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棉花圖集錦墨

清棉花圖集錦墨

這本書幾乎將棉花生產過程全部記錄下來,從布種、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揀曬直至彈花、紡線、織布、練染。

清棉花圖集錦墨幾乎將棉花生產過程全部記錄下來,從布種、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揀曬直至彈花、紡線、織布、練染。該套墨自乾隆後多有製做,雖略有不同處,水平也不整齊,但主題一致,形式相同。該圖為濟南市博物館藏。一套16錠,每錠長11.2、寬3.6、厚1厘米,墨側有“微州鬍子卿制”。墨均有雙龍描金漆盒,裝潢考究,氣派不凡。

墨是實用品,也是觀賞物,尤其由數塊、十幾塊墨組合成一套完整的人物、名勝,故事的集錦墨更是讓人賞心悅目。一般認為集錦墨始於明汪中山,但高峰期是在清代,如曹素功的《青麟髓》、《千秋光》、汪近聖的《御製石鼓文》、胡開文的《御園圖》等。反映男耕女織、農業技術的內容也被製做成套墨,如《耕織圖》、《棉花圖》。這裡介紹《棉花圖集錦墨》。乾隆時直隸總督方觀承主持繪製了“棉花圖”。進呈給高宗,高宗頗為讚賞,在每幅圖上各賦詩一首,還給了方觀承,方在後面作和詩,並摹刻成石藏在家中,原冊復呈皇帝。《棉花圖集錦墨》即是根據此製做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