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簡介
海螺溝風景區是亞洲最東低海拔現代冰川發現地,海拔2850米。其大冰瀑布高1080米,寬0.5米-1100米,是中國至今發現的最高大冰瀑布。溝內蘊藏有大流量沸熱溫冷礦泉,大面積原始森林和特高的冰蝕山峰,大量的珍稀動植物資源,金山、銀山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貢嘎山主峰脊線以東為陡峻的高山峽谷,地勢起伏明顯,大渡河咆哮奔流,谷窄水深,崖陡壁立。在水平距離不足30公里達6500餘米的高差形成舉世罕見的大峽谷。海螺溝景區就位於峽谷之間。這裡地形複雜,氣候類型特殊,山下長春無夏,鬱鬱蔥蔥。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15攝氏度左右。山頂終年積雪,年平均氣溫在-9攝氏度左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螺溝景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大雪山脈的中南段,處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瀘定、康定、九龍和雅安地區的石棉4縣交界區。地理位置介於北緯29°20´~30°20´和東經101°30´~102°15´之間,幅員面積906.13平方公里。景區距省會成都僅296公里,距州府康定情歌城36公里,距紅色名城瀘定縣城50公里。
地形
海螺溝風景區是亞洲東部海拔最低;離大城市最近的、最容易進入的低海拔現代海洋性冰川,生態完整的原始森林和高山沸、熱、溫、冷泉為一體構成的綜合型旅遊風景區。海螺溝冰川又稱一號冰川,全長14.7公里,是貢嘎山71條冰川中最長的一條,面積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750米,最低海拔僅2850米,沿縱向呈三級台階:粒雪盆,冰川的孕育地;大冰瀑布,寬500—1100米,高1080米,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高大、最壯觀的冰川瀑布;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達6公里,形成冰川與森林共存的奇絕景觀。海螺溝冰川活動性最強,在冰川的運動中,形成晶瑩如翡翠、水晶的冰川弧拱、冰洞、冰階梯、冰門、冰湖、冰峰。
氣候特徵
海螺溝有“一溝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徵,冬暖夏涼,雲霧多日照少,年降水量2000mm。海螺溝四季可游,不受氣候和景觀條件的限制,是理想的旅遊、度假、療養、登山、科考、探險的好去處。
海螺溝地形複雜,氣候類型特殊,山下長春無夏,植被茂盛,綠蔭蒼翠,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山頂終年積雪,年平均氣溫在-9℃左右。
海螺溝地區因垂直高差大、氣候類型特殊,山下長春無夏,植被豐富,氣候宜人,年平均溫度在15℃左右。山頂則終年積雪,年平均溫度為-9℃。遊客若要領略海螺溝特有的低海拔現代冰川(海拔2850米)的風采,宜早作禦寒準備。
貢嘎山地區的氣候深受海拔高度的影響,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而降水量隨海拔升高而增大。據多年觀測資料分析,東坡年平均氣溫直減率為0.67℃/100米,年降水梯度值為67.5毫米/100米,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石7℃,降水量增加67.5毫米。海拔3000米以上的降水梯度可能有所波動,但雪線帶的年降水量可能達3000毫米,仍呈現增大的趨勢。山地氣候的這一特點,使海螺溝從溝口起,出現亞熱帶、暖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和極地帶氣候的所謂“十里不同天”的變化。
植被
植被類型的垂直分異表現為不同空間的帶狀組合,自溝口起,由河谷稀樹灌叢帶遞變為山地常綠闊葉林帶與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帶,亞高山針闊葉混交林帶與針葉林帶、高山灌叢草甸帶。
垂直自然帶譜沿海螺溝方向的貢嘎山東坡剖面,由磨西河口的大渡河谷底至主峰,平距29公里,高差達6450米,由海拔1500米以下的亞熱帶半乾旱河谷稀樹灌叢帶、1500~2300米的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2300~2500米的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帶、2500~2900米的山地暖溫帶針葉闊葉混交林帶、2900~3800米的亞高山寒溫帶暗針葉林帶、3800~4200米的高山亞寒帶灌叢帶、4200~4600米的高山寒帶草甸帶、4600~4900米的高山寒帶疏草寒漠帶和4900米以上的極高山永久冰雪帶(冰凍圈)構成垂直自然分帶景觀。景觀生態多樣性是貢嘎山自然帶譜的突出特徵。同國內外山地相比,貢嘎山海螺溝是我國與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垂直景觀生態結構剖面之一。
