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外在特徵
淮安蒲菜株高200厘米左右,葉片扁平,披針形,長150厘米左右,寬1.0-1.2厘米,深綠色,葉鞘長40-70厘米,葉鞘圓柱形,粗2厘米左右,外表淡綠色。產品潔白柔嫩,營養豐富。白露後停止分株,立冬以後地上部分莖葉枯黃,地下部分越冬。
•內在品質
每100克蒲菜嫩莖中含蛋白質0.9-1.2克,碳水化合物大於1.5-1.8克,膳食纖維0.08-0.25克。
產地環境
淮安區位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區域,兼有南北氣候特徵,屬溫帶季風氣候區,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3.8-14.8℃,市區年平均氣溫14℃,最低氣溫-21.5℃,最高氣溫39.5℃;年無霜期210-230天;年平均日照數2250-2350小時,日照百分率平均為52%,明顯優於蘇南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冬季雨水稀少,夏季雨水集中,年降雨880-1100毫米;平均風速為2.9-3.6米/秒之間,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地理標誌區位於淮安區地勢低洼易澇區,該區地勢低洼,土層深厚,土地肥沃,是典型的水稻土和沼澤土,是蒲菜栽培的天然場所。
歷史淵源
蒲菜入宴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周禮》上即有“蒲菹”的記載,《西遊記》稱之為蒲根菜。
淮安水鄉澤國,盛產蘆蒲,不但早就有了吃蒲菜的傳統,而且一直保留。漢代文學家淮安人枚乘的《七發》中,曾經談到吃蒲菜。他借作品中人物吳客之口,敘述精美的食物說:“芻牛之腴,菜以筍蒲。”
天啟《淮安府志》卷二《物產》中,蒲菜列於第四類“蔬菜”的第十一種,用的是古名蒲蒻,可見明代淮安人已意識到蒲菜是地方特產。
在淮安,蒲菜又被稱為“抗金菜”。南宋建炎五年(公元1131年),金國十萬精兵攻打淮安,梁紅玉領兵鎮守淮安,卻被金兵長期圍困。在內無糧草、外無軍援的情況下,偶然發現馬食蒲莖,因而取蒲菜代食,解決了糧食盡絕困境,軍民同心協力,終於打敗了金兵,故淮安民間又稱蒲菜為“抗金菜”。自此,食用蒲菜便在淮揚一帶廣泛流行開來。
生產情況
2014年,淮安蒲菜種植面積5000畝,年產量7500噸。
產品榮譽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淮安蒲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淮安蒲菜產區位於淮安市淮安區河盪湖區,包括淮城、流均、環白馬湖地區的南閘、林集、范集等鄉鎮的所有行80個行政村。淮安蒲菜種植東起流均鎮,北至淮城鎮,西至南閘,南至林集,保護面積6.0萬畝。
質量技術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溫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大於2100小時,地勢低洼,土層深厚,土地肥沃,質地適中的中壤或重壤褐土為宜,土壤pH值6-7,有機質含量1.5%以上,最好為水稻土或沼澤土。
2、品種選擇。選用天妃宮蒲菜等當地優質農家品種和具有淮安蒲菜特徵特性的優質蒲菜引進品種。將種藕留在原田內過冬,於春季種植前隨挖、隨選、隨栽;
3、生產控制:蒲田選擇,土壤淤泥層在30厘米以上,有機質大於20克/千克,全氮大於3毫克/千克,鹼解氮大於300毫克/千克,速效鉀大幹60毫克/千克,常年水深在30厘米以上。一般在6月份進行栽插,秧齡5葉-6葉,水淺宜早、水深宜遲。新拓蒲菜區,以腐熟有機肥為主,一次施足,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肥5000千克以上。每667平方米栽插密度在600株。以栽後秧苗不易上浮為度,一般深度在25厘米左右。等行、株距栽插,行株距在1.0米-1.1米。蒲菜一生水份管理以由淺到深再到淺為原則,栽插期水層在0.5米-0.6米,不宜超過心葉、葉稍,隨著蒲菜生長、水位漸高,控制在0.8米-1米,水位最高不宜超過1.5米,在8月後逐漸降低水位。第一年新栽田以適度採收為主,採收期在8月以後,以後每年可全年採收,一般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主采期。採收時夾花抽行收,留壯株待發。冬季要採收的田塊,立秋前一茬不宜采,以留冬發采菜。
•質量安全規定
淮安蒲菜產地環境應符合NY5331-2006無公害食品水生蔬菜產地環境要求。淮安蒲菜生產根據(NY5238-2005)無公害食品水生蔬菜種植技術規範,制定了“淮安蒲菜生產操作規程”。
專用標誌使用
凡在本規範規定的地域內種植的淮安蒲菜均可申請使用本地理標誌,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包裝上統一標註“淮安蒲菜”及其農產品地理標誌編號和組合圖案,標註時可採用耳標、標牌、印刷等方法,但均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設計使用手冊》的規定和要求。
歷史文化
明清以來淮人的詩文小說,經常讚美淮安的蒲菜。唐宋人的詩中也曾提到它,但沒有把它當作蔬菜,所以未稱它為蒲菜,僅稱為蒲根。
賈島《南池》詩云:“秋聲依樹色,月影在蒲根。”范成大《送別》詩云:“賴得溪流通尺素,蒲根仍有一雙魚。”戴復古《江濱曉步》詩云:“津頭曉步落潮痕,行盡蒲根到柳根。”這裡寫蒲根,僅僅是為了描寫環境而已。淮安文人的詩就不是這樣的,純粹為了歌頌蒲菜。
明代的顧達,弘治、正德年間在外地做官,曾作《病中鄉思》詩一首,今載於吳山夫的《山陽志遺》卷四。詩云:
家在新城古剎旁,小橋流水浴斜陽。
月明鶴影翻鬆徑,風暖鶯聲鬧草堂。
一筋脆思蒲菜嫩,滿盤鮮憶鯉魚香。
病多欲去增慚愧,未有涓埃報聖皇。
這首詩中提到了淮安的兩樣佳肴:蒲菜與鯉魚。
蒲菜還有一段逸史——它曾被家鄉的小說家吳承恩寫入名著《西遊記》中。該書第八十六回,孫悟空在隱霧山打死艾葉花皮豹子精,救出唐僧以後,難友樵子拜接師徒四眾入“柴扉茅舍”,展抹桌凳,奉獻幾品野菜酬謝。這時,吳承恩用了一段韻文,擬動物化地描述了淮安一帶的三十幾種野菜。他如數家珍地說過黃花菜、白鼓盯馬莧齒、馬蘭頭、狗腳跡、貓耳朵、剪刀股等等以後,複寫道:油炒烏英花,菱科甚可夸;蒲根菜並茭兒菜,四般近水實清華。
清末段朝端《椿花閣詩集》卷六有《春蔬》詩七絕七首,歌詠淮安地方七種蔬菜,即以蒲菜為首開篇。詩云:
艷說青泥坊底芹,少時下筆有餘欣。
春蔬那及吾淮好,入饌蒲芽不論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