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信息
梨花吐蕊,幽香四溢。綠柳蔭蔭環抱著一所美麗的校園。藍天白雲之下的白磚紅瓦顯得格外壯觀。這就是位於海城市東部山區的一所普通的農村國中——接文中學。
這座有50年歷史的學校先後培養出劉寶珍、潘啟森等國家級優秀教師,普通的校園裡接中人以其無比的執著和堅韌書寫著一曲曲奮鬥者之歌。海城市接文初級中學 - 發展方向 1996年接文中學實現了三校合一的宿願。以王建中為首的新一屆校領導班子帶領全校師生走上了一條更加光明和奮進的道路。
一、改善教育教學條件,創建優美的校園環境
接文鎮是海城市的貧困鎮,剛並校的接文中學從教學硬體建設上可以說幾乎從零開始。但歷屆黨委政府都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96年以來,先後投資200萬元建起教學樓和能容納近300人食宿的宿舍和食堂,並配置了暖氣設備,使學校教學條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同時,全校師生髮揚艱苦奮鬥,勤儉辦學的光榮傳統。沒錢校長多方找外援,建校全體教師做先鋒。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學校自籌資金達110多萬元,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建新老三室、修甬路、砌花牆、建車棚、修校門、平墊操場、建風雨籃排球場、裝修宿舍食堂、更換教室黑板……職教樓拔地而起,教學樓裝飾一新,學校教學設施超額完成既定標準。
如今的接文中學已煥然一新,寬敞、整潔、巍然、壯觀。室外綠化、硬化標準;室內設施,極大改善。先進的理化生實驗室;高標準的計算機教室、會議室;管理規範的圖書室、閱覽室顯示了我校強大的發展勢頭。
接中人以其勤勞樸實,愛校如家的風采與可愛的學校揚鞭躍馬,闊步前行。
二、提高師資水平,鞏固教學質量
校園環境、辦學條件改善了,校領導更加信心百倍地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教學工作永遠是學校工作的主旋律。為此,學校制定了長遠的發展規劃。
(一)提高師資水平,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大力提倡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學習,王校長帶頭完成本科學業並率先取得研究生學歷。其他45歲以下教師全部取得本科學歷,100%的專任教師通過計算機省級驗收。
學校通過單雙周的政治學習、業務學習,加強教師思想修養,提高師德水平。並通過學期分級公開課競賽、教研組集體備課、優質觀摩課提高教師授課能力。通過學習魏書生,李鎮西等教育專家從螢幕上走到教師中間。全體教師講奉獻,比敬業,遵守師德規範,尊重學生人格。師生關係和諧發展,教育質量穩步提高。
幾年來,王建中校長被評為“鞍山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海城市名校長”;劉文武被評為“遼寧省農村優秀青年教師”“海城市名教師”;楊宏老師被評為“鞍山市巾幗師德標兵”“海城市名教師”;張曉紅老師被評為“鞍山市師德標兵”“海城市優秀教師”;王君老師被評為“鞍山市優秀青年教師”“優秀班主任”“海城市師德標兵”;何權老師被評為“海城市師德標兵”“德育工作先進個人”;於孝國老師被評為“海城市百優教師”;王威老師被評為“鞍山市優秀青年教師”;吳嬌老師被評為“海城市師德標兵”“先進班主任”;霍文軍老師被評為“海城市優秀教師”……
幾年來,學校已培養省級骨幹教師2名,市教學能手2名,市縣級骨幹教師16名。無怨無悔的敬業,無私無畏地奉獻,接中教師以立志紮根家鄉的教育事業,默默地耕耘在農村的教育樂園。
(二)關心學生成長,做好扶貧控輟工作
接文鎮是全市貧困鄉鎮之一,很多家庭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工作難度的確很大。學校18位班主任利用節假日走遍了接文鎮的山山水水,走遍了17個村,106個村民小組,走進了每個學生家庭,甚至到析木鎮、孤山鎮、岫巖縣牧牛鄉家訪。學校統一安排黨員幹部每學期交一個後進生朋友,全體教師每個寒假走訪一名困難學生,並送上一份春節的禮物。此外,學校還積極為貧困學生多方面籌措助學金,力爭不讓一個學生失學。