熱礦泉
海螺溝最奇特的風景除了冰川外,要算蘊藏於原始叢林中的熱溫泉了。如果說大冰瀑布顯得是那么遙不可及的話,那么在雪中泡溫泉可是實實在在的。溫泉建在二號營地(海拔2660米),當地山民稱這裡為"熱水溝",熱泉從地表的石縫中湧出終年不斷,經化驗此泉屬碳酸氫鈉型中性優質醫療熱礦泉,對多種疾病有奇特療效,水溫高達83度以上,日流量達8900噸,不是親眼所見,真難以想像在天寒地凍的高原竟有"天上瑤池"。目前該處已經建有10個大小不等的露天溫泉池和一個200平方米的露天溫泉游泳池。溫泉池周圍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風景優美,特別是冬季至此,一邊泡溫泉、一邊欣賞雪景,如果再遇上降雪,在熱呼呼的露天溫泉里慢慢欣賞雪花飄飛的奇景,透過氤氳升騰的水汽賞飄飄雪花,看四周白雪皚皚,銀峰聳立,其感受如同"人間仙境"。
大流量熱礦泉是海螺溝冰川公園的又一特色。處在闊葉混交林帶內的熱水溝溫泉,沿熱水溝斷裂通過處的晚貢嘎期冰磧層出露(海拔2580米),經初步測試,溢出水溫77oC(5月)~80oC(10月),流量103升/秒(10月),PH值6.7,礦化度0.9克/升,偏矽酸138.0毫克/升,氟2.6毫克/升,屬優質醫療熱礦泉。
此外,溝內還有窯坪溫泉(海拔1900米)和沙樹坪溫泉(海拔1530米),溢出水溫52oC~60oC,流量2.4~4升/秒,均屬醫療礦泉水。以貢嘎為中心的青藏高原東緣區域,在距今340萬年以前的一個較長的時期,處於紅土風化殼發育的高溫多雨和準平原化的環境。其後轉入山地生長(隆起)期,為冷暖交替的環境所取代,經歷了多次冰期一間冰期的氣候更替。山地景觀也經歷了準平原森林--草原景觀、山地湖盆森林--草原景觀、高山冰川--森林--草甸景觀和極高山冰川--森林--草甸景觀的演變。現代以亞熱帶為基帶,包含暖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地理成分的原生生態環境與景觀內涵極其豐富的景觀生態系統,又稱為貢嘎山高山生態系統景觀,是青藏高原隆起以及由此而改變的大氣環流勢態所決定的水熱條件下,經過長期演化的結果,因而它是青藏高原隆起環境效應的一個典例,也是新構造運動景觀資源效應的一個典例。
根據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的調查資料,貢嘎山有維管屬植物205科912屬約3000種,含種子植物156科818屬約2600種、蕨類植物49科93屬399種。在這些植物中,已經確認了46種珍稀植物,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珙桐。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10種水青樹,連香樹,星葉草,獨葉草,杜仲,護菊木,康定雲杉,白皮冷杉,香果樹,銀杏;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植物15種長苞冷杉,麥吊杉,德昌杉木,青檀,領春木,厚朴,西康木蘭,扇蕨,大葉柳,延齡草,天麻,桃兒七,雪上一支蒿,白辛樹,大王杜鵑。其它珍稀植物20種紅豆杉、康定木蘭,野桂花,睫毛蕨,平肋書帶蕨,飄拂黃精,串果藤,中華獼猴桃,川八角蓮,黃三七,毛獨花報春,多斑豹子花,春蘭,金釵石角,大百合,岩白菜,舟瓣芹,康定杜鵑,樹生杜鵑,水母雪蓮花。
貢嘎山有脊椎動物70科約400種,其中獸類21科60種、鳥類40科266種、爬行類4科22種、兩棲類5科14種以及魚類多種。在這些野主動物中,39種屬國家保護動物,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1種牛羚、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野驢、豹、綠尾虹雉,斑尾榛雞、雉鶉、胡兀鷲、黑頸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28種小熊貓、黑熊、馬熊、藏酋猴、短尾猴、獼猴、金貓、雲豹、猞猁、林蜃、馬麝、毛冠鹿、水鹿、白臀鹿、厥羚、斑羚、岩羊、盆羊、金雕、禿鷲、兀鷲、藏雪雞、血雉、紅腹角雉、藏馬雞、白腹錦雞、灰林疆、水獺。
自然資源
海螺溝地處中高山、高山、極高山地區,落差6000米以上,形成了自然界獨特的七個植被帶、七個土壤帶,薈萃了我國大多數的植物種類。擁有大量珍稀保護動植物,如杜鵑,木蘭,紅杉,紅豆杉,麥吊杉、大熊貓,牛羚,獼猴太陽鳥,紅腹血雉等,春夏季節,花卉繁多,芬芳艷麗。
景區特點
海螺溝五絕
其一,日照金山。海螺溝身處山腳,周圍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衛士峰45座,峰上千年積雪銀光閃爍。每當天氣晴朗,東方吐白,燦爛的霞光冉冉而起,萬道金光從長空中直射衛士峰。瞬間,數十座雪峰全披上一層金燦燦的奪目光芒,光芒萬丈,瑰麗輝煌,這就是著名的“日照金山”。
