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葵口折沿青花纏枝寶相蓮瓷盤

基本信息

瓷器是中國人民的獨特創造。中國聞名於世界,瓷器在其中起了其重要的作用。中國瓷器從隋唐時期便開始向外域流傳,宋、元、明、清各代,瓷器都作為重要商品遠銷海外。其中江西景

德鎮燒制的青花瓷,以其特有的純淨、樸素、大方、幽雅的藝術效果,不僅在國內受歡迎,還行銷國外,譽滿全球。明萬曆至清乾隆(16-18世紀)期間是景德鎮窯業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景德鎮外銷瓷生產的黃金時代。

器物描述

此件葵口折沿青花纏枝寶相蓮瓷盤,系福州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該盤高5.8厘米,口徑36.8厘米,底徑20.3厘米,葵口折沿,口沿分兩層,外層飾蝶狀花及石榴,內層繪海浪圖案;腹壁外撇,分兩層裝飾圖案,上層為斜開光16組,飾以對稱的錦地紋及花卉紋,下一層為菊花菊瓣紋。開光紋飾是外銷青花瓷的典型特徵,“開光”系指在瓷器的某些部分畫出框線,並在框線中畫以山水、人物、花卉等。開光多呈圓形、橢圓形、菱花形、蓮瓣形,開光內對稱,繪製常見的折枝花卉如向日葵、鬱金香、菊花、靈芝等,還有佛教吉祥器輪、螺、傘、蓋、罐、蓮、魚,以及捲軸書畫、蕉葉、珊瑚等博古圖案。盤底分兩層,中間一朵折枝寶相蓮,外面四朵纏枝寶相蓮。底部微凹,背面折沿及腹部繪折枝桃花三組,腹部有劃花斜紋,底部假圈足,足底露胎,底內畫雙圈青花,圈內為變形綬帶方勝圖案。釉色白中泛青,呈蛋殼青,青花發色寶藍,層次濃淡分明(見圖)。此盤胎、釉精細,造型漂亮、做工精細,青花鮮艷,充分體現了康熙中期青花瓷的突出特點。其圖案雖然是中國傳統畫法,但紋飾布局已非中國風格,其傳統的圖案、繁縟的裝飾,既洋溢著東方文化的氣息,又蘊含了濃郁的異國情調。由於此前國內發現的外銷瓷盤基本為出土文物,因此瓷盤口沿底部釉面有自然形成的土蝕痕跡,嚴重的土蝕使有的瓷盤釉面失亮。此盤因為是海撈文物,完好無損,遠非陸地出土的同類瓷器所能比,是不可多得的外銷瓷盤精品。

文物點評

瓷器在作為商品流通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傳播中國的陶瓷文化,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發展的交流起到橋樑和紐帶作用,成為溝通東西方文明的卓越載體,為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