雖然這些活動耽誤了領導老師的休息時間,但我們感到:走的路多了,與學生心中的障礙就少了;走的路遠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更近了。
幾年來,我校控輟保學工作得到良好發展,取得可喜成績。國中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國中在校生年輟學率控制在1%左右,國中三年的教育完成率在97%以上。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
幾年來,我們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向他人學習,真誠交朋友。學校先後派出專任教師到丹東職業技術學院,瀋陽農業大學,鞍山師範學院,瀋陽師範大學等高等院校學習、深造。並且利用適當機會帶領班主任、骨幹教師以致全體教師、共產黨員外出學習。近到牌樓中學、析木高中、海城高中、鞍山48中學、鞍山27中學、鞍山51中學,遠到鳳城東方紅國小、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盤錦實驗中學。全體教師虛心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經驗,拓寬眼界,獲益匪淺。
02年、03年,王建中校長親到北京平谷縣黃松峪中學、江蘇泰興市洋思中學考察學習,帶回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師授課水平,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四)發展素質教育,實施新課堂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和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祖國的教育事業迎來了欣欣向榮的春天。校領導適時抓住機會,制定周密的考核機制,開展學科集備、教學公開課競賽,教學教研蔚然成風。
教學觀念和方法的改進必將帶來教學成績的飛躍。學校升學率持續穩定在高標準上。值得驕傲的是2001年中考時我校侯小翠同學以519.7的高分摘得海城市中考桂冠。
多年來,升入高中的我校畢業生學風好、後勁足。王磊、韓月、侯小翠、孫麗萍、王麗英等一大批畢業生相繼考入北京上海等重點院校,並以優異的表現為母校爭了光。王磊同學在北京郵電學院工作積極,表現突出,獲得首屆國家獎學金。受到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教育部部長陳至立的接見。
夏風清清的吹過,夏花悄悄地綻放。又一批接中學子完成了國中學業,升入上級學校。我們深情地祝福他們未來的光明之路。願他們發揚接中精神,為校爭光,報效祖國。
三、素質教育譜新篇
教書育人是辦學的宗旨,培養良好品德的高素質人才尤為重要。學校認真貫徹國家、省、市有關德育工作的法規檔案,切實加強德育工作的落實。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制定明確的德育目標,開展“活動育人”“知識育人”
為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學校每周一、重要節日及紀念日都舉行莊嚴隆重的升旗儀式;三月份是學雷鋒活動月,學校適時組織團員、部分學生到學校德育和社會實踐基地和學農基地開展扶貧助殘及社區服務活動;學校每學年舉行一屆以讀好書、淨心靈為主題的讀書報告會;每年的清明節,全體師生嚴肅認真地舉行祭掃烈士墓活動,緬懷先烈,努力爭光;“五四青年節”我們舉行新團員入團儀式和以愛國為主題的徵文活動;六月末舉行迎“七一”詩歌朗誦會;國慶節前夕舉辦大型歌唱祖國的合唱比賽及有獎徵文;元旦前舉行師生書畫作品展。濃濃的愛國熱情在師生心間熱烈奔涌;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品質在師生心底悄然生根。
截至今日,全校師生先後為我校病、殘、孤、困學生王嬌、宋愛林等捐款1萬餘元。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更是牽動全校師生的心,全體教職員工、學生踴躍捐款2萬元,並在第一時間送往災區。
澎湃的愛國激情,一曲曲愛的讚歌永遠激勵接中人奮勇前進!