其二,冰川傾瀉。世界上冰川大都位於海拔較高處,然在海螺溝海拔較低處就能望見冰川從高峻的峽谷鋪瀉而下。特別是舉世無雙的大冰瀑布,高達1000多米,寬約1100米,比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大出10餘倍,瑰麗非凡,景象萬千。
其三,雪谷溫泉。身邊一片白雪皚皚,露天溫泉的池蒸汽滾滾騰空,使原始森林中的綠樹與奇花異草朦朧一片,影影綽綽。在熱乎乎的天然溫泉里欣賞雪花漫天飛舞,何等浪漫。海螺溝溫泉最高的泉眼處水溫達90℃多度,然後一個個池降下來,最適宜人浸泡的一片池水從45℃度到35℃度不等。
其四,原始森林。海螺溝的森林面積達70平方公里,沿著環遊山路徐徐前行,遊人會被身旁變幻無窮的植物景觀所吸引,叢林之中,時常隱約可見獼猴、熊貓、牛羚、紅腹角雉等可愛動物的身影。
其五,康巴藏族風情。海螺溝所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廣闊無垠的高原大地,養育了甘孜十八縣藏族兒女。多彩的服飾,不同的藏莊,動人的歌舞,濃郁的康巴藏族風情與這裡的山山水水融合在了一起。
冰川景觀
海螺溝冰川是貢嘎山東坡眾多冰川中的一條,尾端伸入到原始森林區達6千米,海拔只有2850米,是地球上同緯度的冰川中海拔最低的。冰川的雪粒盆是整個冰川的源泉,盆內冰雪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翻越盆沿形成巨大雪崩,故雪粒盆雖美麗神秘,卻只可遠觀不可靠近。盆的邊緣是我國已知最大的冰瀑布,高1080米,寬500-1100米,晶瑩剔透,雄奇無比。
在海拔2850米的地段上,長5700米的冰舌緊舔大地。冰面上分布著冰面湖、冰面河、冰裂縫、冰蘑菇、冰洞、冰橋……令人叫絕的冰川弧拱晶瑩透明,藍中透綠。而從冰川“城門洞”進出的遊人,探訪的是冰下河的出口,觀賞到的卻是水晶宮。
歷史沿革
歷史上後藏香巴噶居派大成就者唐東傑布法王雲遊印度,漢土及康藏各地。知識淵博、先知聰慧,巧奪天工。在西藏、甘孜、青海藏區修佛塔128座,建橋128座。唐東傑布法王在西藏創建藥王廟,編寫創作多種歌舞劇演唱歷史故事,是藏戲創始人。在醫藥方面造詣極深,發明能治內科百病藏藥白丸和能治流行瘟疫藏藥紅丸之決竅。後卒於康區,享年125歲,是藏族中最長壽老人。他是傑出的和有影響的建築家、佛學家、戲劇家、藏醫學創史人和橋樑大師。一生功績顯赫,功名成就,造福於後人的神聖佛教人物。
唐東傑布法王在海螺溝、燕子溝、大渡河谷留下跋涉足跡和他修建寺廟、瑪尼堆、佛塔舊址。公元1705年仲夏一天,唐東傑布法王來到瀘定橋建橋工地,見工匠們正為架鐵索渡河一籌莫展,他指點工匠們用竹索穿短節竹筒,筒上用竹繩繫上鐵索迅雷慢溜吊渡。工匠們照他的辦法將長40餘丈、重2000多斤鐵索懸空溜吊,唐東傑布法王見工匠們拉不動索鍵時便取出隨身寶物海螺吹三聲,神奇海螺聲鬼使神差般讓筒溜索走,安全地渡完13根鐵索鍵。
瀘定橋建成後,唐東傑布法王取道海螺溝翻雪山支西坡修寺建塔。在海螺溝夜宿於高山密林中一冰川巨石岩穴下,早晚在石穴前口念佛經,面向貢嘎神山跪拜,一吹海螺便引來林中禽鳥動物圍著石穴聽他念經。唐東傑布法王離去後,鳥禽動物仍按法王吹海螺時間聚集在岩石穴四周,在石穴頂部長出棵棵樹木,花草一派芸芸眾生景象。唐東傑布法王有一天給他弟子託夢,說他在海螺溝住過岩穴巨石,已被貢嘎山神策封為“海螺靈石”。以他隨身寶物海螺封他跋涉過的那條深谷為“海螺溝”。海螺溝、海螺靈石的名字由此而得名。
交通信息
海螺溝交通信息從成都至海螺溝可以在新南門汽車站乘坐班車前往,車型為國產亞星空調大客車,價格為116元左右。全程時間大概為5-6個小時左右,每天上午9點30發車。去海螺溝的公路系國道318線和108線兩條公路,原來全線幾乎均是柏油路面,路況非常好。
從磨西鎮就可直接進入海螺溝風景區了。景區道路與1999年以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以前只能靠騎馬和走路進入海螺溝了,其艱辛程度之大,阻礙了海螺溝旅遊的發展,現在全景區從一營地到二營地及三營地均通了公路,路面碎石鋪成,全是盤山公路,對外地駕駛員來說,還是比較危險的,所以當地實行環保車制度,一來可以保證安全,二來有利於環保。據當地管理局介紹,之所以用碎石鋪路是為了保證冬天道路的使用,因為在冬天,公路上的積雪很厚,如果在水泥路上經過車輛的碾壓,由於全是盤山公路的原因,即使綁上鏈條,也是非常危險的。景區公路全長30多公里。
從三營地到觀景台,以前只有走路或騎馬,現在乘車可直到索道售票處,並修建了高空索道,遊客可乘索道直達大冰瀑布的頂部,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除了當地人或專業探險人士,一般是上不去的。當然也可步行前往,還可看沿途原始森林的景色,並要翻山越嶺,走一走羊腸小道,約需1小時左右,很累人。也可乘坐四川特有的滑桿到觀景台,往返約需80元左右,這樣即使老年人上山也不成問題了。
