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介紹
園區介紹:徐州淮海綜合物流園區是江蘇省徐州市“十一五”現代服務業專項規劃建設的重點工程,是省經貿委首批認定的十二家省重點物流基地之一,是江蘇省重點規劃的十大物流園區之一。園區地處徐州市東南部,位於徐州市新老城區的結合部,緊靠三環東路和104國道,由倉儲配送區、貨運調配區、貨櫃集散區、商貿中心區、公共服務中心區五大功能區組成。其行政管理機構是徐州市淮海食品城管理處,隸屬徐州雲龍區政府。其投資運營經營主體為徐州中國淮海食品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註冊資金5000萬元人民幣,主要負責園區的開發、建設、經營等。
園區建設基礎源於“中國淮海食品城”,規劃占地3.6平方公里,包括1.2平方公里的建成區和規劃預留地。建成區總建築面積77.2萬平方米,主要由韓世市場、天龍市場、維維市場等13家市場以及會展中心、飲食文化村等組成,現已有娃哈哈、潤東汽車等上百家企業入駐園區,初步形成了食品、建材家居、汽車汽摩、醫藥、鞋業、會展六大物流板塊,全年市場交易額達50億元。隨著園區內各類專業批發交易市場的啟動繁榮,產生了旺盛的物流需求,加上園區優越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極大地促進了園區內物流業的發展。園區內現有各類物流企業和配送中心260餘家,物流車輛3200餘輛,物流從業人員6800餘人,園區年交易額達60億元,年貨物吞吐量超600萬噸。
園區投資開發建設了物流信息服務平台,提供物流資源、天氣、相關政策法規等各種信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同時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網站開發和維護。
園區設有工商、稅務、公安、消防、電信、郵政、銀行、物流信息中心和招商投資服務等服務機構,為海內外客商進駐物流園區提供優質周到的物流增值服務。
背景意義
(一)物流業發展的巨觀背景 現代物流業是當今世界的朝陽產業,其建設和發展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日本及歐洲各國就不斷加大對物流業的投入,全力加速物流業的發展,並已建成較為完善的國家物流體系。一方面改善了物流環節,促進了生產發展,另一方面降低了物流成本,節省了社會財富。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的物流業起步較晚、相對滯後,“重生產、輕流通”的思想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制約了我國物流業的發展。但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沉寂之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國的物流業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省、市發改委對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給予了巨觀指導,徐州市“十一五”服務業專項規劃明確提出現代物流業是“十一五”發展的八大重點行業之一。要求依託淮海食品城和三環路市場帶建設淮海綜合物流園區。
(二)物流資源現狀 徐州市位於江蘇省的西北部,下轄2市(新沂、邳州)、4縣(豐縣、沛縣、銅山、睢寧)、5區(彭樓、雲龍、泉山、九里、賈汪),總面積11258平方公里,總人口925萬,其中市區面積1038平方公里,人口184萬,是國務院批准的全國“較大的市”,是江蘇省規劃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之一。
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是全國第二大鐵路樞紐、全國13個公路主樞紐之一。徐州位於東部沿海與中部地帶、上海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區的結合部,是徐州都市圈8市的核心。在經濟帶、經濟區各層次的經濟活動中,徐州具有經濟中心、協作中心、集散中心的作用,具有顯著的東靠西移、雙向開放和南北對接、梯度推進的戰略關鍵區位特徵。
徐州是國家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和出口創匯基地,是華東地區和江蘇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城市綜合實力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中列第33位,在徐州都市圈8市、淮海經濟區20市中均列第1位。
獨特的地理區位,優越的交通條件,較為發達的經濟基礎,以及江蘇省的規劃定位,為徐州發展現代物流,增強城市競爭力、發揮對徐州都市圈乃至淮海經濟區經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提供了較為優越的現實基礎。在江蘇省編制的《江蘇省物流業發展規劃》中,已將徐州定位為淮海經濟區的物流樞紐城市和區域物流中心。
(三)發展目標及任務 徐州市物流發展的總體目標為: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先進的物流信息系統為基礎,以完善、發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網線,以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物流場所為結點,以現代化物流企業為主體,按照市場機制運行的現代物流體系,使徐州市成為輻射徐州都市圈的區域物流中心,成為全國重要的物流基地,並為今後發展國際物流奠定堅實基礎。
