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宣肺

治法。通過清熱祛暑以宣降肺氣,適用於暑傷肺絡證所致煩渴、咳嗽、咳血等症的治療方法。

中醫解讀

暑邪傷人多直入陽明,見氣分證,暑中有火,火旺克金,則肺氣上逆,而見咳嗽、咳血,宜清熱宣氣,保其金髒。例如:暑咳“其脈濡滑而數,兩寸有力而強,咳逆乏痰,即有亦少,或身熱口渴,或胸悶脅痛,此皆暑熱入肺之脈證也,宜用清宣金髒法加滑石、甘草治之。”“暑瘵者,驟然吐血衄血,頭目不清,煩熱口渴,咳嗽氣喘,脈象浮取則洪,中取則空,沉取復有,如初起體實者,宜以清宣金髒法加枯芩、黑梔治之。”

中醫套用

一、適應病症

適用於暑熱襲肺,熱爍肺金,暑熱入肺之證。症見身體發熱,口渴,咳逆胸悶,咳嗽無痰,或少量黏痰,脈濡滑而數,兩寸強而有力。

二、清暑宣肺常用藥物

1、牛蒡子

藥性:辛、苦,寒。歸肺、胃經。

功效:疏散風熱,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腫。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腸之性略減。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腸通便,氣虛便溏者慎用。

2、桑葉

藥性:甘、苦,寒。歸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葉蜜制能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葉。

3、川貝母

藥性: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功效: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1~2g。

使用注意:反烏頭。脾胃虛寒及有濕痰者不宜用。

4、浙貝母

藥性:苦,寒。歸肺、心經。

功效:清熱化痰,散結消癰。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反烏頭。脾胃虛寒及有濕痰者不宜用。

5、瓜蔞皮

藥性:味甘,性寒。歸肺、胃經。

功效:清肺化痰,利氣寬胸。

用量用法:6~9克。內服:煎湯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脾虛者慎服。反烏頭。

6、桔梗

藥性:苦、辛,平。歸肺經。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膿。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性升散,凡氣機上逆,嘔吐、嗆咳、眩暈、陰虛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腸潰瘍者慎服。用量過大易致噁心嘔吐。

三、清暑宣肺常用方劑

1、清暑宣肺湯

組成:大豆卷、生甘草、飛滑石、甜杏仁、浙貝母、兜鈴、瓜蔞殼、冬桑葉、枇杷葉

功用:清暑宣肺

主治:冒暑咳嗽。感冒暑熱,肺氣不清,頭暈,身熱,汗出,口渴,胸悶,咳嗽氣粗,痰少而粘,苔薄白,脈濡滑數,兩寸有力。

2、雷氏清宣金髒法

組成:牛蒡子、川貝母、馬兜鈴、杏仁、陳瓜蔞殼、桔梗、冬桑葉、枇杷葉。

功效:清熱宣肺

主治:熱爍肺金,咳逆胸悶,身體發熱。

四、針灸治療

冒暑:感受暑氣,邪在衛表的病證。

主證:寒熱汗出,頭暈,咳嗽,舌苔薄而微膩,脈濡或浮緩。

治則:滌暑清熱,利濕宣肺。

處方:列缺、尺澤、肺俞、合谷、曲池、三焦俞、陰陵泉

上穴用瀉法,可持續行針數分鐘出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