從四姑娘山直接到海螺溝,路線是四姑娘山-小金-丹巴-康定-瀘定-磨西鎮-海螺溝三號營地。小金有到康定的班車,但過車次較少。康定到瀘定距離很近,班車或打車都很方便。這是一條別有風味的路線,但路途時間可能比從四姑娘山-成都-海螺溝路線還要長,不願走回頭路喜歡別樣風景的朋友可以考慮。
冰川的消融
海螺溝冰川處在強烈消融中,每年3月~11月為消融期,5月~10月為主要消融期。冰川的消融強度,據海拔3600米冰面的觀測(1981年6月21日~7月1日),日平均消融深為8厘米;以消融和氣溫的相關性計算的消融強度為9.3毫米/度.日。以此推算冰舌區的年平均消融深(絕對消融)達10~15米。
l號冰川運動速度較快,因而補給也比較充分。據跨冰川的2條橫剖面對冰面地形的觀測(1988年10月~1989年5月),冰舌中段的冰面高度年平均降低(減薄)1點5米,即被消融掉的85%的冰己由新冰所補給。但是在總體上,海螺溝冰川的消融量大於補給量,從而產生了如下的結果:
冰舌末端顯著退縮1號冰川冰舌末端的平面位置,與1580年前的冰進相比後退3公里以上。本世紀30年代初以來後退約500米。1966~1982年年均後退25米,1983~1985年年均後退15米,1985~1990年年均後退16米,1990年5月~1991年6月後退14米;冰舌末端的海拔,亦從1966年的2850米上移到1991年的2940米。
群冰川消融是冰川成景作用的重要條件之一。隨著冰川的強烈消融而出現的體態各異,造型奇特的冰川風景景觀,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冰川的運動
沉積變質景觀如冰岩、沉積冰,變質冰、動力變質冰(含蘭冰條帶與大量扁平氣泡)、冰川理、底冰層和冰雪角礫岩等。海螺溝冰川的底冰層(復冰)比較發育,厚2~4米,細層理明顯並含大量岩屑與長徑0.2~0.4米的礫石,指示冰川的底部滑動積極,侵蝕能力很強。冰雪角礫岩是大冰瀑布坡腳的冰雪崩堆積物,由破碎的冰川冰、粒雪與少量岩屑混合而成,狀若山麓角礫岩。隨著冰雪崩年復一年的堆積和不斷地向下游運動,冰雪角礫岩逐漸轉變為具有葉理構造的動力變質冰。
景區景觀
運動景觀如冰川葉理、冰川裂縫、冰川斷層與褶皺、冰川條痕石、冰崩等。
l號冰川從粒雪盆溢出後,沿盆前緣的冰床陡坡形成大冰瀑布。冰瀑上的冰川是一種超級伸張流,處於崩潰狀態,頻繁發生冰崩與雪崩。隨著冰川的持續運動,冰瀑上的冰雪崩終年不斷。如果說粒雪盆是成冰與屯冰庫,則大冰瀑布如同冰川凍的粉碎機,而冰瀑坡腳則是新的冰川構造鑄造場。
消融景觀如冰杯、冰井、冰川豎井(與冰下河相通)、冰柱、冰洞、冰橋、冰面湖、冰面河、冰下河(冰川城門洞)、冰湧泉、冰川乳等。冰下河在冰舌末端的地面出口為冰川城門洞(冰崖下的隧洞,狀若城門),地下出口為冰湧泉,流量10立方/秒(10月),為海螺溝主流的水源。冰川城門洞與冰湧泉的位置隨冰舌末端的退縮而不斷地向上游移動,是海螺溝的勝景之一。
複合景觀是由二種或二種以上的作用疊加所形成的景觀,如冰川弧拱、冰川褶皺、冰蘑菇、冰下隧洞等。海螺溝冰川弧拱屬指示年代的弧拱類型。它是在大冰瀑布坡腳冰雪再沉積過程中,夏季沉積層因消融污化而顯黑色,與冬季沉積層構成黑白相間的冰帶(層),隨著冰川的運動發生朝向下游的弧形彎曲所形成。以2公里範圍內14對弧拱推算的140米/年的冰川運動速度,同觀測的速度(180~90米/年)基本吻合。
冰川景觀特性
環境反映敏感冰川是一定地形環境條件下氣候的產物,降水與氣溫共同決定了冰川景觀動態。冰川與環境的關係,一方面現代氣候波動直接引起冰川景觀變化,另一方面冰川記錄了古氣候與古大氣環境信息而成為古環境研究的重要實物材料。
冰川景觀,尤其是冰舌段的景觀,處在不斷地變化中。這種變化以消融景觀為出,老的景觀因消融徹底而消失,新的景觀又由運動補給經消融而再產生。變化的周期有多年相、年相和季相,其中以年相為主。受冰川運動規律的制約,不同類型的景觀占有一定的空間位置,但景觀形態極少雷同。
知識性、美學性與趣味性強,這是冰川作為一種特殊的自然風景資源的重要特徵。之所以說它特殊,在於寓知識、美學與趣味性於一體的動態景觀以及既是自然奇觀,又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冰川地貌景觀
冰川侵蝕地貌
海螺溝發育著一整套典型且壯觀的冰蝕地貌,如冰蝕谷、懸谷、谷中谷、角峰、刃脊、冰坎、冰斗、粒雪盆(冰窖)、磨光面、刻痕、刻槽等,尤以谷中谷、金字塔形角峰、磨光面的規模宏大。
谷中谷
新冰期冰川發育在晚貢嘎期冰蝕谷內,晚貢嘎期冰川又發育在早貢嘎期冰蝕谷內,而現代冰川尚臥於新冰期冰蝕谷底,自老而新依次下切,形成套谷地貌。金字培形角峰貢嘎山地區的冰蝕角峰以金字塔形為特色,塔高與塔座之比多為1:2,僅海螺溝分水嶺就聳立著高度乾為以上的冰蝕金字塔20餘座,且多有積雪,在碧藍色天空與墨綠色林帶的環繞之下,不失為高山之勝景。
谷壁磨光面、刻痕、刻槽
1號冰川冰舌中段兩側的石英片岩谷壁上的冰川磨光面,高20米(南岸)與50米(北岸),布滿不同傾角組合的刻痕,括痕和刻槽,甚至反向(傾向上游)刻痕、刻槽,最大的一道刻槽深1.8米、高3.8米以上。
冰川堆積地貌
海螺溝及溝日地區的冰川堆積地貌以晚貢嘎冰期的冰磧堤和全新世冰水沉積地貌保存完整。晚貢嘎冰期側磧堤占據了海螺溝中上游谷地兩側,堤長10公里(左岸)與5公里(右岸),堤高50~150米,有冰磧湖(水海子)與大量巨型漂礫(如大岩窩、大岩筐、包岩筐等)。堤面為原始森林所覆蓋,是海螺溝的森林遊覽地。
