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Leone (1574年), Steensen (1662年)和Rosenmuller (1797年) 分別發現了淚道和眶瞼部淚腺。 1772年有人已提出基礎淚液, Schirmer (1903年)、 Jone (1950-1960前後) 研究了基礎淚腺, 但一直被排除於淚器之外。 淚器解剖不全, 導致學科進展緩慢。 近年, 淚液學基礎和臨床研究有了較迅速的發展。 他提出淚器包括基礎淚腺 ; 認為經鼻腔用淚道鏡作淚道檢查和雷射手術取得進展, 並可能成為解決淚道難題的理想方法 ; 確立了淚液成分, 如蛋白質、 酶、 脂質、 代謝產物、 電解質等 ; 對乾燥綜合徵(SjogrenSyndrome,SS)的診斷和病因以及人工淚液等都有了新的發展。在我國, 淚液學的發展可以張汗承教授的研究為代表。 1952年, 張教授開始了晚期乾眼病和上部淚道阻塞的手術治療研究 ; 1979年成立了淚器病小組, 專門從事淚器的研究和臨床工作。 此後, 他分三階段系統而全面研究淚器。 第一階段 (1979-1981年) 廣泛收集國外文獻,分類撰寫綜述, 創提 “淚液學” 以及淚器包括基礎淚腺。 第二階段 (1981-1984年)從淚生化和組織學方面入手, 開創淚液實驗研究: 建立多種乾眼模型、 感染模型 ; 創提微絨毛即微突結合 ; 首次發現,睪酮受體、 EB病毒是SS病因 ; 淚、 唇腺、結膜的胸腺依賴性淋巴細胞(Thymus-dependent lymphocyte,簡稱T細胞)亞群、 朗格罕氏細胞 (langerhan’ s cell)、 人類第6號染色體上HLA區域的DR位點(HLADR)的變化規律, 首測淚LF 鐵飽和度、 否定淚β溶素;第三階段 (1985 年以後) 臨床研究 : 創立乾眼診斷、 分級和判斷法,發現顯效藥物和手術。 他設計的多項手術, 如眼前節移植術、 鞏嵌術等已在國外推廣。20世紀50年代前後, 眼科學下屬分支專科化進程加快。 淚液學學術團體和學術活動紛紛展開, 1987年國際淚液學學會在美國創建, 1988年歐洲淚液學學會在義大利創建。 1987、 1988年, 張教授在我國分別建立了全軍淚液學協作組和全國淚液學協作組。 世界上尚無的淚液學專著、 期刊、 論文也相繼出版發表。時至今日, 淚液學雖有不少進展但並無重大起色。 國際淚液學會主要創建者J · Murube也表示, 淚液的研究工作和成果顯得有些冷清。 一些年青學生, 畢業後改行, 學術隊伍不興旺。 他認為除了淚器深埋、 傷病較少見, 淚器疾病多不會立即影響視力和生命等以外, 主要是淚腺解剖不全。 基礎淚腺散布於結膜和眼瞼,難與反射淚腺共同構成淚器系統。 難於專科化, 妨礙了淚液學的發展。即使如此, 最近幾年來, 淚液學還是有了明顯的進步。 如張汗承教授曾以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眼隔前肌深頭病變,以腮腺管移植術治療Stevens-Johnson綜合徵,以中西藥物治療乾性角膜炎(kcs)、 繼發性乾燥綜合徵、 疤痕性沙眼性乾眼病, 以人工淚液、 中藥治療蒸發性乾眼等。幾十年來, 他的淚液學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但不少診治難題還有待解決, 這個年輕的領域蘊藏著不可限量的發展潛力。 讓乾枯的眼睛重現健康神采,是淚液學永遠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