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廣東汕頭潮陽區海門鎮]

海門[廣東汕頭潮陽區海門鎮]

海門鎮瀕臨南海,扼練江出海口,位於潮陽區東南端沿海,西隔練江與潮南區井都鎮相望,東北臨濠江區,西北與城南街道接壤。地域面積30.54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10.7平方公里。下轄16個村(社區居委),其中村委會5個,社區居委會11個。總戶數23828戶,總人口數12863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8366人。 2016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7.44億元,比增6.2%。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6520元,比增10%。

行政區劃

海門街道轄11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分別是:

13個社區:屋基里社區、泰順里社區、城隍浦社區、衙門巷社區、百家和社區、育才社區、鳳凰社區、建設社區、楓山社區、楓南社區、嶺南社區、景元社區、景海社區、朝暉小區。

16個行政村:東方紅村、幸福村、楓山村、沙田村、吳葉村、讚揚村、星輝村、陶王村、百果村、岳頭村、群輝村、岩頭村、東輝村、東豐村、王家村、民輝村。

地理環境

海門街道位於台州城市中心地段,經濟和社會綜合實力居台州市各鄉鎮、街道領先地位。

經濟概述

海門街道 海門街道

改革開放以來,海門街道經濟成長迅速。2002年成為椒江區首個財政收入超億元街道;2004年實現工業產值409771萬元,財政總收入20209萬元,地方財政收入為11570萬元,實現了地方財政收入超億元目標。2009年實現規模上工業總產值42.28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4.05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1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895元。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街道主導行業有化工、衛浴、機械、電子、新材料、機械、造船、汽配等,尤以醫藥化工、建築安裝、衛浴廚具最具優勢,並形成了三大產業集群發展的經濟格局,擁有東港、方遠等龍頭企業。岩頭、外沙是椒江醫化基地所在,科技人員密集,產品科技含量高,以醫藥、醫藥原料藥、化工、染料、農藥原料及中間體為主,已具有相當規模,且在國內外享有良好盛譽。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發展,關注農民增收問題,發展效益農業。村級財務全面實行以會計委託代理制為核心的規範化管理制度,集體經濟不斷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實行;東方紅村股份制改革和失土農民進社保試點工作在取得圓滿成功的基礎上正逐步向幸福等村推廣。

社會事業

海門街道 海門街道

經濟健康較快發展的同時,黨建和社會各項事業同步發展。街道黨委下轄 3個黨委(東港、方遠、嶺南社區);10個黨總支;84個黨支部,其中村級黨支部16個,社區黨支部 2個,非公企業黨支部14個,共有黨員1568名。街道黨委、辦事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切實轉變執政理念,不斷夯實執政基礎,努力提高執政水平,認真抓好黨的建設:探索深化機關效能督查長效新機制,建立機關效能告誡“三牌制”,按情節輕重分別發給黃牌、紅牌、黑牌,這一做法獲得全區機關效能建設創新獎;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即十名領導授課學真知,百名幹部基層辦實事,千名黨員整改促實效,萬名民眾評議保先進;積極探索村居混合型社區黨建工作,在嶺南社區黨委成立全省首個“村居混合型電教廣場”,實施以“六聯”為主要內容的村居混合型社區電教工作,受到中央、省、市、區等各級組織部門的肯定;建立以建設社區為試點單位,積極探索轄區非公經濟組織建立編組制,實現黨建全覆蓋,構建新的非公經濟組織黨建新格局;試行發展黨員資格準入制度,探索確保新發展黨員質量新機制,取得一定成效。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成績顯著,2004年度海門街道成為全區惟一的市級文明街道,社區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2個社區被命名為省級文明社區,8個社區榮獲市級文明社區榮譽稱號。教育事業發展迅速,人民路國小是台州市現代化學校,投資1800萬元新建成海門國小。計畫生育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各項指標完成良好,被評為省級計畫生育先進集體、“台州市首屆人口獎”先進集體。投資160萬元建成的嶺南人口文化公園已投入使用並很好地發揮著人口教育作用。

風景名勝

海門街道風景優美,融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是東南沿海頗有特色的城市旅遊點。轄區北枕大江,東臨東海,街市繁華,山在城中。山體不高,但層林疊翠,鬱鬱蔥蔥,主要有楓山、太和山、東山、騰雲山等,名勝古蹟和寺廟庵觀眾多,可登高望遠,探徑尋。楓山建有“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和紀念館,為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遊人和參觀者數以萬計。

海門街道居城市黃金地段,通過舊城改造工程,居民住房條件得到很大程度改善,樂購超市、君泰百貨、新華書店等相繼開業,銀泰百貨簽約入駐,現代服務業快速成長,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同時在社區建設、創建衛生文明城市活動中取得顯著成績。發展潛力巨大,是一塊理想的投資熱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