建設任務主要包括四大工程:即培育物流市場;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構建物流信息平台。圍繞上述目標,結合徐州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生產布局狀況、市場分布情況、貨運現狀、拆遷難度、交通布局(包括交通道路和站點的布局)以及旅遊規劃等相關內容,按照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的選址原則,規劃項目有:在徐州市淮海食品城基礎之上,建設一個綜合物流園區(淮海綜合物流園區);在金山橋開發區附近規劃一個綜合性物流中心(金山橋物流中心);在九里規劃一個生產資料物流中心(九里物流中心);在新沂規劃一個綜合性物流中心(新沂物流中心)。
(一)物流業發展的巨觀背景
現代物流業是當今世界的朝陽產業,其建設和發展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日本及歐洲各國就不斷加大對物流業的投入,全力加速物流業的發展,並已建成較為完善的國家物流體系。一方面改善了物流環節,促進了生產發展,另一方面降低了物流成本,節省了社會財富。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的物流業起步較晚、相對滯後,“重生產、輕流通”的思想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制約了我國物流業的發展。但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沉寂之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國的物流業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省、市發改委對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給予了巨觀指導,徐州市“十一五”服務業專項規劃明確提出現代物流業是“十一五”發展的八大重點行業之一。要求依託淮海食品城和三環路市場帶建設淮海綜合物流園區。
(二)物流資源現狀
徐州市位於江蘇省的西北部,下轄2市(新沂、邳州)、4縣(豐縣、沛縣、銅山、睢寧)、5區(彭樓、雲龍、泉山、九里、賈汪),總面積11258平方公里,總人口925萬,其中市區面積1038平方公里,人口184萬,是國務院批准的全國“較大的市”,是江蘇省規劃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之一。
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是全國第二大鐵路樞紐、全國13個公路主樞紐之一。徐州位於東部沿海與中部地帶、上海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區的結合部,是徐州都市圈8市的核心。在經濟帶、經濟區各層次的經濟活動中,徐州具有經濟中心、協作中心、集散中心的作用,具有顯著的東靠西移、雙向開放和南北對接、梯度推進的戰略關鍵區位特徵。
徐州是國家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和出口創匯基地,是華東地區和江蘇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城市綜合實力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中列第33位,在徐州都市圈8市、淮海經濟區20市中均列第1位。
獨特的地理區位,優越的交通條件,較為發達的經濟基礎,以及江蘇省的規劃定位,為徐州發展現代物流,增強城市競爭力、發揮對徐州都市圈乃至淮海經濟區經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提供了較為優越的現實基礎。在江蘇省編制的《江蘇省物流業發展規劃》中,已將徐州定位為淮海經濟區的物流樞紐城市和區域物流中心。
(三)發展目標及任務
徐州市物流發展的總體目標為: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先進的物流信息系統為基礎,以完善、發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網線,以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物流場所為結點,以現代化物流企業為主體,按照市場機制運行的現代物流體系,使徐州市成為輻射徐州都市圈的區域物流中心,成為全國重要的物流基地,並為今後發展國際物流奠定堅實基礎。
建設任務主要包括四大工程:即培育物流市場;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構建物流信息平台。圍繞上述目標,結合徐州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生產布局狀況、市場分布情況、貨運現狀、拆遷難度、交通布局(包括交通道路和站點的布局)以及旅遊規劃等相關內容,按照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的選址原則,規劃項目有:在徐州市淮海食品城基礎之上,建設一個綜合物流園區(淮海綜合物流園區);在金山橋開發區附近規劃一個綜合性物流中心(金山橋物流中心);在九里規劃一個生產資料物流中心(九里物流中心);在新沂規劃一個綜合性物流中心(新沂物流中心)。
淮海食品城 - 基本概況
基本概況
(一)歷史沿革
淮海綜合物流園區建設源於中國淮海食品城。中國淮海食品城於1998年底批准立項,一期工程1999年4月份開工建設,2000年11月建成,總投資16億元。
2006年初,按徐州市“十一五”服務業發展專項規劃和關於淮海食品城改造發展規劃,提出在淮海食品城基礎之上,規劃建設淮海綜合物流園區,規劃占地3.6平方公里,重點引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為淮海經濟區物流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
(二)園區區位
