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生態系統來說,HANPP%值越小,說明 生態系統持續性很好,但往往經濟不夠發達;HANPP%值越大,說明土地的開發利用率大,經濟發達,生態系統比較脆弱。HANPP%值大約可分為3級:0-20%,20%-35%,>35%。
基於Miami模型,對黑河流域中游淨初級生產力的人類占用(HANPP)及其與生態系統多樣性的關係進行了研究,並對HANPP與生態足跡(EF)指標在可持續發展評估方面的價值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HANPP的提高將降低生態系統多樣性,研究區現狀年的平均HAN-PP率為38.61%,肅州區和甘州區的HANPP已超過生態系統潛在生產能力的極限;結合氣候變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分析,未來40年黑河流域中游生態系統將面臨更大壓力.與生態足跡(EF)相比,HANPP更適於從生態系統功能變化角度評估區域發展的可持續性。
HANPP與潛在植被淨初級生產力的比值,直接反映了人類對於生態系統的影響程度。 利用遙感及氣象數據,運用改進的CASA模型,計算得到廣東省2003-2008年逐月及全年植被NPP(淨初級生產力)。結果發現,廣東省近年來NPP總值約為1.3億噸碳/年,全省多年來HANPP率處於25%左右,收穫占用的NPP與土地利用損失的NPP總量之比大約為2.5:1。可持續性分析結果表明:沿海地區,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生態可持續性相對較差,湛江和汕頭可持續性也較低;內陸地區相對較好,韶關、河源等地的生態可持續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