全新世冰水台地
海螺溝口的磨西台地,由厚120米的冰水、冰川洪水與冰川土石流堆積的砂礫層所構成。該台地原系谷地冰水平原(堆積於全新世早期),後隨貢嘎山的快速上升(全新世中期),經磨西河與其支流燕子溝從兩側深切而形成,長10公里、寬0.2~1.2公里。
冰緣地貌
溝內有多年凍土(下限海拔4900米左右)、季節凍土、融凍岩屑坡、融凍土石流、雪蝕古冰斗、雪蝕窪地以及冰舌上的冰丘石環等。
森林與垂直自然帶景觀
森林 海螺溝內森林面積70平方公里,絕大部分為原始森林,具有生物多樣性很強與觀賞植物豐富的顯著特點。溝內已經確認的珍稀植物38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一種、二級保護植物7種、三級保護植物13種;野生脊椎動物150種,包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6種、二類保護動物22種(劉兆光等,1985;余志祥等,1988)。這些珍稀動物、植物中的絕大多數為單型屬、子遺種和特有種。包括海螺溝在內的貢嘎山地區,是我國古老與原始生物物種保存最多的地區之一,被植物學和動物學界稱之為第四紀冰川時期動植物的“避難所”、溝內觀賞植物數百種,包括木蘭、杜鵑、蘭花、報春花、龍膽花、百合花、雪蓮花、野桂花等花類百餘種,樹生杜鵑、附生喬木等附生植物類數十種,特大型植物、漂礫上喬木群等造型類百餘種,植被分帶、常綠與季相植物群落相嵌等群落類數十種。
垂直自然帶譜 以亞熱帶為基帶的完整垂直自然帶譜,是海螺溝的景觀特色之一。在氣候、土壤、植被、地貌等地理要素中,尤以氣候與植被的垂直分異最為明顯和直觀。
旅遊指南
交通行程
由成都經都江堰、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臥龍自然保護區、小金縣、甘孜藏族治州丹巴縣、瀘定全程750公里,行程兩天可抵達海螺溝風景區。可先參觀四姑娘山,然後再轉道小金縣,沿小金河下行一直到丹巴縣,不僅風景優美,而縣路況相當好(全程柏油路/水泥路),丹巴縣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風景區,以碉樓、藏寨及墨爾多神山最為著稱,還有丹巴的美人全國出名。之後乘車經過八美、塔公、新都橋(沿途景色美不勝收)前往康定,再往海螺溝。在這段路中除康定-瀘定這段路外,其它路段路面均非常良好,非常好行駛,如果4-5位好友,租一輛越野車或麵包車,走這條路,可以飽覽四姑娘山、海螺溝、丹巴、康定的絕美景色。
由成都經成雅(經雙流、新津、邛崍、名山、雅安)高速公路後,翻泥巴山、過漢源、石棉等縣。全長468公里,行程一天可抵達海螺溝風景區(12小時左右),大部份路段正在修建之中。
從成都出發方案,成都新南門車站每天有直發海螺溝的長途班車,5個小時左右到達,110元左右/人。8:30左右開始發車,車次很多。或選擇前往康定的班車買到瀘定,8:00左右開始發車,到瀘定的車票通常為100元左右/人。去海螺溝的分岔路口在冷磧鎮甘露寺村,當地人稱“乾谷底”,再搭車或租車約15元可到磨西鎮。但通常建議前往瀘定縣城,除瀘定縣城找車方便外,也可看看有名的瀘定橋。
從瀘定出發方案,每天都有到海螺溝磨西鎮的班車,當地也有不少跑這條線的麵包車,15元左右/人,全程50公里,1.5小時可到。離開海螺溝方案,9:00之後從三號營地有發往磨西鎮的溝內班車,憑此前購買的車票上車。磨西鎮往來瀘定縣城的麵包車很多。從瀘定前往康定或者返回成都比較方便。
賓館住宿
一號營地: 海螺溝明珠花園酒店 只有一間賓館,三星級,金來悅溫泉假日酒店,2001年10月開業,有一溫泉出水口,正在修建溫泉療養中心,由於一營的海撥較低,較適合怕高山反應的客人入住,將來也會是一個繁華熱鬧之處,但由於距冰川較遠,有一點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感覺。價格約300元左右。
二號營地: 僅一家溫泉賓館,有一種躍層式的(一樓一底相通)房間,可住5人/間,價格約100元/床,但可惜的是無衛生間,另有其它高檔房間,分歐式及日式二種標準間,價格是海螺溝最高的,可免費泡溫泉。價格約400元左,可免溫泉費。
三號營地: 此地的三星級飯店-金山飯店,與磨西鎮的冰川飯店相當,如能在此下榻,應該非常舒適,此飯店可承做地方特色的風味菜,您可品嘗獨特蟲草雞、貝母雞,天麻肘子及酸菜臘肉、野菜等綠色食品。
另有一個銀山大酒店原名為海螺溝賓館,該酒店是按準三星級標準修建,它集住宿、餐飲、娛樂於一體。酒店設備齊全,有24小時熱水,有能容納200餘人同時就餐的大餐廳,有獨立的豪華包間,有供住店客人品茶、娛樂、開會的多功能廳;有別具野趣的休閒品敬長廊和典雅精緻的水吧。
自然災害
雪崩
常年性雪崩主要出現在1號、2號冰川的粒雪盆的盆緣,尤以1號冰川大冰瀑布為盛。1988年7月的一次源於主峰東坡、滑過大冰瀑布的雪崩,量達50萬立方,使1人蒙難。季節性雪崩來源於海拔4000米以上的接近分水嶺的古冰斗與窪地的冬季積雪,一般規模較小,主要出現在獅子岩--馬日崗和青石板----黃崩溜一帶,下滑最低可到達海拔3000~3200米的陡坡前沿。
冰川滑坡
出現於冰舌末端的兩側,滑體為晚貢嘎期冰鹼層,因冰川消融使冰面高度降低,導致坡腳減載失穩而引起坡體緩慢滑動。
