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古鎮多植海棠花而得名。
民國時期屬西康省越西縣三區。
1952年9月建越西縣海棠區海棠鄉。
1959年劃歸甘洛縣。
1973年建海棠公社。
1984年復置海棠鄉。
1992年9月撤區設鎮。
行政區劃
2018年末,海棠鎮轄東門、海棠、正西、西橋、大橋、徐家山、唐家灣7個村,30個村民小組。政府駐東門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海棠鎮位於東經102°28′~102°37′,北緯28°56′~29°04′,地處甘洛縣西北部,東與新茶鄉相鄰,南與蓼坪鄉、則拉鄉、團結鄉交界,北與坪壩鄉比鄰,西與石棉縣回隆彝族鄉接壤。距甘洛縣城35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1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30千米,總面積111.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海棠鎮境內山陡谷長,地勢呈鍋狀,地勢西高東低、南低北高,最高海拔為4000米,最低處為與新茶鄉相接的大橋村海拔1786米。
氣候
海棠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大陸性高山氣候,四季分明,乾濕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涼爽。年均氣溫16℃~17℃,最低氣溫-10℃,最高氣溫35℃,平均氣溫年較差45℃。農作物生長期120-160天,無霜期21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66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254.8毫米。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低溫、霜凍等。洪澇最嚴重一次是2010年7月17日,災害造成房屋倒塌38間,危房88間,10座電站不同程度受損,損毀大小橋樑13座,公路垮方40餘處,農作物受災2341畝,絕收1148畝。
水文
境內屬大渡河水系,田壩河自正西村老卡子入境,由南而東,經新茶、田壩入尼日河,境內河道長約9.9千米。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海棠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鉛鋅礦、銅礦、煤礦、鐵礦、石灰礦等,主要分布在正西、西橋、大橋、徐家山一帶。
土地資源
海棠鎮耕地面積9033畝,人均耕地1.79畝。
水利資源
2018年末,工業園區現有供水站1座,設計規模8000立方米/日。村莊採用分散式供水,水源均來自地下水。鎮區供水管道5千米。
人口民族
2018年末,海棠鎮轄區總人口555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64人,城鎮化率52%。海棠為彝、漢、藏雜居區。2018年出生率13.78‰,自然增長率10.8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9.92人。
經濟概況
綜述
2018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35萬元,同比名義增長17.5%,農業總產值達1868萬元,同比名義增長9%,畜牧業總產值達763萬元,同比名義增長12%,糧食總產值達3020噸,人均純收入6200元。
農業
海棠鎮以種植玉米、馬鈴薯、蔬菜為主。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畜牧業以豬、牛、羊、家禽為主。。
工業
海棠鎮以水電、礦產開採、高耗能產業、新材料為主。工業園區入駐企業8家,有電站13座、裝機1.85萬千瓦,礦產開採3家。
服務業
2018年末,海棠鎮有商業零售網點110個,農家樂2家,住宿業5家。
社會事業
文體
2018年末,海棠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7個,宗教場所“千佛寺”1座。2018年末有籃球場5個。1986年8月建成海棠鎮廣播站,村村通廣播電視和網路。
教育
2018年末,海棠鎮有國小3所,幼教點5個。
醫療衛生
2018年末,海棠鎮有醫療衛生機構8個,床位9張,專業衛生人員17名,參加新型農村醫療保險4798人。
社會保障
2018年末,海棠鎮有農村低保戶為110戶,保障人口330人,五保為17戶17人,孤兒4人,特殊困難兒童4人,80--100歲以上高齡人員58人,矽肺病人8人,優撫對象5人;解決好睏難民眾的大病醫療救助11戶11人;完成殘疾人“量體裁衣”式系統輸入143人;為“居家養老”型70歲以上民眾發放棉衣222件。
基礎設施
2018年末,海棠鎮有郵政代辦所1處,農村商業銀行1家,供電所1座,加油站1座。城區道路總長度1.3千米,主要街道有正街、中街、大街、郵電街。
交通
海棠鎮有S217省道貫穿全境,有通往坪壩鄉、蓼坪鄉公路,距京昆高速公路石棉入口39千米。有通往縣城公交,日均客運量100-2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