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清樂鄧公祠採用三進三間式設計,是錦田鄧氏眾多祠堂中最具規模且面積最大的一所。前台建有支柱,上承桁梁,斗拱及橫樑上均有細緻的雕刻。正脊上除有一雙鰲魚擺設外,脊上正中有青龍浮雕、左右亦有瑞獸一對。正脊與垂脊之間有一對蝙蝠,垂脊盡頭則擺放了瑞獸朝天吼,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此外,祠堂內的石柱及花崗石柱礎均不盡相同,提升了整座建築的多樣性。上承橫樑木柱,而大門戶內有一屏風,只有達官顯貴到訪才會開啟。內有康熙賜的“旨嘗換花翎”及“欽點花翎等衛”等功名牌匾,以昭示族人於科舉考核中的成就;屋頂上有多幅色彩豐富的壁畫,如“八仙圖”等。
乾隆五十九年重修(1794年)一次,於1981年與鎮銳鋗鄧公祠再一同進行修繕工程。是次修繕雖有專家協助,提升質量較高,但繒於正門的一對鬥神卻被塗去並繪上較差的新貌,有論者認為是一種難以彌補的損失。
門外大門前有一對聯,為“南陽世澤 稅院家聲”,用以紀念鄧姓族人源出自商朝時的南陽(今河南一帶),及鄧氏後人獲封為稅院郡馬的一段歷史。
中廳內懸的“思成堂”匾額,常被指為1794年重修時,由乾隆庚子科(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進士初彭齡所書,但在完成“思成”二字後卻突然暴斃,“堂”字由其他人代替,造成匾上文字字勢及風格有異。但此說似是誤傳,因初彭齡實際上於1825年才病逝,不可能出現上述的情況。
添燈儀式
每年出生的男丁名字會登記在“丁口冊”上,其後才正式登入族譜。每年元宵節鄧族族人會在清樂鄧公祠進行祭祀儀式,並為當年出生的男丁“點燈”。
參考書目
《新界宗族文化之旅》,嚴瑞源編著,萬里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