冰川洪水
1989年7月26日1號冰川爆發洪水,流速10湘秒、流量1156方瞅,沖毀河谷遊覽道。冰雪融水雨水混合型土石流----海螺溝的支溝長草壩溝、黃崩溜溝。熱水溝和溝日外的燕子溝都曾發生過多次規模不等的冰雪融水與雨水混合型土石流,是主要的災害類型。
冰面土石流
出現於1號冰川冰舌的左側溝,是一種特殊的冰雪雨水土石流類型。
注意事項
1、海螺溝區屬高海拔地區,不宜劇烈運動,不宜飲酒,多食蔬菜、水果,以防發生
高山反應。應備好常用藥品,最好能配備小型氧氣瓶。
2、冬季自駕車請注意高山結冰,最好帶防滑鏈條。
3、景區嚴禁菸火。
4、景區日照強,紫外線強,陽光反射強。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請戴上太陽鏡。塗抹防霜,以保護皮膚。
5、景區晝夜溫差大,冰川氣候多變請帶足保暖防寒衣物,並備常用藥品。
美食特色
美食
舊時城區多數人一日三餐,農村農忙時三餐,平時兩餐。多數人主食玉米饃饃,蒸蒸面飯加洋芋、連渣菜,平日肉食甚少。有名口溜子“要得肉吃夠,除非過年殺溜溜”。平壩人主食吃大米和麥面。解放後,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飲食大變樣,主糧由粗變細,以米為大宗。彝族舊喜食砣砣肉(煮熟即食)、罐罐酒,數人圍坐,罐中置麥桿吸食,叫“咂桿子酒”,現改為喝碗碗酒,肉食亦烹調,與舊大不一樣。
便飯 本地山區多為玉米為主食,洋芋次之;平壩輔以大米麥面調劑,豆類雜糧作菜蔬。50年代初期,還有吃山藥、棉枸苕、棕花、油枯餅、漆子面充飢度日。50年代後,絕大部分山鄉以玉米面為主食,後來以大米為主,肉食以豬肉為主,次為牛、羊、雞、鴨、魚。80年代以來,肉食品類增多,蔬菜種類大增,而且更為講究,一些人家說制泡菜、醃菜。季節小吃:端陽粽子、鹽蛋、大蒜,中秋月餅,十月初一糍巴,春節湯元、醪糟。
筵席 紅白喜事擺“九大碗”,有錢人家先喝酒吃炒菜,酒後,進飯時上大碗菜,以後發展為十碗,擺成4、3、2、1金字塔形。農村九大碗為豬肉墩子兩碗、丸子、蒸菜為主菜,酥肉、粉條、海帶、木耳等為佐菜。廟會、香客、寺院用素席,以植物油為原料,油炸豆腐、瓜薯為主。
醃臘肉 境內有醃製臘肉的傳統習慣。每年冬至以後宰年豬,通常割成3~4斤重一塊,穿以棕葉掛繩覆於大鍋內或缸內,層層施粉鹽蓋上,醃至3~5天取出掛於室內或土樓內,表面抹鹽後用核桃殼、柏枝葉點火,置肉於上,以煙燻之,晾於通風之處,風吹乾後收藏。
糕點 民間過年,農家自熬玉麥飴糖,用天粟米炒泡以糖粘合成餅,叫天粟餅,然後擠壓成條,再切成片。玉米飴糖經過加工成條撒以炒麵存放,叫麻糖。用花生仁、核桃仁、芝麻、炒天粟炒後磨麵製成條,再切成中指頭大小顆粒,曬乾後,在鍋內用灶灰或砂拌炒這,將灰砂去盡,放糖粘合再放天粟花花“穿衣”拌勻即成,叫花果子。富戶之家則用清油麥面、糯米、芝麻、蛋、紅白糖等原料製作高級糕點,非一般人家所能享用。
飲 舊時一般人上街趕場坐茶館,泡蓋碗茶聊天,平時在家講究吃“老蔭茶”(粗茶),一壺水放入粗茶熬開後即可一天飲用,貧困山鄉自撿山楂葉子儲存備熬水喝。農民有飲生水的習慣。富戶人家用細茶分別泡蓋碗茶,紅白喜事皆大鍋熬茶相待客人。凡有街道地方,均有數家簡易茶館,鋪面寬闊者設多張茶座,整天營業的茶館,用說評書、下棋、圍鼓招徠顧客,有時茶館成了爭執評理場所或經商洽談地方。沿途也有茶桶盛熬茶施捨行人。1958年以後茶館多數停業。到70年代末部分恢復。80年代遍及城鄉。今茶館有電視、棋、牌、小人書、書報等娛樂方式,還兼售各種飲料。近年有開辦“卡拉OK”等新型娛樂場所。
特產
櫻桃——瀘定櫻桃是一年中早熟水果,稱為夏季第一果,瀘定櫻桃園溜溜、紅通通,紅得像瑪瑙,形如珍珠,汁多厚,酸甜可口,營養豐富,還有美容的作用。
枇杷——枇杷是瀘定夏季早熟水果之一,分橙黃、淡黃兩種,形如球或橢圓,汁多,甜酸適度。枇杷的花、葉可入藥,有清肺熱,治療咳嗽、嘔吐等症之功效。枇杷果黃、葉綠常青,亦有觀賞作用。
香桃——在瀘橋鎮甘露寺,甘谷地,田壩鄉的甘草、木杉,烹壩鄉陝崗坪產一種體大是常桃一、二倍的清脆香甜,色淺紅、紫紅、皮薄的香桃,遠近聞名,曾是清朝的貢桃。每年六、七月桃熟上市,倍受吃桃人的青睞。
板栗——素有“東方珍珠”和乾果大王美稱的板栗,在瀘定廣為出產。磨西、新興、田壩一帶的板栗為上品,粒大顆重、色澤鮮亮、肉質細膩,生吃清香味甜。
核挑——瀘定核桃,歷史悠久。高山、半高山、矮山均有出產,鄉間幾乎家家有核桃樹。瀘定核桃以矮山油份重、肉大為上等。核桃具有烏髮養顏之功效,長期食用有助於提高智力。
仙桃——瀘定仙桃產於大渡河谷山崗坪一帶。這裡坡陡岩高,氣候適宜,人們把掌葉邊緣結出的長橢圓球果稱為仙桃。未成熟仙桃為墨綠色。成熟後為綠色、淡黃色,去殼吃核,味甘美清香。
柿子——深秋,瀘定柿子上市,源源不斷外銷內地、關外和西藏。那些形如心的叫牛心柿,圓似燈籠叫水柿、面柿,色有紅、橙、金黃。產於河谷地帶庭院,田邊地塊。體大的柿每個重達100-200克,皮薄、味甜沁心。海螺溝口共和村柿子評為四川名柿。食鮮柿,止渴。潤肺、清熱、解酒,老少皆宜。柿蒂煎水服,治呃逆,柿葉煎水服,治過敏性紫癜,柿皮貼敷患處,可治慢性潰瘍。
花椒——瀘定花椒產於嵐安、瀘橋、興隆、冷磧等地。花椒色紅、味麻、濃香、油脂重、無苦味,稱“正路椒子”。
