為移風鄉,鄉四里,為縣腴田,有漕嘴、舍頭、高秋堡,堡有預備倉,有萬家圍、陳家廟,村鎮田疇蔥然。自萬曆以後,高堰築而五塘廢、二澗塞[3],水無所瀦泄,而黃益奪淮,淮不得下,日夜騰踔,北地寢高,淮岸堤障漸沒,東抵陳公塘,北合富陵、泥墩,南並北萍諸湖為一,頃洞數百里焉。
自洪澤鎮以西南為老子山鎮,亦一聚落也。去舊治百里,與盱眙接壤,負山臨湖,背高俯下無水患,有稻塍網罟,魚鹽商販走集,自湖郁嗌,漲及山下坂田,四面環繞,獨一路南出,魚稻之利耗焉。居民才數百家,猶知誦書力作,風物清淳,有湖山之美。
去舊治西二十里為吳城舊鎮,宋紹興中[4]南北用武之地,亦聚落也。舊有東西二城,今河湖交逼,魚雁為鄉。
馬頭鎮在舊治東五里,近淮陰故城,一巨鎮也。漕運經由,設馬頭巡檢司,與天妃壩、新莊閘,為河東三鎮。明末之亂,居民鮮少,近復輳集。其民多游手空食,漕至啟閘挽舟,千百邪許[5],媮衣美食[6] ,以相歡樂。漕過無所得食,婦子凍餒,好苟且。目前靡有巨商大賈,多與湖舟市,梟盜大猾往往出沒。東接甘羅故城抵禦路,居民威夷,十有餘里,大車小輦、銅舟木筏相屬,龐雜囂嘂[7],有淮陰年少之風[8]焉。
其北十里大河口舊鎮,元舊縣治也。縣初遷時,居民戀土成聚,猶數百家,後駸駸散去。
夫王營亦主北世鎮也。初,康熙九年[9]河決,東遷荒落。二十七年水大至崩於河,知縣管鉅買山陽地再東遷里許,民復聚。三十三年復水,伐近堤官柳以遷民居,遷之三月不盡。其地北走京師,南船北馬,頓宿交易,多儈坊牙埠。民流寓者多,尤多西北燕遼薊晉陝洛齊魯之人,羊裘氈冠,千里馳驅,讙[10]呼慷慨,有塵沙廣漠之氣。貨則峨舸大艑,西通孟鞏大梁[11],輕舟南浮,亦有吳粵珍異。土著者率為小販,屯聚轉輸麥菽,無有厚貲重積,民亦不貧,多以力食。或南北使節經過,供頓照耀,數里不絕,小民耳目染習為誇大,雖輿台[12]賤隸能為京師間,嗚嗚[13]執手,問生平相取下,人莫能測也。舊營地與清江浦分河,後河北徙,山陽來爭地,今併為一家,爭乃熄。其西三數里減水壩下游荒鹵,道光初北鹽改行,頓於此,謂之西壩。民間設立場棧,閭閻相接,日以繁浩,其客多輦金腰玉,豪貴間游。初至有倍稱[14]之息,南北爭趨,息乃小減。然風已為之變易,有彈箏中跕履[15],日夜喧樂,河聲上下,屯集之區,畝值至數萬錢。土人亦用是饒業,然不能久也。
過王營以西北為浪石鎮,舊浪石渡水道通海口,為境尾閭,田多水泊不可耕。往數十年,河屢決,沙墊地遂高亢而鎮久廢。
過浪石西北十餘里為漁溝鎮,亦一大聚也。昔宋耿世安以三百騎迎北兵於此[16],其地始見於史。明萬曆中分黃議起,河行漁溝、浪石。或曰縣嘗治於此。自明中葉多舊家遺俗,門業相尚,民間自為書院,子弟興學,人物如林。縣治既移,驛路所經過,商販趨集,益饒裕。其後河流填淤,鎮乃轉貧,俗亦有間矣。要其西北諸鎮,猶為冠冕焉。
澗橋鎮在漁溝東少北二十里.亦一聚也,有湯家澗河,舊引漣、沐二水,通南北舟揖、民利其濟,歷久湮塞。其地軍民雜處,軍常居十七,民戶益凋攰[17],故鎮幾歸於屯軍。其東南為娘子莊舊鎮,鎮以水廢。澗橋之北為劉皮新鎮,北界安東,風少勁。其東十餘里為永興鎮,亦一大聚也,多舊姓聚居,有果園竹木之饒。自王營河屢決,娘子莊下游廢圮,而永興地差遠,新淤膏沃,農商競業,繁盛甲乙漁溝。近一二十年少替矣。盛衰之勢,要之比鎮皆然,不獨此也。
