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卞文瑜山樓繡佛圖

清卞文瑜山樓繡佛圖

卞文瑜晚年的山水畫風格變化較大,開始擺脫趙左的影響,而上追宋元諸家。 畫風蒼秀,應是作者晚年之筆。 卞文瑜(1576-1655),明末清初畫家。

基本信息

【名稱】清 卞文瑜 山樓繡佛圖
【年代】清代
【簡介】立軸,紙本,設色,縱121.3厘米,橫53.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創作背景

卞文瑜以擅畫山水著稱於世,其繪畫風格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早年和中年的山水畫受趙左影響較深,承襲吳門遺風;同時又從董其昌講求筆法,將董以筆墨氣勢取勝的特點與吳門強調詩意的結構布局相結合,形成了其特有的繪畫風格。因此後世多用“布局結構殊有思致,樹石鉤剔頗具筆意”評價他這一時期的作品特點,但過於強調筆墨風趣與形象脫略,故未免缺乏自然山川之真實感,因此對其畫又有“落墨太松,失之弱耳”、“山水多滑,少蒼老”的批評。
卞文瑜晚年的山水畫風格變化較大,開始擺脫趙左的影響,而上追宋元諸家。這一變革主要是受王時敏、王鑑的影響,據王鑑跋卞文瑜《仿古山水冊》云:“先生(卞文瑜)學畫凡五十載,惟知趙文度(趙左)一派。晚年始與余交,及遇婁東奉嘗煙翁(王時敏),乃見畫中董、巨及元季四家真跡。每至婁中觀古人畫,則伏臥其下,不忍釋手。”由於結識王時敏、王鑑等人,使得卞文瑜在其晚年得以看到董源、巨然及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等大家的真跡名品,並且潛心臨習,因此王鑑評價他晚年的作品:“筆法遒美,元氣靈通,與生平畫迥不相類。”從卞文瑜傳世的作品看,他晚年的畫作多題臨仿古人之名,且多是小景山水,如故宮博物院藏《仿古山水冊》,上海博物館藏《仿宋元山水圖冊》,天津藝術博物館藏《山水扇面》等,筆墨蒼潤,意境深遠,較其早年、中年學趙左的作品要成熟得多。正如吳梅村在《畫中九友歌》中評價卞文瑜時說:“畫龕巨幅千峰稠,小景點出林塘幽。晚年筆力真滄州,幅中鶴綠輕王侯。”這是對他晚年繪畫風格和藝術特色的準確概括。

畫作賞析

此圖仿元代管道升作品。畫遠山淡抹作背景,近景中翠竹成林,虬松高挺,老樹垂絲,其間草房茅舍掩映,一人正端坐忙於繡佛之中。著一青鶴,頓添情趣。畫風蒼秀,應是作者晚年之筆。

作者簡介

卞文瑜(1576-1655),明末清初畫家。字潤甫,號浮白,號花龕,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擅畫山水,樹石勾剔,甚有筆意,嘗從董其昌講求筆法,故筆墨亦相近。善作小景,因落墨鬆散故不善作大幅。亦為“畫中九友”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