木耳——瀘定以產黑木耳著稱。尤以瀘定杵坭、加郡、得妥所產的木耳,朵大色黑,肉厚,遠銷各地。
麝香——鹿科動物林麝、馬麝成熟雄體的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味辛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散結止痛的功能,且是配置高級香料的寶貴原料。
鹿茸——鹿科動物雄鹿尚未骨質化的嫩角,為補腎壯陽的佳品。蟲草,又稱冬蟲夏草,屬菌類植物,生長在海拔3400米——4500米的高原草甸土中。蟲草是補精益髓、保肺、益腎、止血、化痰、補虛弱的高級天然滋補品。蟲草燉鴨是有名的藥膳菜。
貝母——又名川貝,康巴地區是主產區。生長在海拔3500米——5000米的高山草甸和石灘中。貝母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安神、利尿等作用。貝母燉雞是有名的藥膳。
紅景天——生長在高原3500米以上的天然植物。科研證明紅景天具有人參和刺五加同樣的"適應高原"作用,但無人參興奮作用過強、刺五加易致便秘的副作用。
雪蓮花——生長在海拔4000米--5000米高山雪線草石灘,甘孜州為主產區。雪蓮花具清熱解毒、除風濕、通經絡等功能。
松茸——生長在海拔2500米--4000米的杉樹、青槓、樺樹的混交林中,味美,質細嫩,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具有防癌、防輻射功能。
白菌——生長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草地,色白,味美,質細嫩,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用真菌。
磨西老臘肉——採用無污染的半肥瘦豬肉為原料,經過煙燻晾乾等工序,製成肥而不膩,濃香撲鼻的老臘肉。磨西老臘肉是自己品嘗,饋贈親友的佳品。
民情風俗
服飾文化
海螺溝景區漢族服飾文化 解放以前,多穿著傳統衣衫。男穿與小腿或離腳背二、三寸高的長衫,兩側開叉襟,右斜腋下開口,稱為“上衣”,外罩馬褂;內穿短白汗衫;下裝為不開口的超腰大襠褲,稱為“小衣”。農民一般系腰帶,勞動時將後襟中插腰間,為“鴉鵲口”形,或斜提腰部,即成“一桿旗”形,或前扎“一桿旗”,後扎“鴉鵲口”。女著齊膝蓋上短服,有的外罩黑色領呆,腰系黑色圍腰,穿超腰褲,褲襠和褲管不如男性寬大。民國中後期,青年學生穿學生服、中山服,女學生穿齊腰短衫,下罩黑裙,或穿藍色布旗袍,農家青年女子和中年婦女多穿月白色和藍色短衫。富者細布、綢緞,平民穿平布、土布。解放後,男女老少多著中山服裝、列寧服,農村中年男女很少改裝,多灰、藍、黑三色,衣料多為平布、卡機、燈芯絨、滌卡、的確良。80年代服裝款式多樣,男性著中山服、西式茄克、西服、牛仔褲等,女性報、裙更是多種多樣。衣料有毛料、毛線、針織、皮毛、綢緞、化纖等。1985年以後,西服普遍流行,繼之以皮革茄、皮革褲、皮革裙、羽絨服、各式裙服,衣色艷麗,質地多樣,款式新穎。
帽子 民國時期,農村男女多纏黑白布長帕,城鄉上層人士,男戴瓜皮帽、博士帽、土耳其帽;女纏胡縐帕。夏季避雨、遮陽,平民戴粗草帽、斗篷、打大布傘,富人打鉤鉤傘、紙傘、戴細草帽。解放後,男戴解放帽、蘇式帽、工人帽(鴨舌帽),女性老年戴毛線編織或布料做成園頂帽,長布帕逐漸減少。70~80年代,雨衣雨傘代替斗篷、大布傘,唯有草帽仍為流行物。
髮式 民國初年,男性一般剪去髮辮,留齊後腦勺的短髮。30~40年代多剃光頭、平頭,新潮人士留東洋托頭、飛機式。女性出嫁後梳髮髻於腦後,貧者用銅質、木質為簪,中等人家普遍用銀質簪,富戶用金簪、玉簪。發網,富者絲線編織,農村多用青線自織而成。未出閣閨女留長辮於腦後,上學少女剪成短髮。40年代間有貴婦燙卷卷頭。解放後,男性普遍留托頭、平頭、光頭;女性多盤辮子於解放帽內,或剪成齊耳短髮。80年代,青年男性有留長髮於耳下者。女性髮式繁多,形式多樣,燙髮者增多。
鞋襪 民國年間穿布鞋多,皮鞋少。男多園口、雞窩鞋,女著圓口花鞋、絆絆鞋,多為自製。夏季,男穿偏耳子草鞋,有草耳、麻耳、線耳多種,多為竹麻草鞋。農村夏多赤腳,或自製玉米殼偏耳子鞋、索草草鞋,冬春穿雞窩鞋、麻窩子,綁裹纏子或氈裹小腿,襪多用布制面靴子形,女性多用白布裹腳,經濟困難者只穿鞋不穿襪,也有終年草鞋毪子或用棕片包腳。解放初,沿襲傳統習慣。50年代末,穿膠鞋普遍,鞋襪普遍購買,自製鞋襪大大減少。市場上鞋襪各種各樣,花色、品種、季節式樣繁多。80年代中期城鎮、平壩地區女性穿高跟鞋,男性穿半高跟皮鞋。襪子主要有絲襪、尼龍、晴綸、彈力襪。
妝飾 民國時期,婦女出門走親戚,吃筵席、趕會期都要戴耳環、戒指、圈子(玉圈)、簪子(銀簪、玉簪、金簪),質有金銀銅玉,因貧富狀況,差異很大。鄉間女子未婚者扎紅頭繩梳長辮,已婚挽髻,少有插花。嬰幼兒帽沿綴銀質八仙鑄像,中綴玉片。50~60年代,鄉間嬰幼兒偶有裝飾。80年代,耳環、戒指、手鐲、項鍊、發網、香水等日用化妝品盛行城鄉。
傳統節日
海螺溝景區傳統節日
