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道堂御賞璽

清同道堂御賞璽

清同道堂御賞璽,是清代文物,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名稱】:清同道堂御賞璽

【類別】:玉器、璽印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屬】:鹹豐皇帝所用閒章,後成為同治帝親政前朝中諭旨下發的憑證。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同道堂”璽,通高8厘米,印面2×2厘米,青田石質;“御賞”璽,通高5厘米,印面2×1厘米,壽山石質。二璽皆光素無紐。

“同道堂”、“御賞”兩璽原是鹹豐皇帝所用的閒章。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鹹豐帝奕詝病逝於熱河避暑山莊,臨終前遺詔立6歲的載淳為皇太子,任命載垣、端華、肅順等8人為贊襄政務大臣,輔佐嗣皇帝處理政務。同時將“同道堂”、“御賞”兩方小璽分別賜給載淳和皇后紐祜祿氏,並規定凡以後下發諭旨必須鈐用此二璽為憑。據《熱河密札》記載:“兩璽均大行所賜,母后用‘御賞’璽,上用‘同道堂’璽,凡應朱筆處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由於載淳年幼,“同道堂”璽便被其生母慈禧控制在自己手中,代子鈐印,從而取得了干預朝政的權力。

“同道堂”、“御賞”二璽作為諭旨下發的憑證,其使用從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始,約至同治十二年同治帝親政結束,是晚清政治的見證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