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思詩五首

《清思詩五首》是南朝文學家江淹的組詩作品。這五首詩大致上都體現道教遊仙思想,反映了江淹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詩寫景抒情,哀而不傷,情意深邃。

作品原文

清思詩五首

趙後未至麗。陰妃非美極。情理儻可論。形有焉足識。帝女在河洲①。晦映西海側②。陰陽無定光。雜錯千萬色。終歲如瓊草。紅華長翕赩。

師曠操雅操。延子聆奇音。玄鶴徒翔舞。清角自浮沉。明琯東南逝。精絲西北臨。白雲瑤池曲。止使淚淫淫。

秋夜紫蘭生。湛湛明月光。偃蹇靈芝采。容裔紫華堂。林木不拂蓋。淇水寧漸裳。倏忽南江陰。照曜北海陽。從此長往來。萬世無感傷。

白露滋金瑟。清風盪玉琴。空閨饒遠念。虛堂生夜陰。茲夕一何哀。明月沒西林。世人重時暮。道士情亦深。願乘青鳥翼③。徑出玉山岑④。

至德不可傳。靈龜不可侶。草木還根蒂。精靈歸妙理。我學杳冥道。誰能測窮已。須待九轉成。終會長沙市。

作品注釋

①河洲:河中可居之地。

②西海:泛指西方。同河洲一樣用來指仙境。

③青鳥:傳說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鳥。

④玉山:傳說中西王母所居之仙山。

作品鑑賞

作者在詩的一開始即指出趙後與陰妃算不上最美的女子。趙後指漢成帝皇后趙飛燕,陰妃是漢光武帝的皇后陰麗華。趙飛燕以體輕善舞、色如紅玉而極受成帝寵愛,陰麗華的美貌則使光武帝為之傾倒。兩人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美女,江淹卻說她們不是最美的女子,語氣中流露出不以為然之意,這不免使人感到意外,因而也就想知道江淹究竟為什麼這么說。按理,作者該對此作出解釋,然而他沒有從正面說明,而是在第二、三句中議論道:情理如果可論,形有又怎么足以認識?情理即人情事理,形有指世界上實際存在的具體事物。在作者看來,現實世界的萬事萬物純粹是世俗塵世的東西,有道之人不應該為這些外物所牽滯役使,而應該擺脫它們的束縛,從現實世界中超脫出來。江淹的這種思想是一貫的,在早年仕途不如意時,他醉心於學道求仙,晚年官運亨通了,卻依舊羨慕隱居,嚮往成仙。因此,這裡流露出來的對形有的輕視正是他一貫的出世思想的表現。趙後、陰妃無疑屬於形有,因而作者也就有理由對她們的絕色不以為然。詩的第三、四兩句雖未從正面解釋上面兩句,卻是承上面兩句而言的。

詩從第五句起筆鋒一轉,由議論變成了遊仙。作者在詩的後半部分展現了幻想中的神仙境地:河洲帝女在西方若隱若現,神光明滅閃爍,顯現出斑斕的色彩。帝女的美妙猶如瓊草一樣終年鮮艷,永不衰敗。這幾句對神女的描繪呈現出神奇迷濛的色彩,和前面的直接議論說理迥異。前面如果說是對塵世的否定,是“破”,則後面就是從正面肯定出世遊仙思想是“立”,兩者結合起來,主旨也就完整清楚了。而前面寫到人間的美女,是為了同後面的帝女對比,所謂“未至麗”、“非美極”都是相對於帝女而言的。趙後、陰妃再美也有紅顏衰退的一天,最後免不了香消玉殞,化作塵土。而天帝之女的美妙神奇是永恆的。兩相比較,趙後、陰妃自然不足道了。作者並非就事論事,而是藉此表示對塵世的不屬一顧,對神仙世界的無限嚮往。

身處亂世,江淹除了行動上小心謹慎、明哲保身外,心理上的超然物外對他也很重要。這組詩可說是他努力逃避現實的表現。他既然不能脫離官場,也就只好採取這種心理上逃避的辦法,沉溺在方外遐想之中以求得某種情感上的平衡。因為詩歌表現的是作者超塵脫俗的“清思”,故內容上有些朦朧曲折,清人陳沆評論這組詩時說它們“意沉思曲”,確實如此,作者的意緒似乎隱約曲折,跳躍不定,雖能觸摸得到,卻又難以一下子完全把握住,故值得玩索再三。難怪陳沆在《詩比興箋》中把這組詩和“多不經之緒”的《騷》(《離騷》)、《問》(《天問》)、“有難釋之章”的阮(籍)、陶(淵明)相提並論,在詩意表達的含蓄朦朧方面確實這樣。不過陳沆認為這組詩是黜吳興後懷建平王而作,雖有此可能,卻無足夠的證據證明。詩中表現的出世思想也是江淹一貫的思想,故難以據此肯定其創作年代,所以讀者對這首詩的內容背景不必過於指實,這並不妨礙欣賞這首詩,某種程度的隱晦曲折或許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作者簡介

江淹(444~505),南朝文學家。字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人。6歲能詩,13歲喪父,家境貧寒,曾採薪養母。20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並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歷仕宋、齊、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坎坷的經歷反而造就了一位文學大家。中年以後,官運亨通,仕途的高峰卻導致了他創作上的低潮。到齊武帝後期,他就很少有傳世之作,故有“江郎才盡”之說。江淹既是南朝辭賦大家,又是南朝駢文大家,是南朝駢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與鮑照、劉峻、徐陵齊名,《恨賦》、《別賦》是其代表作。其詩作成就雖不及辭賦和駢文,但也不乏優秀之作,其特點是意趣深遠,在齊梁諸家中尤為突出。明人輯有《江文通集匯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