初,唐所置金城縣,不久廢。明洪武中置驛,謂之金城釋,又有小金城鋪。其地距新舊治皆六七十里,名為鎮,實村落棋布,地趨下,黃苑紫蘆相望。道光中桃源河溢,鎮乃塞沙為高埠,然瘡痍既久,生聚猶寥落。而其北為新興鎮,在舊官亭鎮東南,康熙初黃家嘴河決,官亭居民不忍遠徙而遷於此也。南通包家沖,東帶六塘,舊鹽私出沒,居人數百家,農而武,有海沐之風。
又十餘里為宮亭舊鎮,亦曰崇河集。明初都金陵,鎮為山東驛傳中道,設爬泥盪鋪,建官亭,故曰官亭。有漁蒲菱芡饒利,倉儲、社學、鋪遞,一巨鎮也。自河決盪析,黃白之籍遷著東南新灘,而先是桃源人思東啟,至通賄賂改郡志以伸其一旦之說。康熙七年割正歸於清河,其鎮之舊基則廢棄,久而與金城、洪澤、吳城、大河口同甌脫無有存者,其盛者惟王營、馬頭稱稠集,漁溝、永興、澗橋抑猶介盛衰之間雲。
注釋
[1]夫廠:夫即夫役,廠指馬廠,也稱夫馬,是明清兩朝荼毒清河人民最烈的差役。明清時期,清河縣為通京大道上的一等極沖,水陸舟車之會,夫馬之差日益繁劇”。遞馬少則數十匹,多則數百匹,夫有馬夫、水夫、旱夫,據舊志載:“清之歲額口錢才過四千,而驛馬一差浮費滿萬,斂貧民一歲之田,破差戶百家之產,僅以供清口一二日之驛遞。”清河又為河淮交錯之地,治水任務繁重,此項夫役也巨。[2]齊;南朝齊(480-502年)。[3]指萬曆六年(1578年),潘季馴加築高家堰,提高淮河水位,以蓄清刷黃,使河水不致倒灌入湖。五塘,今已難考。二潤即大澗、小澗。[4]宋紹興中:指南宋高宗紹興(1131-1162)年間。其時,宋金在淮地對峙,雙方經常用兵。[5]邪許:象聲詞。勞動時眾人一起用力所發出的聲音。[6]媮衣美食:此處意為苟且享受鮮美衣食。媮通“愉”。[7]嘂(jiao):大聲呼叫。[8]淮陰年少之風:據史載,韓信微時,曾受淮陰屠中少年胯下之辱。淮陰年少之風當指屠中少年那種好勇鬥狠的市井無賴之習。[9]康熙九年:1670年,又康熙二十七年、三十三年分別為1688年和1693年。[10]讙:通“喧",喧譁。[11]孟鞏大梁:均為舊地名,在河南省黃河沿岸,其中孟為孟縣,鞏為鞏縣,大梁即開封。此猶言中原。[12]輿台:古代奴隸中兩個等級的名稱,後泛指地位低賤的人。[13]嗚嗚:歌呼聲。[14]倍稱:加倍。[15]彈箏跕履:化自《史記·貨殖列傳》:“女子則鼓鳴瑟,跕屣,游媚貴富”。跕,拖著鞋走路。[16]此指南宋寶祐六(1258年)蒙古軍大舉攻宋,南宋諸軍皆猶豫觀望,獨淮東副總管、兩淮都撥發官耿世安率三百騎至漁溝迎敵,擊潰敵兵。耿世安於收兵途中因創重而死。[17]攰(gui):瘦極也。
寫作背景
本文節選自作者纂修的鹹豐《清河縣誌》,吳昆田、魯蕡纂修的《光緒丙子清河縣誌》作了摘錄。作者對清河縣各鄉鎮之地理位置、建置沿革、興廢原委、物產民風等一一道來,要言不繁,特別是“鎮之廢,廢於水,亦廢於夫”的論點,一語中的,與作者在縣誌其他類目的有排論述相互印證。記述夫廠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在當時需要一定的膽準,這充分表明了作者對民瘼的關注、實事求是的勇氣和嚴謹的治學態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