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小管淚囊吻合術

淚小管吻合術是治療淚小管斷裂的主要方法。

概述

淚小管斷裂是常見的眼外傷疾病。但部分患者因各種原因無法找到淚小管鼻側斷端而無法進行淚小管吻合術。

適應症

淚小管淚囊吻合術適用於:

1.淚小管中段或末段阻塞。

2.總淚小管阻塞。

術前準備

對鼻及鼻竇情況先進行檢查,手術前1~2d滴抗生素眼液。

麻醉和體位

局部浸潤麻醉。進針時先沿皮膚切開線注射,後在內眥韌帶上及下約10mm處注射,深達眶緣骨膜面。如同時做眶下及滑車下神經阻滯麻醉,則效果更佳。

手術步驟

手術最好在手術顯微鏡下施行。

1.在內眥鼻側4~5mm,內眥韌帶上方約4mm處,向下做一稍彎向顳側之弧狀縱行皮膚切口,長10~12mm。

2.用小剪向下分開切口,暴露內眥韌帶,再分離薄筋膜,露出肌層。

3.在眼輪匝肌瞼及眶部淺頭起端之間剪斷內眥韌帶,此點恰在前淚嵴之上,這樣不會損傷附在其上的眼輪匝肌纖維。放置擴張器。

4.沿前淚嵴,順眼輪匝肌走向分離肌纖維,從而暴露淚隔。沿前淚嵴切開淚隔,這樣才不會損傷附麗在淚隔上的眼輪匝肌隔前肌深頭纖維。掀開淚隔,淚囊前壁即完全暴露。

5.將淚道探針插入淚點,探至淚小管阻塞部。持小刀緊貼探針頭垂直切斷淚小管,露出探針頭,注意勿損傷淚小管周圍組織,也不將阻塞部淚小管清除。

6.縱向切開淚囊前壁,切口一般長約4mm。若為淚小管中段阻塞,切口的部位宜在淚囊中部;若為末段或總淚小管阻塞,則切口宜稍偏鼻側。吻合前再從縱切口的頂端向鼻側將淚囊剪開2~3mm,使切口呈“Γ”形。

7.將淚小管及淚囊行非穿透性吻合。方法為將淚囊切開之“Γ”形瓣翻轉,使其與淚小管斷端之下部對端吻合,淚小管之上部則與淚囊瓣的對側緣吻合,可用8-0尼龍線在其上及下部各間斷非穿透性縫合2針。吻合處結紮有困難時,可將淚囊自淚囊窩鼻側緣處游離,然後再結紮。

8.結紮吻合口前,先穿一細塑膠管於淚道。管之兩端分別由上、下淚點穿入淚小管,經淚囊、鼻淚管,最後從鼻前庭引出。

9.依次縫合淚隔、內眥韌帶及皮膚。皮膚宜用絲線做皮內連續縫合。縫合畢結膜囊塗抗生素眼膏,創面處加一小紗枕,眼墊遮蓋後包紮。

術中注意要點

1.勿損傷內眥動、靜脈。此血管位於內眥角7~8mm處,手術切口時應避開此處。在注射麻醉劑、分離軟組織及放置擴張器時,也應注意勿刺破或損傷血管。如發生出血,可用血管鉗或電凝止血,必要時可結紮血管。

2.在剪斷內眥韌帶時,應注意勿損傷瞼部眼輪匝肌淺頭起端附麗處,可在內眥韌帶橫過前淚嵴處剪斷韌帶,此處恰在眼輪匝肌瞼部及眶部淺頭起端之間,這樣不會損傷眼輪匝肌纖維。

3.在手術切開淚隔時,應沿前淚嵴將它切開,以免損傷附麗在淚隔上的瞼部眼輪匝肌隔前肌深頭纖維。該肌對保持淚囊負壓、維持淚液導流起著重要作用。

4.在行淚小管淚囊吻合術的過程中,切忌將淚小管與其周圍組織強行分離,也不宜將淚小管阻塞段清除。因為淚小管的壁很薄,襯以復層上皮,上皮下結締組織富含彈力纖維,有伸展性,眼輪匝肌淚囊部(即Horner肌)呈螺旋狀插於淚小管水平部上皮下結締組織中,是不能將淚小管與其周圍組織截然分開的。否則會損傷淚小管,形成疤痕,牽引扭曲淚小管,阻礙淚液的導流。

5.放置細塑膠管於淚道時,一定要鬆緊適度,並先將上下淚點間之一段稍拉細,使呈半環狀,管之下端置於鼻前庭中,這樣塑膠管既便於活動,又不會因置放太緊導致淚點撕開,也不會因塑膠管置放太松影響眼球的活動。

6.創口應對合整齊,縫線應鬆緊適度,否則會造成內眥角畸形,創口癒合不佳,影響外觀。

術後處理

隔日換藥1次,5d左右拆除皮膚縫線。塑膠管留置3個月或更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