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娜花

海娜花

海娜花此植物為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桃金孃目-千屈菜科-散沫花屬。具體屬性:無毛大灌木,高可達6米;小枝略呈4棱形。葉互動對生,薄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5-5厘米,寬1-2厘米,頂端短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側脈5對,纖細,在兩面微凸起。花序長可達40厘米;花極香,白色或玫瑰紅色至朱紅色,直徑約6毫米,盛開時達8-10毫米;花萼長2-5毫米,4深裂,裂片闊卵狀三角形;花瓣4,略長於萼裂,邊緣內卷,有齒;雄蕊通常8,花絲絲狀,長為花萼裂片的2倍;子房近球形,花柱絲狀,略長於雄蕊,柱頭鑽狀。蒴果扁球形,直徑6-7毫米,通常有4條凹痕;種子多數,肥厚,三角狀尖塔形。花期6-10月,果期12月。 廣東、廣西、雲南、福建、江蘇、浙江等省區有栽培。可能原產於東非和東南亞。 花極香,除栽於庭園供觀賞外,其葉可作紅色染料,花可提取香油和浸取香膏,用於化妝品,阿拉伯人有用其樹皮治黃疽病及精神病。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散沫花 散沫花

散沫花 為千屈菜科散沫花屬植物,灌木,高3—6米(一說草本,高60-180厘米),莖肥厚多汁而光滑,節部膨大,呈綠色或深褐色,花期6月-10月,其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紅、大紅、紫、白黃等,善變異;有的品種同一株上能開數種顏色的花朵;海娜花多單瓣,重瓣的稱鳳球花;蒴果紡錘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時彈裂為5個鏇卷的果瓣;種子多數,球形,黑色,種子成熟時易自行爆裂。

分布範圍

熱帶、亞熱帶,廣泛存在於中東、北非。

主要價值

指甲花之成分,葉、果皮、種子均含指甲花醌(Lawsone)。其含量依次為0.55~0.95%,0.25%,0.013%。其藥理作用,指甲花醌與維生素K結構相似,故有止血作用。

散沫花

以往亦稱為Hennotannie acid,為黃色色素,能染指甲或頭髮。

令醫藥學家們感興趣的是,指甲花與鳳仙花的原植物科屬不同,前者屬於千屈菜科,後者屬於鳳仙花科。其藥用部位也不同,前者用其葉,後者用其花。儘管有如此大的品種差異,但二者的有效成分卻很相似。據林啟壽《中草藥成分化學》一書,指甲花的有效成分為指甲花醌(Lawsone,C10H3O6),是黃色針狀晶體,熔點192℃(分解),得自指甲花(Lawsonnia inermis L.)葉中;鳳仙花的有效成分為2~甲氧基-1,4-萘醌(C11H3O3),是指甲花醌的甲基醚,也為黃色針狀晶,熔點183.5℃,存在於鳳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花中。二者均有強烈的殺黴菌的作用,故可治療黴菌引起的灰指甲。

花極香,除栽於庭園供觀賞外,其葉可作紅色染料,花可提取香油和浸取香膏,用於化妝品,阿拉伯人有用其樹皮治黃疽病及精神病

栽培技術

散沫花性喜陽光,怕濕,耐熱不耐寒,適生於疏鬆肥沃微酸土壤中,但也耐瘠薄,散沫花適應性較強,移植易成活,生長迅速。

散沫花用種子繁殖,3-9月進行播種,以4月播種最為適宜,這樣6月上、中旬即可開花,花期可保持兩個多月;播種前,應將苗床澆透水,使其保持濕潤;再蓋上約3-4毫米一層薄土,注意遮蔭, 約10天后可出苗;當小苗長出2-3片葉時就要開始移植,以後逐步定植或上盆培育。

散沫花盆栽時,當小苗長出3-4片葉後,即可移栽。先用小口徑盆,逐漸換入較大的盆內最後定植在20厘米口徑的大盆內。10天后開始施液肥,以每隔一周施一次。定植後,對植株主莖要進行打頂,增強其分枝能力;基部開花隨時摘去,這樣會促使各枝頂部陸續開花。

散沫花生存力強,適應性好,一般很少有病蟲害。如果氣溫高、濕度大,出現白粉病,可用50%基硫菌靈可濕性粉800倍液噴灑防治;如發生葉斑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500倍液防治;散沫花主要蟲害是紅天蛾,其幼蟲會啃食海娜葉片。如發現有此蟲害,可人工捕捉滅除。

文化記載

早在公元304年我國漢代(晉)稽含在《南方草木狀》一書中稱其為散沫花,在1946年版《維吾爾醫常用藥材》中也對其進行了詳細解說。

海娜花 海娜花

據說印地安人是較早使用散沫花的人。相傳拉美西斯一世曾派人去美洲尋找草藥,覓得海娜帶回埃及後奉獻給王室,後從王宮逐漸流傳至民間。還有資料認為,古埃及人把散沫花帶到歐洲,並教會了歐洲人使用散沫花美容的方法。

散沫花的別名

指甲花、指甲草、手甲木、乾甲樹 。

主要分類

據古花譜載,散沫花200多個品種,不少品種現已失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