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從元宋以來,徽州就是一個教學發達地區,明代以後由於徽商財力的大量投入,徽州教學更加興盛起來,除按定例設府學、縣學外,還設有社學和塾學,以教鄉里子弟。當時各家族的塾學數不勝數,以致“十戶之村,不廢誦讀”。此外,徽屬六縣還有很多書院,坐堂講學蔚然成風。`所以明清兩代徽州人中進士的人數遠遠超過其他省份。徽州的休寧縣成為中國第一狀元縣。
這是原古紫陽書院中的一座山門牌坊,字為曹文埴題。
全國著名書院之一,郡守韓補始建於南宋淳六年(1246年),初建在府城南門外紫陽山麓,理宗皇帝御題“紫陽書院”匾額。紫陽書院以祭祀朱熹,宣揚朱熹理學思想為主旨。元代至元年間遷於南門內,延二年(1315年)又遷於南門外,後毀於兵。明洪武初,重建於歙縣縣學右之射圃。正德七年(1512年)郡守熊桂重修紫陽書院,並親自主教。正德十四年郡守張芹,別建書院於紫陽山中,從此,歙縣有兩個紫陽書院,講學之風稱盛一時。明末四毀書院,兩書院門庭冷落。清代,康熙、乾隆先後御題“學達性天”、“道脈薪傳”兩匾額。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歙人曹文埴、鮑志道等於縣學後朱文公祠建“古紫陽書院”,重振講學之風,桐城姚鼐曾講學於此。鹹豐、同治年間,兩書院均遭兵毀。後籌工局撥款重修古紫陽書院,並改為校士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紫陽師範學堂設此。以後,書院舊址均辦有學校。現存有“古紫陽書院”碑坊一方聳立在歙縣中學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