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枚避暑山莊圖

清冷枚避暑山莊圖

清冷枚避暑山莊圖,中國古畫,故宮舊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此畫以全景式構圖描繪了皇家園林的壯觀氣勢,反映了康熙時期避暑山莊建築的圖樣,對了解避暑山莊的建築沿革有著重要的圖像價值。 鑑藏印有:“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石渠寶笈”、“養心殿鑑藏寶”、“宣統御覽之寶”。

基本信息

作品賞析

清冷枚避暑山莊圖

本幅款署:“小臣冷枚恭畫。”鈐“臣冷枚”、“夙夜匪懈”二印。 作者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避暑山莊後苑部分及其四周的崇山峻岭。構圖為鳥瞰式,自景區上方向下縱向取景,景致具體而微。設色以青綠著色和淺絳渲染相結合,冷暖色調和諧呼應,成功地營造出山莊靜寂清幽的氛圍。筆法靈活多變,山石樹木或以乾筆皴擦,或青綠烘染。建築物的描繪,作者在傳統的工筆界畫基礎上,又巧妙地吸收了歐洲的透視法,並將二者融合在一起,從而更科學、客觀地表現出建築物的物理結構,同時也加強了畫面的縱深感。

此圖同時是一幅反映康熙時期避暑山莊建築的圖樣,對於我們了解避暑山莊的建築沿革有著重要的圖像價值。 鑑藏印有:“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石渠寶笈”、“養心殿鑑藏寶”、“宣統御覽之寶”。

此圖以全景式構圖描繪了皇家園林的壯觀氣勢。位於河北省承德市的避暑山莊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以後又經過多次的重修與擴建,形成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它既有南方園林的清幽雅致、細膩靈動,又有北方園林的粗獷豪放、壯麗恢弘。冷枚的這幅作品以鳥瞰的形式俯視整座園林,場景深遠開闊。畫面下方的主體宮殿群,樓台殿閣掩映在蔥鬱的樹木之中。表現這些建築物不僅有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界畫技法,同時構圖又採用了西方繪畫的透視技巧,比例和諧,結構嚴謹,用筆細緻入微。畫面中間的湖心小島上,各種建築參差錯落,完全是按照真實景物來描畫的。一池湖水清澈如鏡,作者雖然遵循了中國山水畫“遠水無波”的創作原則,但也借鑑了西洋繪畫中的一些表現手段,通過墨色的暈染,把一池湖水的粼粼波光很好地表現出來。周邊環抱的群山,勾勒點虱,完全是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模式,筆法細膩嚴整,沉著爽利。遠處幾座巍峨的山峰雄渾厚重,氣象莊嚴,而盡頭起伏的峰巒,若隱若現,大有江山萬里、一望無盡之感。

這幅作品在細節上的處理頗具匠心。畫中有一座高塔,那造型與金山寺的木塔結構一般無二。畫面右側突兀而起的棒槌峰是承德避暑山莊的代表景致,因為其造型獨特,若位置安排不當會破壞畫面的整體和諧,作者深知其理,置景嚴謹,把它安放在畫面側端一隅,既不遺漏標誌性的景致又不使其過分搶眼,既符合實際又不影響畫面的整體效果,這種方式是很獨到的。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青綠山水的設色因用色比較厚重很容易產生“火氣”。冷枚的這幅《避暑山莊圖》雖然屬於青綠山水,但和傳統意義上的青綠山水有很大區別,它設色淡雅清爽,簡潔明快,是對傳統技法的發揮與提高。冷枚曾經向康熙時期的宮廷畫家焦秉貞學習繪畫,而後在一段時期內也成為宮廷專職畫師。宮廷派畫家的作品多表現皇家氣派的富麗堂皇,冷枚的這幅作品也給觀者留下這樣的印象。

一般對景寫實的創作很容易產生呆板僵硬的“匠氣”,這幅《避暑山莊圖》雖然是對景寫實卻沒有這種弊病,是一件充滿藝術情趣的佳作。至於作品的創作年代很難考究,以畫中的景物形象與避暑山莊歷次修繕擴建前後的資料相佐證,這件作品大約是在乾隆初期完成的。

作者簡介

冷枚,生卒年不詳,字吉臣,號金門畫史,膠州(今屬山東)人。擅長畫人物、仕士及山水,畫風工整、細緻,色彩較濃麗,具有裝飾性。避暑山莊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山莊中既有北方深邃雄偉的丘壑林木,又有南方秀麗典雅的亭台湖泊。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經常駐蹕於此。畫家冷枚以鳥瞰式的構圖,將山莊的面貌描繪得非常具體細緻。冷枚在傳統工筆界畫的基礎上,適當參用了歐洲的透視畫法,使畫面增強了深遠感。作品筆致細密,一絲不苟。

十六世紀中葉,隨著西方文化思潮的不斷滲入,有些中國畫家在傳統中國畫技法的基礎上或多或少地吸收了一些西方繪畫的表現手段,進而形成一種新穎的藝術風貌,冷枚的這幅《避暑山莊圖》就是一幅這樣的傑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