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大戲院

海珠大戲院1902年,珠江河北岸馬路的中段開設了一間同慶戲院,到1904年由於換了經營者,易名為海珠大戲院。

簡介

海珠大戲院海珠大戲院

1902年,珠江河北岸馬路的中段開設了一間同慶戲院,到1904年由於換了經營者,易名為海珠大戲院。1926年戲院改建,其建築在廣州當時來說是一間頗具特色的大戲院,它的中央頂部是一個倒"鍋形"狀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擁有三層樓的觀眾廳,設有座位1900多個,其容量之大成為廣州市戲院之冠。它的設施和裝飾也有特點,全部座位是活動式的,可以移動。海珠大戲院由於占有地理環境的優勢,各戲班經常上演而生意興隆,名揚省港澳,對戲班和觀眾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過去省港的劇團,均極力爭取到"海珠"來演出,尤其爭先演台。

1978年,海珠大戲院由原來專演粵劇的劇場增開了電影放映項目。1988年改造裝修後,保留其原有建築特色和風貌,同時把過去單一經營的專業劇場變為多種經營的綜合性多功能的新型文化娛樂場所,加強了戲院的基本建設和設施配套,更好地為觀眾服務。

地址:長堤大馬路292號

歷史

樓下是劇場觀眾席樓下是劇場觀眾席
廣州上了年紀的老戲迷沒人會不知道。雖然今天,走在酒吧燈紅酒綠、酒店鱗次櫛比的長堤路,外表古樸典雅、門廳稍顯冷落的它,很難吸引人太多的注意。可是它卻是一個相當有“故事”的戲院———今年已經104歲的海珠大戲院,是廣州現有劇院裡首屈一指的長者!
清末民初,它的名號曾經作為“戲霸”響徹珠江兩岸,當時的粵劇名伶———白駒榮、馬師曾、薛覺先、上海妹、半日安、廖俠懷、何非凡———無一不以在此表演作為一種榮耀和身份的象徵。
查閱史料,有關“海珠大戲院”的資料並不很多,最詳盡而集中的記載,要數《廣州老字號》中林巨波的文章了。根據其考證,海珠大戲院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坐落在珠江北岸從五仙門到西濠口的路段上,前身是同慶戲院。當時院內設有座位五六百個。兩年後,戲院易手經營,並從此改名為海珠大戲院。而根據《廣州市志》記載,海珠大戲院前後,珠江兩岸曾先後出現了幾間戲院,有江南的大觀院,樂善、關東和廣舞台戲院,幾大戲院夾江對峙,共同見證了清末民初,廣州戲院發展極度繁榮的一個歷史年代。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廣州戲迷們的心中,到“海珠”看一場“大戲”,是他們心中至為隆重的娛樂和社交活動。曾經的年代裡,幾乎是每一夜,戲迷從全城各個角落趕來,各個階層的人們在這裡聚集一堂,品茗、看戲,台上的一唱三嘆、台下的喝彩叫好,匯成一幅最生動的市井畫面。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曾經是海珠大戲院“一院獨霸”的長堤大馬路,練歌房、酒吧、豪華酒店拔地而起,粵劇觀眾日漸稀少,戲院慘澹經營。世界越來越熱鬧,而海珠大戲院卻是越來越冷清。三年前,海珠大戲院終於走到了“關門大吉”的地步,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神秘”改建。
最近在長堤大馬路走過,人們驚訝地發現,神秘的“面紗”終於被揭開了———經過改造的海珠大戲院去年年底重新開門納客。不過,觀眾在那個似曾相識的舞台上看到的將不再是“棟篤撐”的粵劇大戲,而是一台時尚前衛的蒙太奇多媒體戲。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戲院將秉承前衛理念,著力締造廣州乃至全國最先進的“商旅劇院”,重新上演“大戲”(粵劇),基本上已無可能。

海珠大戲院地址

地址:廣州市珠江區長堤大馬路292號
交通指南:公交:57路、58路長堤站下;捷運:坐二號線到海珠廣場D出口轉入長堤大馬路走約100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