春節 農曆臘月最後一天次年正月初一日稱過年。從正月初一到十五為春節期間,過年前,從冬至日起殺年豬、醃臘肉,臘月初八吃臘八飯(粥)、臘月十六起辦年貨“打陽塵”(室內打掃灰塵)、二十三日夜祭灶王,備辦鹽茶米豆敬獻,恭請灶王“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年三十(或二十九日)除夕,貼對聯、張彩燈(有錢人家)、敬家神、照檐燈、吃團年飯,晚上,全家圍爐而坐,長輩散發壓歲錢,通宵不寐稱“守歲”。初一凌晨,早餐吃湯圓兆團圓。飯後,盛裝艷服到公共場所,盡情遊玩,遇親朋好友互相招呼或致新年好,或“請拜年”,或“恭喜發財”。初二以後,走親戚拜年,喝春酒,富家點天燈,民間耍獅燈、龍燈、么妹燈、犀牛燈。正月十五鬧元宵,焚香燭送年。解放後,機關單位放假3天,文化部門開展文娛體育活動。80年代以來,每逢除夕之夜,在零時燃放鞭炮送舊歲,迎新春。鞭炮爆聲徹夜空,可持續半小時左右。
春分 莊戶人家不動土,家家戶戶炒豆,以免土蠶咬壞莊稼,這天叫土蠶會。
海螺溝 娃娃會 彝族有給未成年兒童過娃娃節的習俗,娃娃節的時間在清明前後或穀雨前後舉行,一般是一天,由村上族長或德高望重的長輩帶上娃娃們在野外聚會,耍壩子。除讓娃娃們盡情玩耍外,還備有豐盛的野餐,族長講彝族歷史、禮儀、自然知識等民族文化。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娃娃們增長社會知識、懂禮儀,增進互相之間的溝通和團結,並從小樹立本民族的自尊、自愛、自強的理念。
端陽 亦稱“端午”,農曆五月五日,是日門前掛菖莆、陳艾,少年戴香包和搽雄黃,家家包棕子、喝雄黃酒、煮大蒜、煮雞蛋,下午采百草游百病,有驅邪殺蟲之意。
火把節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彝族火把節,持續時間大約一周,磨西彝族火把節比起涼山的規模和歡樂程度要小得多,但意義和形式是一樣的。火把節是為了紀念距今1000多年以前的一位勇敢、智慧的彝族婦女而設定的。傳說,這位婦女的丈夫是彝族部落的首領,被外族人騙走,慘烈被害,被燒死在千里之外,他的妻子斯惹阿呷帶領族人去打敗仇人,找回丈夫的屍骨,連夜打著火把回到涼山家鄉,鄉親們也高舉著火把迎接首領的英魂,歡慶勝利。在明亮的火把中,為死去的首領屍骨舉行隆重的葬禮,這一天正好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期間,彝家人飲酒食肉(將牛肉、羊肉、豬肉砍成砣砣,俗稱“砣砣肉”),彝胞們穿上節目盛裝,觀看鬥牛、鬥雞,並表演歌舞,舉行摔跤等活動。夜間,彝胞們燃上火把,圍著村寨,舉行紀念先祖的活動,火把象徵光明,火人驅除邪惡和瘟疫,然後唱彝歌,狂歡通宵。同時,火把節還是彝族青年男女一年一度相親約會的好時光。
中秋 農曆八月十五合家歡聚團圓,吃月餅。
牛王節 農曆十月初一日,相傳為牛王菩薩生日,農家要吃糍粑,牛角尖上要糊糍粑,供牛吃,耕牛免役1天,解放後只食糍粑,不敬牛王菩薩。
彝族年 磨西彝族也有本民族的彝族年,時間是每年的農曆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之間。大年初一的日子由各村各戶制定,一般過三天,節日期間彝族男女老少穿上新彝裝,初一不出門,吃團年飯,以辭舊迎新,初二祭祖,走親拜年,初三舉行娛樂活動。彝年期間,家家戶戶宰牛殺豬、殺羊,備上酒,燉好砣砣肉,與前來拜年的其他民族朋友或黨政領導共慶豐收。
冬至 冬至節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家家為了驅寒,將狗肉或羊肉燉成一鍋,邀約親朋好友喝酒。
發展規劃
與香港旅遊議會達成合作意向
2010海螺溝景區管理局與香港旅遊議會達成合作意向。
一是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雙方不定期互邀人員互訪,參加雙方旅遊方面的重要活動。
二是香港旅遊議會將協助海螺溝景區管理局於2011年春節後,在香港開展系列旅遊推介活動中,促成香港各旅遊商積極支持和參與。
三是香港旅遊議會將積極協調香港等地旅行社加大對貢嘎山?海螺溝景區精品線路的行銷。
四是海螺溝景區將為香港遊客最佳化整合景區旅遊線路,協調康東地區的主要景區參與,為香港遊客提供不同遊程的精品線路,並給予旅遊商一定的優惠。
五是海螺溝景區擬於春節前後邀請香港旅遊議會及有合作意向的旅行商前往景區考察。
2018年將建起會員制國際狩獵場
作為甘孜州委、州府“環貢嘎山兩小時旅遊圈”的重要旅遊項目之一,“康定溜溜城”合作開發簽字儀式昨天在蓉舉行。雙方將在康定新縣城內,投資建設一個集旅遊、酒店、溫泉、會議、餐飲、娛樂、商務為一體的大型旅遊服務及商務設施。
該項目總投資預計將超過6億元人民幣,預計將於明年建成,2013年正式投入運行。
同日,“中國假期—貢嘎山雅加埂國際生態旅遊區”合作開發簽字儀式舉行,標誌著甘孜州最大的旅遊設施項目正式落戶海螺溝。
項目將以山地旅遊、林業產業化、畜牧業開發等作為建設內容,直接投資不低於15億元。項目開發將在2018年以前建成,擬在雅加埂2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建設接待營地、會員制國際狩獵場與狩獵博物館、國際登山培訓基地等多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