園區位於徐州市東南部,緊接三環東路和104國道,緊鄰徐州未來的政治經濟中心——徐州新區,是連線徐州市新老城區的重要樞紐。在建設徐州都市圈和江蘇省特大城市的進程中,淮海綜合物流園區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成為徐州市“東進南擴”建設戰略部署的重點。作為老城區通往新城區的入口和標誌性區域,其宏大的建築規模、先進的發展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及其優越的區位優勢條件,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運營狀況
經過大力招商、項目建設和資源整合,淮海綜合物流園區已突破原來淮海食品城單一生產、經營食品的功能定位,轉向食品、醫藥、家居、汽摩、鞋業、會展、機電、餐飲娛樂、倉儲、加工生產等多元化經營,經營面積達65萬平方米,潤東醫藥物流有限公司、錢江車業倉儲配送中心、維維奶業配送中心、淮海鞋業批發市場、中鐵物流、明達物流、一汽朗馳徐州銷售中心、潤東海南馬自達汽車4S店、上海別克汽車4S店、東風標誌汽車4S店、北京現代汽車4S店、廣大環球家具超市等300餘家企業和兩千餘戶個體工商戶先後入駐園區園區,初步形成了食品、醫藥、家居、汽摩、鞋業等五大物流板塊。其中,潤東汽車銷售和零配件配送、潤東醫藥、淮海鞋業、天正車業、天龍市場等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四)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淮海綜合物流園區是在原淮海食品城建設基礎上改造而成的,由於原設計定位與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定位不同和行政區劃等歷史原因,物流園區在經營和發展時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概括為:
1、缺乏物流基礎設施如大型停車場、倉儲中心、配載中心。物流經營業戶分散,難於集中管理。
2、園區內各市場產權分散,部分市場產權裂變和缺乏土地證和房產證等,難於整體操作和啟動。
3、園區內物流經營業戶均為中小型物流經營業戶,多數處於起步階段,需規範管理一定的政策給予扶持。園區的規模和檔次還不高,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提升。
4、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
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以建設大市場、發展大流通、培育大集團、搞活大貿易的戰略部署為牽引,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企業為主體、以現代物流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支撐,依據現代物流理念和管理技術,從實際出發,整合現有物流資源,最佳化物流組織方式,調整並處理好當前與長遠、改造與新建、全局與局部、發展與環境的關係,著力提升物流園區的規模和產業水平。
(二)推進原則
1、堅持政府規劃、企業開發和市場運作原則
進一步加強政府規劃引導,實行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政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積極以先進的發展思路、管理理念和經營方式,不斷提升物流業市場供應能力、市場競爭實力和總體發展水平,為現代物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堅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
本著規劃一步到位、方案分步實施的原則。在物流企業的培育上,要著眼發展,科學確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規模,在物流網點的布局、建設、功能定位方面,在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建設方面,在更新設施設備、引進先進物流技術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堅持高起點、標準化、專業化、規範化,按照現代化物流系統的建設標準,儘量做到與國際接軌。
3、發揮自身優勢,整合與新建相結合的原則
堅持整合與新建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要積極開發、集成園區及周邊可利用的物流資源,提高現有物流資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投入資金新建、擴建現代化的物流設施,儘快構建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現代物流服務網路體系。
4、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的原則
改造和提升淮海綜合物流園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加大協調力度,減少因隸屬關係、行業部門和地區界限等因素帶來的既得利益的影響,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同時根據國內外物流發展趨勢、市場供求變化情況,及時修改、調整規劃的目標及任務,切實把握物流發展方向。同時,還要注重物流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樹立綠色物流新觀念。
(三)發展目標
園區發展總體目標為:建成以先進的物流信息系統為基礎,以專業、特色市場等物流場所為結點,以現代化物流企業為主體,按照市場機制運行的現代物流園區,加快專業交易市場的啟動,儘快形成以專業市場和物流配送相結合併相互促進的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成為輻射徐州都市圈的區域物流中心,為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物流基地做準備。
規劃發展目標劃分兩個階段
第一目標(2006-2010):
1、加快制定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逐步完善物流功能要素。
