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克拉索夫

涅克拉索夫

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維奇·涅克拉索夫(Некрасов 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1821 - 1878),俄國詩人。1821年11月28日生於烏克蘭波多里斯克省一個軍官家庭,在雅羅斯拉夫爾省格列什涅沃村的莊園度過童年。涅克拉索夫的詩歌緊密結合俄國的解放運動,充滿愛國精神和公民責任感,許多詩篇忠實描繪了貧苦下層人民和俄羅斯農民的生活和情感,同時以平易口語化的語言開創了“平民百姓”的詩風,他被稱為“人民詩人”,他的創作對俄羅斯詩歌以及蘇聯詩歌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及作品

涅克拉索夫 涅克拉索夫

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維奇·涅克拉索夫(1821 - 1877),俄國詩人。

1821年12月10日生於烏克蘭波多里斯克省一個軍官家庭,在雅羅斯拉夫爾省格列什涅沃村的莊園度過童年。

1838年被送入彼得堡軍事學校,因違背父命到彼得堡大學旁聽,失去經濟支持,開始了長期的貧困生活。1840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幻想與聲音》,大多模仿之作,受到批評,後一度放棄寫詩。

1841年結識別林斯基,走上革命民主主義和“真正詩人”的道路。

1845年創作《彼得堡的角落》和《在旅途中》,被別林斯基預言為“將在文學上發生影響”的人。

1847年接辦《現代人》雜誌,50年代在編輯工作中與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共同合作。《現代人》後來由別林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等編輯,一直辦到19世紀60年代,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家,而且成為俄羅斯進步人士的喉舌。

40-50年代創作了《秘密》(1847)、《未收割的田地》(1854)、《被遺忘的鄉村》(1855)、《詩人與公民》(1856)、《大門前的沉思》(1858)、《葉廖穆什卡之歌》(1859)等著名詩歌。

60年代開始創作長詩反映現實生活,發表3首農村題材長詩《貨郎》(1861)、《鐵路》、《嚴寒,通紅的鼻子》(1864),著力表現破產中農民的悲傷和憤懣。在《懷念杜勃留羅波夫》和《祖父》等詩里,分別塑造了平民知識分子的形象,表達了對先輩十二月黨人的崇敬之情。

1872-1873年發表的《俄羅斯婦女》是謳歌十二月黨人的妻子們的崇高品德和自我犧牲精神的敘事詩。

1866-1876發表的代表作《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是一首敘事長詩。它寫了偶然相遇的7個農民為尋求“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這個問題的答案,乘一塊“神奇的桌布”漫遊全國的故事。以此為情節,生動再現1861年農奴制改革後的俄羅斯現實,描寫了農民、地主、僧侶、商賈和革命者等不同人物形象,暴露沙皇統治當局的殘酷和欺騙行徑,表明當時俄國是一個沒有幸福的地方,而只有那些為人民利益而奮鬥、獻身的人才是幸福的。長詩採用民歌形式,融諷刺、敘事、抒情於一體,藝術上有較多創新。

1866年《現代人》被查封。

1868年涅克拉索夫與謝德林、葉利謝耶夫合辦《祖國紀事》雜誌,該雜誌成為70年代進步文藝的園地。

《同時代的人們》反映了70年代俄羅斯現實。

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詩集《最後的歌》收集了詩人晚年的一些抒情詩。

文藝思想

涅克拉索夫的文藝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一系列詩篇里。現將他的主要觀點歸納如下:

文藝為時代服務

涅克拉索夫生活的時代,正是俄國文壇上“純藝術”的擁護者和“果戈理派”之間進行激烈鬥爭的時候。涅克拉索夫旗幟鮮明地站在“果戈理派”(即批判現實主義)一邊,提出文學要為時代的偉大目標服務。他在自己一生的最後日子裡寫道:“誰為時代的偉大目標服務,並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為人類兄弟而進行的鬥爭,誰才是不朽的……”在一八七六年所寫的一首長詩里,詩人明確提出了他的創作方向:“我沒有用我的七弦琴給我們的貴族們爭來光彩……”這句話說得真實而崇高。的確,涅克拉索夫雖犯過錯誤,但是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的才能獻給貴族和資產階級,即統治階級。在《詩人與公民》里則更明確提出,首先要做一個公民,即革命者,然後才能成為真正的詩人。因此,人民的主題就成了他的詩歌創作的基本主題。

文學描寫社會真實

涅克拉索夫是普希金和果戈理傳統的忠實繼承人。他是一個公民詩人。他主張要揭露統治者的貪婪和殘暴,要揭開血淋淋的俄國現實的內幕,要真實地再現俄國人民的苦難生活。他在一八五八年寫的一首短詩中寫道:我的詩篇啊!對於流過眼淚的世界,

你是活生生的見證!

你誕生在心靈上暴風雨

驟起的不幸時分,

你撞擊著人的心底,

猶如波濤撞擊著峭壁。

在詩人筆下,詩神繆司是“悲慘的窮人們的憂愁夥伴”,繆司引導他 “跨過暴力和邪惡,勞動和飢餓的黑暗的深淵,” 她教會詩人 “感受自己的痛苦”,並祝願詩人“把這些痛苦向人世上宣布……”因此,詩人便把暴露和諷刺,指責和抗議當成了他詩歌創作的宗旨。

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涅克拉索夫是一個宣傳詩人。但是,他在強調詩歌的革命思想傾向的同時,又十分重視詩歌的藝術形式。在《形式》(仿席勒)這首詩中,詩人寫道:

在形式上要捨得下功夫,

詩的風格必須和主題相當。

做詩正像鑄造銀幣一樣,

要嚴格認真,一絲不苟,

使每一行詩都叮噹作響。

堅持這樣一條原則吧:

叫詞句住得擠一些,

思想才能住得寬敞。

為了更好地表現人民的主題,涅克拉索夫對傳統詩歌作了大膽革新,採用了與內容相適應並為農民喜聞樂見的民歌形式。

社會評價

涅克拉索夫的詩歌緊密結合俄國的解放運動,充滿愛國精神和公民責任感,許多詩篇忠實描繪了貧苦下層人民和俄羅斯農民的生活和情感,與當時的政治鬥爭緊密地結合著,因而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戰鬥性,充滿愛國主義精神和公民責任感。同時以平易口語化的語言開創了“平民百姓”的詩風,描述社會底層生活和農民生活的詩,代表了千百萬人民的呼聲,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苦難和願望,他被稱為“人民詩人”,他的創作對俄羅斯詩歌以及蘇聯詩歌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因此,列寧認為涅克拉索夫是農民革命的忠實表達者。列寧曾把他同卓越的諷刺作家謝德林相提並論:“涅克拉索夫和薩爾蒂科夫曾經教導俄國社會要透過農奴制地主所謂有教養的喬裝打扮的外表,識別地的強取豪奪的利益,教導人們憎恨諸如此類的虛偽和冷酷無情。” 列寧酷愛涅克拉索夫的詩,並經常引用他的詩句,來揭露自由主義、孟什維主義、取消主義和社會沙文主義,從而更形象、更有力地鞭撻了自己的論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