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深圳合唱節活動由深圳市委宣傳部、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市文體旅遊局、市教育局、市總工會、市文聯聯合主辦,各區委宣傳部、各區文化(體)局、光明新區公共事業局、坪山新區公共事業局、市民眾藝術館、市音樂家協會、市民眾文化學會、市合唱學會、深圳音樂廳共同承辦。 啟動儀式結束後,“羅湖區專場合唱決賽”登場,14支合唱隊伍開始參與首輪角逐。據悉,本屆合唱節將持續至9月20日,13場合唱比賽全部免費向市民開放。“深圳印記”歌曲
深圳市音樂家協會主席熊家源介紹,評選活動5月開始啟動,共收到81首合唱作品,其中18首為深圳特區建立30年的原創合唱作品、12首為原創歌曲改編的合唱作品、51首為2007年後新創作的合唱作品。最終,《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走進復興》等30首優秀合唱作品入選,歌曲帶有明顯的“深圳印記”。專門為合唱歌曲進行評選,這在全國並不多見。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評審劉長安認為,評選活動是對深圳30年合唱音樂創作的總體回顧。他說:“從合唱的角度來講,《在燦爛的陽光下》、《遙遠的小漁村》等合唱作品堪稱合唱經典中的經典;改編的合唱作品《永遠的小平》、《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等在全國廣為流傳,特別是《永遠的小平》,改編的合唱作品比原獨唱作品更成功,更有藝術感染力。”
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專職副主席、評審方天行建議,從30首合唱作品中精選出其中的12到15首,製作成音像作品集,不僅可以作為珍貴的合唱資料保存,更能有效擴大深圳合唱藝術在全國的影響力。
135支合唱
合唱節是我市音樂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專業的追求和專業運作為特色,在突出合唱節的民眾性的同時,更加注重合唱藝術的專業性。135支參賽隊伍分別代表公務員、教師、武警官兵、企業工會、外來勞務工、中小學生、各街道社區以及老年人,全市各行各業廣泛參與,涵蓋社會文化的各個層面,充分體現了合唱活動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和社會影響力。據悉,為迎接各專場合唱決賽,各參賽隊伍的排練如火如荼進行。代表我市合唱水平的市文聯音協合唱團、深圳中學合唱團、高級中學合唱團都已投入緊張的排練。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也首次組建了自己的合唱隊伍報名參與,並創作演唱會歌《為文博會歌唱》;坪山新區共組織了十四支隊伍參賽。其中,市巾幗居家養老服務社合唱團是國內首支由家政服務人員組成的隊伍。
深圳特色
千餘支合唱團、數萬個合唱團員、上百種合唱比賽……深圳特區成立30年來,民眾文化一直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快步向前,尤其在合唱方面更加突出。從上世紀80年代的數支合唱團到如今的千餘支合唱團,從“為了解悶而唱”到如今的“為藝術發聲”,從業餘水平到全國乃至全世界領先水平,深圳的合唱團隊伍不僅量變驚人,質變更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鼓勵演唱深圳原創和新創作作品,首屆深圳合唱節制訂了參賽隊伍演唱新作品給予加分的規定,努力打造“深圳特色”。據悉,“深圳合唱節”將作為常設性文化藝術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並將逐步打造成有影響力的知名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