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簡介
熱帶生物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海南大學,於2005年10月經教育部批准籌建,2007年12月通過教育部組織專家驗收,2008年2月起正式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名義開放運行,實驗室面積3000多平方米,購置了蛋白分離鑑定系統、發酵系統、液-質聯用儀、核磁共譜儀、電鏡等有關生物、藥物和化學相關的一批先進精密儀器100多台套,價值5000多萬元。
實驗室主要對我國南海海洋生物資源及熱帶地區豐富的陸地生物資源的利用進行研究,加強我國熱帶海洋和陸生生物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並提高研究水平及促進學科建設。熱帶生物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熱帶生物資源的研究與利用為目的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服務於我國熱帶地區的經濟發展。實驗室確立了與海南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特色鮮明的四個研究方向。
根據國家有重點地發展基礎科學研究的方針,本著“充實、完善、凝鍊、提升”的思想,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運用共建共享的機制,將重點實驗室構建成為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開放高效、體系完備的開放型科研平台。
自開放運行以來,該實驗室已成為我校培養研究生及多個學科交叉的科研平台,具有良好的學科基礎,形成了一支年齡與知識結構合理化的高水平研究隊伍,涵蓋與熱帶生物資源相關的生物學、生物化學、藥學、生物材料學等專業,擁有20名教授、40多名具有博士學位的科研隊伍,45歲以下的中青年學術骨幹教師占70%以上,梯隊年輕化。
近年來,本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項目90多項, 科研經費1960萬元。其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項、國家“863”項目5項、國家973前期專項2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6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3項、部級科研項目7項、海南省科技項目52項。獲海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5項、發表論文近200篇,其中發表SCI收錄論文2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5部;獲得專利12項,新產品、新品種等5項。
實驗室積極向國內外科研機構和學術團體開放,不斷加強與國內外有關單位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以期將重點實驗室建成本學科領域內進行學術交流的中心。
學術委員會
名譽主任:饒毅 (教授、中組部引進的海外高級人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主 任:周兆德 (教授、海南大學副校長)
副 主 任:王克威 (長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學)
委 員:
林浩然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中山大學)
詹啟敏(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973首席科學家,863生物醫藥領域專家組組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副校長)
裴端卿(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傑青,863領域專家,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
朱曉新(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副所長)
耿美玉(教授,973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百人計畫,中國海洋大學)
劉偉生(教授,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
彭 明 (研究員,973首席科學家,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
張 本 (教授,名譽院長,海南大學海洋學院)
羅素蘭(教授,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海南大學)
管理機構
實驗室主任: 羅素蘭(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副主任: 張歧(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愛民(教授)
主任秘書: 陳琴
研究方向
1.熱帶海洋藥物研究方向
分離研究熱帶海洋生物中的藥物功能基因,提取天然藥物活性物質。以芋螺毒素藥物研究為代表,開展海南產芋螺毒素基因克隆、人工合成、體外重組表達、及其生物活性等各項研究工作,以及其他熱帶特色藥用海洋生物的有效成分提取及其活性篩選,為新藥及保健品的研發奠定基礎。
2.熱帶海水動物繁育及種質改良研究方向
研究石斑魚、珍珠貝、鮑魚等熱帶名貴海洋生物,採用傳統育種技術、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細胞工程育種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人工養殖、遺傳育種、病害防治等研究。
3.熱帶生物多糖研究方向
主要開展以生物多糖材料、多糖規則降解、多糖藥物以及多糖提取及構效關係為主題的生物多糖研究。包括熱帶特色生物多糖的分離純化、結構鑑定、合成、急毒、活體成像、體內代謝及化學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
4.熱帶陸生生物資源及其有效成分研究方向
研究藥用植物、大型真菌及其他特色陸生生物等資源,開展其藥用活性成分的指紋圖譜、合成路線、分離提取、結構鑑定、藥理活性研究等研究工作,發現利用新的有效成分。
人才培養
博士點:南藥學、植物分子遺傳學、種質資源學、農業生物技術;
碩士點:海洋生物學、水產養殖、化學工藝、生物化工、南藥學、
植物分子遺傳學、種質資源學、發育生物學、微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農藥學、
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