2、制定有利於現代物流園區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大管理力度,創造良好的物流發展環境。
3、建設物流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建成能夠服務園區及徐州的物流信息平台。
4、著力實施“631”計畫,重點扶植六個第三方物流龍頭企業,培育30個規模物流企業,發展100箇中小型物流公司。
5、新增或盤活專業交易市場3個,市場啟動面積達90%以上,形成專業交易市場和物流配送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局面,獲得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稱號。
第二目標(2011-2015):
1、完善、配套物流基礎設施,完成物流園區全部建設任務。
2、結合國際先進技術,進一步完善物流信息系統,建成能夠服務徐州都市圈並能夠與全國物流信息系統相銜接的物流信息平台。
3、第三方物流企業占園區物流企業比例超過30%,園區物流經營規模和水平顯著提高,成為我市乃至淮海經濟區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現代綜合物流園區之一。
4、新增專業交易市場5家,市場全部啟動,形成以物流配送和專業交易市場相互促進的國家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總體規劃
本著整合為主、新建為輔的原則,淮海綜合物流園區將在現有基礎設施上進行局部改造,充分整合和利用現有設施資源。主要通過先進的信息平台,提供金融、信息(商貿信息、交通信息等)等高效服務,使其產生一種聚合作用,從而吸引各物流企業入駐,發展成為集物流配送、市場交易、會議展示、電子商務、倉儲運輸、加工生產、服務配套等為一體的現代綜合物流園區,並逐步成為立足淮海經濟區,面向全國的區域性綜合物流園區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一)功能定位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淮海綜合物流園區的實際情況,淮海綜合物流園區改造發展規劃定位為“一個視窗,四個中心”,即現代化大都市的視窗,區域性會議展示中心,各類商品的交易展示中心、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信息服務中心。將淮海綜合物流園區規劃為全市物流設施系統的首要環節-物流信息交流中心,成為指揮全市物流系統運轉的“首腦”,具備物流配送、交易結算、會議展示、商務洽談、商業服務等功能。
(二)主要功能:
向徐州各市場群提供流通、加工、包裝、倉儲、運輸、配送等現代物流服務;通過園區內一些專業配送中心向徐州都市圈提供“及時制”配送服務;利用園區良好的運輸條件為淮海經濟區企業提供商品存儲和商品中轉分流服務。
打造集現代化、綜合性、高效率、增值性為一體的物流服務平台,吸引國內、國際商品經徐州市匯流,為將徐州市發展成為一個國內重要的物流樞紐城市提供有力支持。
①現代化:充分利用現代物流技術和管理手段,如:自動分揀技術、自動識別技術、現代化裝卸設備、基於Internet/Intranet的信息處理技術等;
②綜合性:具備流通、加工、倉儲、包裝、裝卸、分揀、配送、商貿、展銷、信息等綜合物流服務功能;
③高效率:中心具備較快的物流周轉速度,防止貨物滯壓,影響流通;
④增值服務:貨物的包換裝、通關、檢查、全程信息服務等功能。
(三)總體功能模組設計
園區的總體功能區,擬分為:倉儲配送中心、貨運調配中心、商貿中心、公共服務中心四大功能區。
①倉儲配送中心:可根據實際業務的需要,設計不同規格的普通倉、立體自動化倉庫、恆溫倉、冷庫等各類大型流通型倉庫;還要設立配送中心和分銷中心模組,滿足市域內快速配送和物資分銷的需要;為企業進出口商品提供存儲、分銷和配送服務;為徐州都市圈和淮海經濟區域內的企業、連鎖店提供物流增值服務。
②貨運調配中心:可設定貨運車輛調度指揮中心、貨運站台和大型停車場,同時為車輛提供維修、加油、清潔服務,為司機提供休息、餐飲、娛樂等配套服務。與信息中心緊密聯繫,利用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進行高效的運輸組織及貨物流通。
③商貿中心:集商品展銷、貿易、銀行、旅店、會議、醫療、便利店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園區,為中外客商提供理想的商品展示、批發和貿易洽談的場所。還可根據需要,設定海關、商檢、工商、稅收及金融業等政府職能機構運作的場所。
④公共服務中心功能:主要負責處理物流園區的以下幾類主要信息,如:訂貨信息、庫存信息、採購決策、發貨信息、貨運需求信息、車輛信息、物流管理信息等,實施物流全程信息服務,提供電子化的貨運交易網路平台服務。如各種表單以及關於物流成本、倉庫和車輛等物流設施、設備運轉等資料信息。收集和處理生產、銷售、貨物供求、價格走勢等經貿商情,形成指導交易和物流活動的信息中樞,並通過網際網路協助企業將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四)園區開發進程
分二期完成園區建設:
第一期從2006年到2010年:
1.完成園區物流規劃布局,健全物流功能要素。
2.完成規劃園區內交通道路的修建。
3.完成物流信息平台的部分項目建設。
第二期從2011年到2015年:
1.完成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設任務。
2.引進第三方物流公司,採用滾動式投資方式完成物流園區的全部建設項目(結合現有資源進行倉儲中心和貨櫃中心的建設)。
實施措施
依據本規劃制訂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完成物流建設目標及任務,應採取以下主要措施:
1、樹立物流新觀念,營造物流發展大環境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在實施規劃時,要在園區範圍內進行現代物流思想、理念的宣傳、培訓,樹立現代物流理念,營造有利於發展物流業的大環境。
2、理順體制,建立產權明晰的經營管理體制
