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街

簡介

全村4686人,936戶。是一個以漁業為主,企、養業並舉的村。辦有冷凍製冰廠兩家、漁械修配廠三家、鮑魚養殖場一家以及眾多的商業網點。被評為“福州市文明村”。

教育

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靠教育,為培養世紀人才,街道歷來重視教育,並逐年增加教育經費投資,大大改善了海豐國小的辦學條件,現有在校生238人。對於困難戶以及計生“三戶”的子女,給予減價、免費入學,本街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升國中率達100%。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海豐街在改革開放中脫穎而出,街居將加大改革力度,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和建設,堅持以漁為主,農貿企養並舉的發展方向,力爭步入雙紀元行列,以卓越的成績迎接繁榮、開放、富裕、文明的明天。
以前的坂尾社,因靠近海區,所以取名為“海豐”。居民以林、陳為主要姓氏。轄區黃岐國小,系嚴閩傑(曾與蔣經國留學蘇聯,解放前任福州市市長)在解放前捐資修建。

名勝

【文鴦石】
又叫情侶石,傳說以前是一對夫妻,為了使潮水不漲到家鄉去,抗拒潮水上漲,兩個人緊緊抱成一團堵住海水的去路,後來就變成了文鴦石。
【天仙府】
碑記:始建何時,已無可考,所識者惟清乾隆乙酉年(1741年)重建,取名靈公廟。民國12年(1923年)再次重建,改名天仙府,公元1999年由於台馬通航,香客日盛,舊廟破漏傾頹,與客觀遠不相濟,故廣大民眾自動集資,公推海豐老人會為主體,同時成立基建領導小組,在舊址基礎上重建,殿堂供奉白馬尊王、五福大帝、泗洲佛、福德神、旋麟三娘娘等。
【黃岐東嶽泰山府】
坐落於黃岐海豐街與安凱鄉高塘村舊時宮道中部,是一座道教宮宇,占地約300多平方米,距今大約有300多年歷史,始建年代久遠,信眾甚多,香火極旺,是整個黃岐半島地區頗有影響的宗教場所。但因種種歷史原因,加之年久失修,該宮宇幾近坍塌,既影響了環境,也影響了信仰民眾的情緒。為此,海豐街居委會和老人會,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使宗教信仰更好的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