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深海潛水器可以分為帶纜水下機器人、自主型水下機器人和載人潛水器等。深海潛水器、特別是深海載人潛水器,是海洋開發的前沿與制高點之一,其水平可以體現出一個國家材料、控制、海洋學等領域的綜合科技實力。
與潛艇的區別
深海潛水器與潛艇的主要技術區別是深海潛水器不是完全自主運行的,必須依靠母船補充能量和空氣。比如“蛟龍”號的母船是“向陽紅09”。每次海試結束後,“蛟龍”號都會被回收到母船上,而不是在海中獨立行駛。深海潛水器體積較小,航程短,也沒有潛艇那樣的艇員生活設施。
深海潛水器和潛艇的下潛方法相同,都是向空氣艙中注入海水,但上浮的方法則不同。潛艇上浮時,會使用壓縮空氣把空氣艙中的海水逼出去。而深海潛水器由於下潛深、環境壓力大,壓縮空氣不足以逼出空氣艙中的海水。水下5000米的壓力相當於500個大氣壓,也就是相當於在1平方米的面積壓上5000噸重量。
深海潛水器採用拋棄壓載鐵的辦法實現上浮。深海潛水器一般是通過電磁鐵控制壓載鐵,所以萬一深海潛水器失去動力,電磁鐵失效,壓載鐵會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脫離潛水器,使潛水器上浮。
“蛟龍”號在安全方面的設計不僅包括扔掉所攜帶的壓載鐵,還包括拋棄蓄電池箱和採樣籃等重物,如被海草纏住就可以“壯士斷腕”拋棄機械手,報警系統還可以發射浮標到海面,尋求母船救援。
具體用途
人類一直懷著“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夢想。深海載人潛水器正是人類探索深海奧秘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完成多種複雜任務,包括通過攝像、照相對海底資源進行勘查、執行水下設備定點布放、海底電纜和管道檢測等。
國際地位
2011年7月26日,中國研製的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成功潛至海面以下5057米,這標誌著中國已經進入載人深潛技術的全球先進國家之列。“蛟龍”號本次海試共進行了5次下潛,下潛深度分別為:4027米、5057米、5188米、5184米和5180米。期間獲得了大量的視像資料和近底微地形地貌測量數據,檢驗了潛水器在大深度環境下的各項功能指標與作業性能。
在中國之前,世界上只有日本、法國、俄羅斯、美國擁有深海載人潛水器。但是日本、法國、俄羅斯這3個國家的載人潛水器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過6500米,經常下潛深度在5000米以內。 唯有美國“的里雅斯特”號在1960年1月23日下潛深度達10916米(近11公里)
2012年6月24日,中國研製的深海載 潛水器 蛟龍號 成功下潛至7020米,這也意味著我國的深海載人潛水器 再次打破紀錄成為世界上第2個下潛到7000米以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