為培養學生不怕吃苦,敢於拼搏,紀律嚴明,團結互助的精神,學校舉行每年春季的“校內田徑運動會”,秋季的“軍訓匯操比賽”。同時,輔之以匯操表演、籃排球賽、冬季踢鍵跳繩比賽、每日3000米長跑。這些活動極大提高了師生的身體素質和團隊精神榮譽感。
07年,我校女子排球隊獲海城市中學生排球賽冠軍,並為海城高中輸送優秀排球特長生。06年,學校大課間操代表海城市迎接上級檢查,獲得了評審領導的高度讚揚。
在做好“活動育人”的同時,學校還注重德育教育的學科滲透,做到“知識育人”。政治課、語文課、歷史課乃至數理化體音美的課堂上,教師們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良好品德的培養。
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一批批接中畢業生在上級學校以其文明誠信、勤奮求實、團結互助的優異表現映射著我校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
四、奮進、拓展、提升
紅日浴海清風勁。當新課改如火如荼進行時,接中人已提前開始規則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揮鞭起程。鞏固雙高普九成果,充分利用好農村遠程教育資源,繼續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發揚接中領導的服務精神,教師的奉獻精神,職工的吃苦精神,學生的拼搏精神。爭取三年內打造出過硬的教師隊伍,擠身海城市名校行列。
發展方向
接文鎮是海城市的貧困鎮,剛並校的接文中學從教學硬體建設上可以說幾乎從零開始。但歷屆黨委政府都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96年以來,先後投資200萬元建起教學樓和能容納近300人食宿的宿舍和食堂,並配置了暖氣設備,使學校教學條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同時,全校師生髮揚艱苦奮鬥,勤儉辦學的光榮傳統。沒錢校長多方找外援,建校全體教師做先鋒。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學校自籌資金達110多萬元,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建新老三室、修甬路、砌花牆、建車棚、修校門、平墊操場、建風雨籃排球場、裝修宿舍食堂、更換教室黑板……職教樓拔地而起,教學樓裝飾一新,學校教學設施超額完成既定標準。
如今的接文中學已煥然一新,寬敞、整潔、巍然、壯觀。室外綠化、硬化標準;室內設施,極大改善。先進的理化生實驗室;高標準的計算機教室、會議室;管理規範的圖書室、閱覽室顯示了我校強大的發展勢頭。
接中人以其勤勞樸實,愛校如家的風采與可愛的學校揚鞭躍馬,闊步前行。
校園環境、辦學條件改善了,校領導更加信心百倍地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教學工作永遠是學校工作的主旋律。為此,學校制定了長遠的發展規劃。
(一)提高師資水平,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大力提倡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學習,王校長帶頭完成本科學業並率先取得研究生學歷。其他45歲以下教師全部取得本科學歷,100%的專任教師通過計算機省級驗收。
學校通過單雙周的政治學習、業務學習,加強教師思想修養,提高師德水平。並通過學期分級公開課競賽、教研組集體備課、優質觀摩課提高教師授課能力。通過學習魏書生,李鎮西等教育專家從螢幕上走到教師中間。全體教師講奉獻,比敬業,遵守師德規範,尊重學生人格。師生關係和諧發展,教育質量穩步提高。
幾年來,王建中校長被評為“鞍山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海城市名校長”;劉文武被評為“遼寧省農村優秀青年教師”“海城市名教師”;楊宏老師被評為“鞍山市巾幗師德標兵”“海城市名教師”;張曉紅老師被評為“鞍山市師德標兵”“海城市優秀教師”;王君老師被評為“鞍山市優秀青年教師”“優秀班主任”“海城市師德標兵”;何權老師被評為“海城市師德標兵”“德育工作先進個人”;於孝國老師被評為“海城市百優教師”;王威老師被評為“鞍山市優秀青年教師”;吳嬌老師被評為“海城市師德標兵”“先進班主任”;霍文軍老師被評為“海城市優秀教師”……
幾年來,學校已培養省級骨幹教師2名,市教學能手2名,市縣級骨幹教師16名。無怨無悔的敬業,無私無畏地奉獻,接中教師以立志紮根家鄉的教育事業,默默地耕耘在農村的教育樂園。
(二)關心學生成長,做好扶貧控輟工作
接文鎮是全市貧困鄉鎮之一,很多家庭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工作難度的確很大。學校18位班主任利用節假日走遍了接文鎮的山山水水,走遍了17個村,106個村民小組,走進了每個學生家庭,甚至到析木鎮、孤山鎮、岫巖縣牧牛鄉家訪。學校統一安排黨員幹部每學期交一個後進生朋友,全體教師每個寒假走訪一名困難學生,並送上一份春節的禮物。此外,學校還積極為貧困學生多方面籌措助學金,力爭不讓一個學生失學。
雖然這些活動耽誤了領導老師的休息時間,但我們感到:走的路多了,與學生心中的障礙就少了;走的路遠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更近了。
