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古河名]

清河[古河名]

二古濟水自巨野澤以下別名清水,宋後遂通稱清河,一名北清河。 三古泗水別名清水,宋後遂通稱為清河,一名南清河。 黃河初行北派大清河,中葉後改行南派小清河,未幾大清河遂湮。

基本信息

一先秦見於《禹貢》的河水(黃河),自宿胥口(今河南濬縣西南)改道東行見於《漢書-地理志》的河水後,宿胥口以北河水故道內黃以南

清河清河

一段,受黎陽諸山泉流匯注,由原來的濁流變成清流,因而被稱為清河。戰國時清河在內黃受洹水後折東北流經今河北館陶、清河一帶到山東平原附近東注河水,成為齊、趙間一巨川,屢見《戰國策》。漢初於清河下游地區置清河郡。武帝元封以後,館陶以下河水屢次北決為屯氏、鳴犢、屯氏別、張甲等河,清河下游為諸決河所割據淆亂,故道遂廢。惟上游內黃境內一段仍稱清河水,見《漢書-地理志》。王莽時河水自濮陽東決改由今山東入海,舊時河北諸決河旋歸堙塞,清、洹之水乃自館陶西北之清淵溢出東北流,穿清河郡境入勃海郡境行屯氏河故瀆至南皮縣北北皮亭會合漳水,是為《水經》中的清河。東漢建安中曹操據築枋堰遏淇水入清河的上游白溝以增加清河水量,又鑿平虜渠瞬自清漳合口下游參戶亭以下的漳水,參戶亭以下的平虜渠,和渠、泒會合以下的氵瓜水直至海口的河北平原水運通道,在《水經-淇水注》里便把這條水道自清淵以下全稱為清河;相當於南起今河北威縣南,東北流經清河故城北、景縣南,至東光西,自此以下略循今衛河、海河入海。隋後東光以下被導為永濟渠,東光以上漸歸湮廢
二古濟水自巨野澤以下別名清水,宋後遂通稱清河,一名北清河。金元後又稱大清河,下游改道如今黃河。1855年自東阿舊治西魚山以下為黃河所奪,清河之名遂廢。今惟東平境內汶河分為南北兩支,猶有大小清河之名,西北流注東平湖,又自湖北出為大清河,至魚山下入黃河。
三古泗水別名清水,宋後遂通稱為清河,一名南清河。金後自今江蘇徐州以下一段長期為黃河所奪,元後自今山東濟寧南魯橋至徐州一段又成為運河的部分,清河之名遂廢。惟下游自今江蘇泗陽以下,岔分為大小清河二派入淮,明猶沿用舊稱不改。黃河初行北派大清河,中葉後改行南派小清河,未幾大清河遂湮。

相關詞條

文化 地理 歷史
河流 邢台
錢塘江 松花江 柳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