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白斑雙線䲁

體形小,圓柱狀。上頜向後延伸至瞳孔前緣下方;雄魚吻部長於雌魚;齒小,上下頜具椎形齒;鋤骨及齶骨前端具齒群。眼眶上緣觸角相對較長,呈葉狀。鼻瓣膜為葉狀。後顳骨枝稍彎曲,呈”U”形。頤部感覺孔3-413-4。頭部、胸部及胸鰭基部無鱗。體櫛鱗,尾柄圓鱗。側線不連續,分為前後二段,前段側線為孔鱗14-20個,孔鱗側線從胸鰭基後方即稍下降,末端位於第二背鰭末端下方;後段側線具2列缺刻鱗14-21個,末端止於尾柄。側線上鱗列424。D.IIIXI-XIV7-11;AI16-21;P.ii7-8vii(16-17);Ll14-2014-21。背鰭低矮,分成三枚,但長度不超過第二背鰭第一軟條;臀鰭起始於第十一至第十三側線孔鱗;胸鰭末端達第七至第八臀鰭軟條。本物種原本體色不明。酒精標本狀態,雄魚頭部黃色且布滿黑色素斑,體側黑褐色具狹長白斑;雌魚黃色,體側前半部具兩褐色斑紋,後半部下側於臀鰭上方具6條紋

基本信息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形小,圓柱狀。上頜向後延伸至瞳孔前緣下方;雄魚吻部長於雌魚;齒小,上下頜具椎形齒;鋤骨及齶骨前端具齒群。眼眶上緣觸角相對較長,呈葉狀。鼻瓣膜為葉狀。後顳骨枝稍彎曲,呈”U”形。頤部感覺孔3-413-4。頭部、胸部及胸鰭基部無鱗。體櫛鱗,尾柄圓鱗。側線不連續,分為前後二段,前段側線為孔鱗14-20個,孔鱗側線從胸鰭基後方即稍下降,末端位於第二背鰭末端下方;後段側線具2列缺刻鱗14-21個,末端止於尾柄。側線上鱗列424。D.IIIXI-XIV7-11;AI16-21;P.ii7-8vii(16-17);Ll14-2014-21。背鰭低矮,分成三枚,但長度不超過第二背鰭第一軟條;臀鰭起始於第十一至第十三側線孔鱗;胸鰭末端達第七至第八臀鰭軟條。本物種原本體色不明。酒精標本狀態,雄魚頭部黃色且布滿黑色素斑,體側黑褐色具狹長白斑;雌魚黃色,體側前半部具兩褐色斑紋,後半部下側於臀鰭上方具6條紋。(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淺海礁岩區,水深不超過8m。以藻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北從日本及台灣,經菲律賓及馬來西亞,向東南至萬那杜及丘克群島(ChuukIs.)。台灣分布於南部海域。漁業利用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