幾年來,我校控輟保學工作得到良好發展,取得可喜成績。國中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國中在校生年輟學率控制在1%左右,國中三年的教育完成率在97%以上。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
幾年來,我們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向他人學習,真誠交朋友。學校先後派出專任教師到丹東職業技術學院,瀋陽農業大學,鞍山師範學院,瀋陽師範大學等高等院校學習、深造。並且利用適當機會帶領班主任、骨幹教師以致全體教師、共產黨員外出學習。近到牌樓中學、析木高中、海城高中、鞍山48中學、鞍山27中學、鞍山51中學,遠到鳳城東方紅國小、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盤錦實驗中學。全體教師虛心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經驗,拓寬眼界,獲益匪淺。
02年、03年,王建中校長親到北京平谷縣黃松峪中學、江蘇泰興市洋思中學考察學習,帶回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師授課水平,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四)發展素質教育,實施新課堂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和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祖國的教育事業迎來了欣欣向榮的春天。校領導適時抓住機會,制定周密的考核機制,開展學科集備、教學公開課競賽,教學教研蔚然成風。
教學觀念和方法的改進必將帶來教學成績的飛躍。學校升學率持續穩定在高標準上。值得驕傲的是2001年中考時我校侯小翠同學以519.7的高分摘得海城市中考桂冠。
多年來,升入高中的我校畢業生學風好、後勁足。王磊、韓月、侯小翠、孫麗萍、王麗英等一大批畢業生相繼考入北京上海等重點院校,並以優異的表現為母校爭了光。王磊同學在北京郵電學院工作積極,表現突出,獲得首屆國家獎學金。受到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教育部部長陳至立的接見。
夏風清清的吹過,夏花悄悄地綻放。又一批接中學子完成了國中學業,升入上級學校。我們深情地祝福他們未來的光明之路。願他們發揚接中精神,為校爭光,報效祖國。
教書育人是辦學的宗旨,培養良好品德的高素質人才尤為重要。學校認真貫徹國家、省、市有關德育工作的法規檔案,切實加強德育工作的落實。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制定明確的德育目標,開展“活動育人”“知識育人”
為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學校每周一、重要節日及紀念日都舉行莊嚴隆重的升旗儀式;三月份是學雷鋒活動月,學校適時組織團員、部分學生到學校德育和社會實踐基地和學農基地開展扶貧助殘及社區服務活動;學校每學年舉行一屆以讀好書、淨心靈為主題的讀書報告會;每年的清明節,全體師生嚴肅認真地舉行祭掃烈士墓活動,緬懷先烈,努力爭光;“五四青年節”我們舉行新團員入團儀式和以愛國為主題的徵文活動;六月末舉行迎“七一”詩歌朗誦會;國慶節前夕舉辦大型歌唱祖國的合唱比賽及有獎徵文;元旦前舉行師生書畫作品展。濃濃的愛國熱情在師生心間熱烈奔涌;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品質在師生心底悄然生根。
截至今日,全校師生先後為我校病、殘、孤、困學生王嬌、宋愛林等捐款1萬餘元。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更是牽動全校師生的心,全體教職員工、學生踴躍捐款2萬元,並在第一時間送往災區。
澎湃的愛國激情,一曲曲愛的讚歌永遠激勵接中人奮勇前進!
為培養學生不怕吃苦,敢於拼搏,紀律嚴明,團結互助的精神,學校舉行每年春季的“校內田徑運動會”,秋季的“軍訓匯操比賽”。同時,輔之以匯操表演、籃排球賽、冬季踢鍵跳繩比賽、每日3000米長跑。這些活動極大提高了師生的身體素質和團隊精神榮譽感。
07年,我校女子排球隊獲海城市中學生排球賽冠軍,並為海城高中輸送優秀排球特長生。06年,學校大課間操代表海城市迎接上級檢查,獲得了評審領導的高度讚揚。
在做好“活動育人”的同時,學校還注重德育教育的學科滲透,做到“知識育人”。政治課、語文課、歷史課乃至數理化體音美的課堂上,教師們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良好品德的培養。
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一批批接中畢業生在上級學校以其文明誠信、勤奮求實、團結互助的優異表現映射著我校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
紅日浴海清風勁。當新課改如火如荼進行時,接中人已提前開始規則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揮鞭起程。鞏固雙高普九成果,充分利用好農村遠程教育資源,繼續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發揚接中領導的服務精神,教師的奉獻精神,職工的吃苦精神,學生的拼搏精神。爭取三年內打造出過硬的教師隊伍,擠身海城市名校行列。