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歷史可追溯到1953年,為方宗熙教授所創立的山東大學生物系達爾文教研小組,1983年更名為山東海洋學院海洋生物遺傳育種研究室,1985年成為首批國家教委(現國家教育部)重點開放實驗室,2008年獲批建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1年6月通過驗收正式運行。
研究方向
實驗室面向海洋生物遺傳學重大科學問題和藍色種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從分子、細胞、個體和群體等多層次開展海洋生物遺傳學與種質資源開發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分子遺傳學與分子育種、海洋生物細胞遺傳學與細胞工程育種、海洋生物基因組學與進化生物學。
取得成果
本實驗室一直是國家海洋科技研發領域中的一支生力軍,在海洋生物的遺傳學理論研究與育種技術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發明獎1項,省部級獎勵18項。先後培育出“榮福”海帶、“蓬萊紅”櫛孔扇貝、 “981”龍鬚菜、“海大金貝”蝦夷扇貝、“愛倫灣”海帶、“三海”海帶、“蓬萊紅2號”櫛孔扇貝、“2007”龍鬚菜等海水養殖新品種,支撐了海水養殖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實驗室建立了貝類分子遺傳學與育種、魚類細胞遺傳與發育生物學、藻類遺傳改良與功能基因組、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等研發平台,設施先進、設備精良。實驗室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和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崗位設立單位,目前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層次均衡、優勢突出的學術團隊。
現有固定人員2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包括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