充分發揮淮海食品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企業運作機制,逐步理順明晰各市場的產權結構、產權與經營權的關係,採取適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產權與經營權分離,以便於市場整體經營操作,有利於市場向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3、科學規劃,逐步完善物流功能要素
積極配合市規劃等部門,對園區周邊地區(如迎賓大道以東、兩山口以西、隴海鐵路以南、104國道以北區域)進行統一規劃,將園區及周圍地區有效地納入到整個物流系統中,引導市場及物流企業的發展,進一步完善運輸、儲存保管、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功能要素;同時進一步加強園區發展定位相配套的商務配套服務和服務設施建設,如海關業務點、賓館、居民住宅、金融、通訊等服務機構和設施,逐步完善海關、商檢、衛檢及動植物檢疫等一關三檢功能,形成現代化、綜合性、高效性、增值性的物流服務平台。
通過在物流園區核心區建立交易與物流信息中心,在飲食文化村南側規劃公路物流樞紐和配送中心,可以將徐州及周邊地區有效地納入到整個大物流系統中引導物流企業的發展,也利於增強市場的輻射能力。
4、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著力推進園區專業交易市場的啟動和發展
隨著批發市場業態的進一步發展,老城區內一些老的大型批發市場儘管已形成成熟的市場供應與銷售渠道,有較強的區域輻射能力,但由於區位交通和用地規模的限制,經營能力已處於嚴重飽和狀態,缺乏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市域範圍內特別是市中心區內大型批發市場的部分功能與專業將面臨轉移和重新分布。在“物流發展與市場整合規劃”的指導下,結合這些市場的功能提升改造,有效的將其中的大批發功能向具有良好區位交通條件和硬體設施的淮海綜合物流園區引導轉移,既能為企業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又能增強區域的集聚輻射力,促進物流連片發展。建議在市區和雲龍區兩個層面內通過各種政策引導調整現有市場的分布與業態結構,促進老城區部分市場功能向淮海綜合物流園區轉移。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力推動重點招商項目的建設和啟動速度,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盤活現有閒置市場資源,促進更多的專業批發交易市場在園區啟動和發展,為物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更為直接的內在需求和發展動力。
加快資源整合,促進轄區市場調整重組、業態提升、功能拓展、管理升級。一是全面完成市場啟動繁榮任務,並在此基礎上最佳化重組,進一步壯大區域市場群的發展規模。二是全力推進食品、醫藥、家居、汽摩、鞋業五大支柱性項目建設,構築食品、醫藥、家居、汽摩、鞋業等物流板塊。
5、引進和培育現代物流企業,構建物流行業支撐
企業是物流業的主體,因此,大力引進和培育現代物流企業是促進物流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著力推進“631”計畫實施,即著力扶持6家龍頭第三方物流企業,重點培育培育30家技術手段先進、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規模型現代物流企業,引進100家經營較為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以及大型製造企業、零售業所屬物流子公司為主的現代物流企業,進一步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
依據和申請相關的產業政策,在一定時期內對物流企業進行政策傾斜,採取建設用地優惠、適當減免所得稅等多種措施扶植物流企業發展。
6、制定行業規則,規範物流市場
制訂和完善一定的市場和行業規則,保證物流健康、持續的發展,確保企業活動的合法性、規範性,建立有利物流企業發展的公平、自由、有序的物流市場。
(1).制定園區物流企業準入規則,建立物流企業註冊管理制度。
(2).制定園區物流企業經營管理規則。
7、完善物流信息網路,構建共用物流信息平台
構建強大的物流信息網路,將政府、企業、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專業配送中心、用戶聯接起來,同時建立共用信息平台,集物流資源、物流需求、天氣、路況、相關政策法規等各種信息於一身,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是現代物流系統所不可或缺的。園區應充分利用徐州市現有信息、通信優勢和徐州國際會展中心部分設施建設,通過市場化運作,積極與信息企業(如漢高信息)強強聯合,在原有物流信息平台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物流信息資料庫,建立服務於園區和徐州市的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成為全市物流信息的交易中心和徐州市物流系統的總指揮,逐步建設服務於整個徐州都市圈甚至更大範圍的物流信息港。
園區正在申請物流信息平台建設扶持發展資金,詳見附屬檔案一。
附屬檔案一:
江蘇省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申報書
項目名稱:淮海綜合物流園區物流信息服務中心
申請單位:徐州中國淮海食品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主管部門:徐州市雲龍區人民政府
實施期限:2007年1月-2009年2月
地址:江蘇省徐州淮海食品城天龍市場
乘車路線60;60;81;81;83路;83路;91路;91路;92;92;93;93;95;95;116;116;612路;612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